通用的原则:维持呼吸、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麻醉过程平稳、避免脏器功能受创抑制。
一、术前
1.术前评估
(1)原发病:评估以下三者对机体和麻醉的影响:①原发病;②原发病的并发症;③因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长期用药。
(2)临床常见的伴发疾病:
①CNS:颅高压、脑卒中、癫、神经肌肉疾病。
②呼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感染、吸烟。
③循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
④血液:血三系低、低蛋白、凝血异常。
⑤其他:肝肾功能、糖尿病、肥胖。
⑥麻醉特有情况:气道困难、反流误吸高危、穿刺难度、麻醉并发症史、恶性高热家族史。
2.术前准备
(1)治疗以上原发病+并发症+合并的常见疾病。
(2)调整机体至最好状态。
①营养。
②呼吸:戒烟2周、解除气道痉挛、祛痰、抗感染、呼吸锻炼。
③循环和血液:血容量不足、贫血、凝血障碍、低蛋白。
④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平衡。
(3)调整长期用药。
(4)术前药:
①阿托品:用于心率慢者;东莨菪碱:不用于老年。
②镇静药常用苯二氮类,阿片类只用于疼痛者,两者注意减量和避免CNS和呼吸抑制。
二、术中
1.麻醉药物的选择 麻醉用药的总原则+不同临床情况适用的具体药物。
2.麻醉方法的选择
(1)局部麻醉:用于体表、肢体小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
(2)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呼吸循环干扰大,仅用于会阴、肛门和下肢手术。
(3)硬膜外阻滞:平面易控制、对血压影响相对小、可延长麻醉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可进行术后镇痛、费用低。
(4)CSEA:起效快、阻滞效果好,又可供长时间麻醉和术后镇痛。
(5)全麻:用于病情重、手术时间长、手术复杂、手术影响呼吸循环时,安全性高,但对生理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多。
(6)硬膜外阻滞+全麻:显著减少麻醉药用量、便于麻醉管理、减少并发症、方便术后镇痛。
3.麻醉管理
(1)椎麻的管理。
(2)全麻诱导和插管。
(3)全麻维持期:呼吸、循环、体液、重要脏器的保护。
(4)全麻苏醒期。
(5)术中特殊问题。
三、术后
1.拔管 指征和操作。
2.完善监测和维持平稳 呼吸循环水电酸碱平衡、体温、镇痛。
3.处理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不同临床情况的特殊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