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造影剂不良反应造影剂不良反应主要与造影剂毒性、高渗性和患者过敏体质有关。防治包括过敏试验、糖皮质激素、苯海拉明,必要时CPR。2.需要术中评估神经功能者,只需镇静和镇痛,常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有时为了即刻行神经评估,需拮抗镇静或镇痛药,如氟马西尼拮抗咪达唑仑、钠洛酮拮抗芬太尼。氯胺酮增加全身氧耗,但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常用于婴儿。电复律时可用硫喷妥钠或丙泊酚作短时间的全麻。

一、手术室外麻醉的一般问题

1.环境特点

(1)麻醉医师距离患者远。

(2)远离手术室、与不熟悉麻醉的人员合作。

(3)缺乏中心氧气、N2O、吸引器等必要的设施。

2.造影剂不良反应造影剂不良反应主要与造影剂毒性、高渗性和患者过敏体质有关。防治包括过敏试验、糖皮质激素、苯海拉明,必要时CPR。

3.麻醉方法的选择 多数成人不需镇静可耐受影像学检查,治疗性操作需适当的镇静或镇痛。全麻多用于小儿、成人幽闭恐惧症、智力低下、不合作、有不自主运动和不能耐受长时间静卧者。

(1)镇静:

清醒镇静:轻度抑制意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保持气道通畅和保护性反射;深度镇静:较深抑制意识,患者难以唤醒,失去气道保护性反射,有时不能维持气道通畅,可发生呼吸抑制或停止。

成人镇静的首选药物为苯二氮类,可辅以芬太尼。丙泊酚镇静时可发生呼吸道梗阻。

*镇静与全麻的分界点为保护性反射消失。

(2)全麻:全麻常联合应用阿片类、巴比妥类、抗胆碱药、强安定药和苯二氮类,一般不用肌松药,必要时用短效肌松药。

4.完善监测

5.术后管理与其他手术一样,患者应回PACU苏醒,运转中应有监测和吸氧。

二、脑血管造影术的麻醉

1.全麻下脑血管造影者需气管插管或应用喉罩以机械通气或保持气道通畅。

2.脑血管造影术后神经并发症常见,要求用短效麻醉药、苏醒早,便于进行神经检查。

3.其他处理同神外手术的麻醉。

三、脑血管栓塞术的麻醉

1.不需要术中唤醒评估神经功能者、小儿和不能耐受镇静的成年人可用全麻。

2.需要术中评估神经功能者,只需镇静和镇痛,常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有时为了即刻行神经评估,需拮抗镇静或镇痛药,如氟马西尼拮抗咪达唑仑、钠洛酮拮抗芬太尼。

3.镇静者常见恶心、呕吐,可用胃复安或枢复宁防治。

4.术中给肝素,保持ACT在基础值的2~2.5倍。

5.注射组织胶之前需进行控制性降压,可用艾司洛尔。

6.并发症的处理。

(1)脑缺血时需升高血压,使MAP比基础值升高30%~40%。

(2)监测ECG,防治心肌缺血。

(3)发生出血性并发症需行控制性降压并用鱼精蛋白拮抗肝素。

四、心导管术的麻醉

1.小儿心导管检查 术中镇痛、镇静或全麻的深度需恰当,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氯胺酮增加全身氧耗,但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常用于婴儿。除常规监测外,还应行血气分析,必要时用正性肌力药,防止低体温。

2.成人的心导管检查 需适当镇静和镇痛,常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有时加用丙泊酚。

3.EPS和RFCA术的术前和术中不用抗心律失常药,需用镇静镇痛药。电复律时可用硫喷妥钠或丙泊酚作短时间的全麻。

4.心导管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血管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心腔或大血管穿孔和栓塞。

五、CT检查的麻醉

1.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可导致大量唾液分泌和不自主运动,不单独用于CT检查的麻醉。

2.小儿CT检查常用镇静或全麻,需注意气道管理和监测氧合情况,并防止反流误吸。

3.CT室温度低,小儿全麻时需注意保暖。

六、MRI检查的麻醉

MRI麻醉有3个特殊问题:金属不能进入检查室、监护仪和MRI仪相互干扰、麻醉医师难以靠近患者。

1.MRI检查的麻醉可用镇静或全麻。

2.气道管理困难,全麻气管插管或喉罩安全。

3.应在MRI室外进行诱导,因多数麻醉设备有金属。

4.使用前确认监护仪适用于MRI环境。

七、放疗的麻醉

1.放疗需保持不动,6岁以下小儿常需全麻。

2.照射时麻醉医师难以接近患者,使气道管理和监护复杂,口咽通气道、喉罩和气管插管较安全。

3.没有手术刺激,可维持较浅的麻醉深度,应用起效快、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麻醉药。

4.放疗对麻醉的影响

(1)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

(2)放疗药物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毒性。

(3)烷基化药物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可减弱肌松药的药效。

(4)头颈部放疗可造成困难气道,术前需细致的气道评估。

5.放疗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喉头和声门下水肿导致气道梗阻,仅需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