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有关词汇缩写:
颅内压=ICP,血-脑屏障=BBB,脑脊液=CSF,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脑氧代谢率=CMRO2,脑血容量=CBV,中枢神经系统=CNS
一、麻醉处理
1.术前评估与准备
(1)对下列情况应予处理:颅高压、脑疝、脑血管痉挛、癫,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神经外外手术的术前药:
①颅高压者对中枢抑制药敏感,一般不用。
②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者需镇静。
③不用麻醉性镇痛药,因其可抑制呼吸导致高碳酸血症增加CBF和ICP。
2.麻醉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选择麻醉药的标准:
①不增加ICP和脑代谢:静脉麻醉药除氯胺酮外都能降低ICP,尤以硫喷妥钠显著,吸入麻醉都可增加ICP,以氟烷最明显。
②不影响CBF及其对CO2的反应。
③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无神经毒性。
(1)静脉麻醉药:
①咪达唑仑:剂量依赖性降低CBF、ICP和CMRO2,对脑缺氧有保护作用,不影响CBF-CO2应答反应,也不影响CBF自动调节功能。
②硫喷妥钠:硫喷妥钠降低CBF、ICP和CMRO2,是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诱导药,剂量5~8mg/kg。
③依托咪酯:依托咪酯降低CBF、ICP和CMRO2,脑氧供需平衡,具有脑保护作用。
④丙泊酚:丙泊酚增加CVR,降低CBF、ICP和CMRO2,降低Bp和CPP,不影响CBF-CO2应答反应。
(2)吸入麻醉药:所有吸入药都剂量依赖性抑制中枢,降低CVR和CMRO2,增加CBF和ICP。
①异氟烷:异氟烷降低PVR和Bp,呼出浓度<1MAC时,CBF变化不大,而CMRO2降低50%;>1.5MAC时,CBF轻度增加,CMRO2仍下降。异氟烷具有脑保护作用。
②恩氟烷:恩氟烷是强效中枢抑制药,降低CMRO2。安氟烷深麻醉时EEG的特征是惊厥性棘波,若同时有PaCO2下降,可导致癫样脑电活动,CMRO2增高。因此,恩氟烷不宜用于神外手术。
③七氟烷:七氟烷诱导和苏醒快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0.5~1MAC时,增加CBF和ICP、降低CMRO2,CBF自动调节功能受损。>1MAC时EEG出现爆发性抑制,>2MAC呈等电位,高浓度时EEG呈兴奋状态。
④地氟烷:地氟烷不引起EEG癫样改变和异常脑电活动,1.5~2.0MAC降低MAP和CVR,增加ICP,CBF-CO2应答反应仍存在;>2MAC时,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消失。
(3)麻醉性镇痛药:
①芬太尼:降低CBF、ICP和CMRO2。
②舒芬太尼:快速升高CBF和ICP,氟哌利多可减轻。
(4)肌松药:神经肌肉疾病者的麻醉使用肌松药有特殊之处。
3.麻醉方法
(1)局部麻醉:病人合作时,单纯局麻可用于简单的神经外科手术,头皮浸润用0.5%普鲁卡因+1/200000时静滴氟哌利多2.5mg和芬太尼0.05~0.1mg。
(2)全身麻醉:神外手术的全麻,尤其要求诱导平稳、无呛咳或屏气、插管反应小,通气良好,静脉压无增高、PETCO2满意,脑松弛、出血少、术野安静,监测全面,术毕清醒快,无麻醉药残留作用,目前常用静吸复合全麻。
①麻醉诱导:可用硫喷妥钠、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对循环功能差者用依托米酯。
②麻醉维持:静吸复合或全静脉。
③术中呼吸管理:神外手术麻醉时呼吸管理关键是维持气道通畅,防止颅内压升高及密切观察手术操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尽早进行气管插管,防止通气不足造成PaCO2上升。术中过度通气,降低PaCO2至20mmHg,开颅后恢复正常通气,保持PaCO235mmHg左右。颅后窝肿瘤术中血压下降、呼吸紊乱则提示有脑干损伤。
④体液管理:神经外科手术液体管理的目标是在维持正常血容量的前提下,维持适当的高渗状态。神经外科病人维持血清渗透浓度305~320mmol/L为好。
⑤苏醒应迅速,不出现屏气或呛咳。
⑥术后管理。
(i)头高30°以利静脉回流。
(ii)评估神经功能。
(iii)出现低钠、血清低渗和尿高渗可诊断为SIADH。
(iv)术后癫或抽搐发作,说明存在颅内出血或水肿,应保持气道通畅,吸入纯氧,用硫喷妥钠或咪达唑仑。
二、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特殊问题:颅高压、体位、脑保护、体液管理
1.颅高压
(1)颅高压的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2)颅高压的分级:正常<15mmHg<轻度<20mmHg<中度<40mmHg<重度。重度颅高压时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严重受损,中枢缺血缺氧,形成脑疝。
(3)颅高压的治疗:药物方法和生理方法。
①药物方法:甘露醇、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及其他。
(i)渗透性利尿药:渗透性利尿药只对血-脑屏障完整者有效,禁用于血-脑屏障损害者。甘露醇常用,其他还有甘油。
(ii)速尿:常与甘露醇合用。
(iii)糖皮质激素和ACTH:糖皮质激素可调整血-脑屏障功能,降低脑血管通透性,常用于脑肿瘤和预防颅高压。常用地塞米松。ACTH可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
(iv)其他:
A.巴比妥类昏迷疗法。
B.高张盐水对顽固性颅高压,尤其脑外伤病人,效果好。
C.东莨菪碱用于儿科脑水肿。
D.CCB用于缺血性脑水肿。
E.脑血管收缩药不用于外伤性颅高压。
F.氨基丁三醇慎用。
②生理方法:过度通气、低温、气管内吹气、高压氧、脑室引流。
(i)过度通气:
PaCO2每降低1mmHg可减少2%CBF,使脑血流重新分布、改善缺血区血供、缓解脑乳酸中毒。
过度通气不是对所有的颅高压都有效,最常用于脑外伤后颅高压。
过度通气应以PaCO2降至25~35mmHg为宜,过低将出现不良影响。
(ii)低温疗法:体温每降低1℃,脑耗氧量降低5%~7%,ICP降低20mmHg。用于治疗颅高压的温度为35~32℃,最适用于脑外伤。
(iii)气管内吹气法:用于颅高压+ARDS,可以降低ICP而不降低PaCO2。
(iv)高压氧疗法。
(v)脑室引流。
(4)颅高压的补液:
①适当限制入量,每日1500~2000ml,24h尿量保持600ml以上。
②不应输入无盐溶液,适当的液体为5%GNS或林格液,以减少钠和葡萄糖的输入为原则。
③使用0.42%盐水+2.5%葡萄糖液,对ICP无影响;10%~20%右旋糖酐加重脑水肿、增高ICP。
2.手术体位
(1)俯卧位:腹部受压造成下腔静脉受阻,致血压下降和脊髓手术区大量渗血;胸腹受压可造成通气不足。
(2)坐位:
适应证:颅后窝、延脑和颈髓手术。
禁忌证:心衰、冠心病或脑缺血者。
优点:手野暴露好,静脉回流好,利于CSF引流和降低ICP。
缺点:不易管理、并发症多。
麻醉管理:坐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术中应积极预防低血压,措施有下肢弹性绷带、术前补液、提高交感张力、避免深麻醉、控制呼吸正压不宜过大、必要时给升压药等。
并发症:气栓、低血压、气脑、硬膜下血肿、周围神经压迫性损害、四肢麻痹、反流误吸等并发症。
坐位手术空气栓塞的后果取决于进气的量和速度、卵圆孔是否闭合、是否应用N2O麻醉以及病人的心肺功能。临床表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CVP升高、心脏杂音、PETCO2下降、多普勒超声;治疗:压迫静脉破口、左侧卧头低位、正压通气、提高CVP、经右心导管抽气、CPR;预防:不用N2O、提高气道压、PEEP、补液以提高CVP、颈静脉压迫。
3.脑缺血后脑保护
(1)巴比妥类:通过抑制神经元活动而降低CMRO2,当EEG呈等电位时可获得最大保护作用。
(2)吸入药:可降低CMRO2。
(3)CCB:减轻脑缺血后的低灌注,并缓解SAH后的脑血管痉挛。
(4)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5)浅低温:33~35℃的浅低温可明显降低CMRO2,并减少缺血后各种有害物质的产生。
(6)控制高血糖:高血糖可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4.体液管理
(1)血-脑屏障完整者的输液:水分子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液体的移动按照Starling定律进行,所以神经外科手术要严格避免低渗溶液输注,目的是防止血浆渗透浓度降低。对于血-脑屏障完整者应输入高渗液,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
(2)血-脑屏障不完整者的输液:血-脑屏障不完整时,不论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都会从血管外渗到脑组织,从而加重脑水肿。
①对急性脑外伤者应尽量避免COP降低,输胶体液和血制品比晶体液更合适。
②可用等渗晶体液补液,低容量性休克时用血浆代用品快速扩容,但严格不用低渗溶液。
(3)特殊状态的体液管理:
①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主要采取CCB、夹闭动脉瘤以及“三H疗法”,即控制性高血压、高血容量和血液稀释。
②坐位:为预防空气栓塞,通常变为在坐位前先输500ml晶体液或250ml胶体液以减轻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性。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亢进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颅内疾患时ADH分泌增多而导致SIADH,表现为水潴留、尿钠高、血钠低,导致精神症状。SIADH之初应限制入量,低血钠严重可用高渗盐溶液或6%碳酸氢钠。神经症状稳定后,应避免血钠纠正过快,否则造成肺水肿和颅内出血。
④尿崩症:尿崩症多发生于鞍区垂体手术和颅咽管瘤手术,病因是ADH分泌减少,导致多尿和脱水,尿液比重低和渗透压低,血浆高渗和高钠。一般术后逐渐发生,数天后可自愈。
尿崩症体液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正常。若尿量>300ml/h×2h则应给予外源ADH。
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各论
1.垂体瘤手术的麻醉
(1)术前评估:除常规内容外,尚需注意:
①垂体瘤手术的麻醉药无特殊要求,但尽可能选不增加循环负担的药物,药量多偏小。
②TSH腺瘤者若甲亢未很好控制,麻醉用药量应偏大。
③GH腺瘤肢端肥大者,应估计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
(2)气管插管:GH腺瘤肢端肥大者可遇到插管困难。
(3)呼吸管理:
①GH腺瘤者可能存在V/Q失调。
②ACTH腺瘤者对缺氧耐受差。
③TSH腺瘤者耗氧量略大。
④术中可能有血水流入口腔,应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
(4)监测及处理:
①垂体腺瘤者ACTH水平低,应动态监测ACTH或皮质醇,应在围手术期补充ACTH或地塞米松。
②垂体腺瘤者易合并糖代谢紊乱,应监测血糖变化并及时处理。
2.脑出血手术的麻醉
(1)麻醉选择:首选全麻。
(2)麻醉诱导:
①病人多有高血压史,麻醉诱导应减少对心功能的抑制。
②宜用快速静脉诱导插管,减少插管反应。对术前已昏迷且饱食者,应用保留自主呼吸下的插管。高热者应用快速气管插管,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以防肌颤加重高热。
(3)麻醉维持:术中减少血压波动,对颅压高者应防止血压过度下降,病情重者术中血压下降不能超过30%。在深麻醉下行浅低温,鼻温34℃,可防止寒战、降低ICP。
3.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麻醉处理的首要问题是防止动脉瘤破裂,其次为预防脑血管痉挛和ICP增高。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术前准备:紧张者应用镇静药,剂量相对较大,中度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神经障碍者,需先积极内科治疗。
(2)麻醉诱导:麻醉过程力求平稳,先控制血压在合理水平后再开始诱导,严禁清醒插管及呛咳、屏气和呼吸道梗阻,尽可能减少插管反应。
(3)麻醉维持:
①MAP增高或ICP过度降低都增加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②对颅高压者,在颅骨切开前应避免采用吸入麻醉药,因后者扩张脑血管,增加ICP,若需行异氟烷控制性降压,需先过度通气。
③为便于分离动脉瘤,在接近母动脉前开始控制性降压。
④对高热或阻断脑主要血管需时长者,可以采用低温。
⑤液体管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倾向于扩容,利于脑灌注和逆转神经功能损伤,夹闭动脉瘤后应积极扩容(3H法)保持CVP>5cmH2O、Hct 30%~35%。
4.颅内血管畸形手术的麻醉
(1)麻醉选择:全麻。
(2)麻醉维持:
①控制性降压。
②尼莫地平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预防术后心脑血管痉挛。
③术中充分吸氧,降低ICP、维持CPP,以减少颅内盗血现象。
④畸形血管周围的脑组织已处于缺氧状态,慎用过度通气。
5.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的麻醉
(1)麻醉维持:
①要求麻醉浅而平稳,镇痛和肌松完善。
②维持PaCO2正常或轻度增高,以利于扩张微血管和血管吻合口。
③轻中度血液稀释可减少血液黏度,防止吻合口栓塞。
④肝素以局部使用为妥,避免全身应用。
(2)麻醉恢复:
①避免浅麻醉拔管导致呛咳引起吻合血管痉挛。
②保证苏醒期平稳,无寒战和躁动。
6.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1)术前评估和处理:
①评估心血管状态,测双上肢血压,以确定围术期可耐受的血压范围。
②术前用小剂量镇静药。
③术前不停用降压药。
(2)麻醉诱导:
①麻醉选择:麻醉可用局麻或全麻。局麻的优点是能保持患者清醒,有利于术中判断CNS功能,但可增加围术期心梗的发生率,全麻则可影响脑灌注。
全麻中麻醉药的选择应达到以下3个特殊目的:维持满意的CPP、降低脑缺血区的代谢率、术后即刻能全面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目前多数主张用低浓度异氟烷+麻醉性镇痛药+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行平衡麻醉。
②麻醉诱导:用硫喷妥钠或丙泊酚,能降低CBF、ICP和CMRO2,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3)麻醉维持:
①机械通气维持PaCO2正常或稍低,若颈动脉修复后发生明显反应性充血,可行低PaCO2和中度低血压以降低CBF。
②控制和维持血压:术中维持比通常血压高15%~25%。
③暴露颈动脉后,应在颈动脉窦附近行局麻药浸润。
④充足的补液。
⑤阻断颈动脉前,静注肝素10mg,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后,10min内缓慢滴入鱼精蛋白50mg。
⑥必要时行分流保护措施。
(4)术后合并症:术后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功能不全和中风。
①压力感受器功能紊乱导致血压异常。
②颈动脉体功能损害,病人丧失对缺氧的通气和循环代偿机制。
③呼吸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局部血肿和颈动脉体功能损害、张力性气胸。
④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卒中和神经功能障碍。
7.颅后窝手术的麻醉
(1)术前评估: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常见后组脑神经损害、围手术期生命功能紊乱。脑干病变与麻醉处理关系密切,主要包括:
①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发呛,极易造成误吸。
②呼吸中枢功能不全和呼吸肌收缩乏力。
③循环功能障碍。
④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导致神志障碍、术后持续昏迷。
⑤运动传导通路受阻,骨骼肌对肌松药的敏感性改变。
⑥枕大孔区病变,可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
(2)麻醉诱导:力求平稳,硫喷妥钠或丙泊酚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3)麻醉维持:
①麻醉维持多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注意吸入药浓度不能过高。
②颅后窝手术多采用侧卧体位。
③过度通气使PaCO2保持在25~35mmHg。
④呼吸:在反映脑干功能方面,呼吸的改变早于循环的改变,在下列情况下应保留自主呼吸:脑干肿瘤,尤其位于呼吸中枢旁;脑干外占位病变大压迫脑干者;肿瘤发自第Ⅳ脑室底部者。
⑤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常由牵拉脑干引起,停止牵拉即可复原,一般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
⑥颅后窝特别是中线占位病变,容易出现脱水,诱导前应补液。
⑦术后保持头位稳定,不过分转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