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声误诊小肠腹内疝例

超声误诊小肠腹内疝例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超声诊断小肠腹内疝比较困难,但超声发现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增厚,结合临床及超声诊断“小肠梗阻”一般并不困难。如果患者有手术史,还应想到粘连引起“小肠腹内疝”的可能,需引起注意避免误诊。②肿瘤压迫引起的小肠梗阻,肿瘤较大时,才可能压迫小肠引起梗阻,超声寻找到肿瘤则可明确诊断。

病例摘要

患者女,24岁。突然全腹疼痛,伴恶性呕吐,无排便排气,来我院门诊妇科就诊,2年前曾做剖宫产手术。经对症治疗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8h后以急诊收住院。查体:下腹压痛明显,腹部膨隆,彩超检查所见:盆腔内贴近盆壁可见2段扩张的小肠管壁明显增厚,回声减低,最厚处达1.5cm,腔内见盘曲的带状回声漂浮,并随腔内容物摆动,其部分与肠壁相连(图1-11)。肝肾间隙可见2.3cm×1.5cm无回声。

图1-11 小肠腹内疝声像图(箭头:腹内疝物)

CDFI:显示扩张的小肠壁,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①腹腔内小肠局部扩张,可能为小肠梗阻;②肠腔内带状回声可能为脱落的黏膜层;③腹腔内少量积液。

手术所见:左侧子宫角部与前盆壁粘连,子宫与左侧子宫圆韧带之间有间隙,小肠通过此间隙进入盆腔不能还纳,致小肠嵌顿坏死,肠腔内黏膜脱落。病理诊断:小肠腹内疝,小肠局部坏死,黏膜脱落。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腹内疝分真疝与假疝两种。真疝为腹腔脏器经一孔径进入另一腹腔囊或网膜囊内,具有疝囊者为真疝。假疝多为手术后粘连,构成异常孔隙,肠管疝入则构成疝,因无疝囊,故称假疝。本例属于假疝。

【临床及超声显示】 青年女性患者。2年前曾行剖宫产手术,现突发全腹痛,伴恶心、呕吐,来院就诊。查体:全腹压痛明显。超声显示:盆腔内见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肝肾间见一无回声区。CDFI: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小肠梗阻,腹腔少量积液。

【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所见:左侧子宫角与盆壁粘连,子宫与圆韧带之间有间隙,小肠疝入不能还纳,引起小肠嵌顿性坏死。病理诊断:小肠腹内疝。

【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诊断小肠腹内疝比较困难,但超声发现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增厚,结合临床及超声诊断“小肠梗阻”一般并不困难。如果患者有手术史,还应想到粘连引起“小肠腹内疝”的可能,需引起注意避免误诊。鉴别诊断有:①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后粘连也可引起小肠梗阻,超声难以区分。必要时手术探查,它不仅可以诊断,也可治疗。②肿瘤压迫引起的小肠梗阻,肿瘤较大时,才可能压迫小肠引起梗阻,超声寻找到肿瘤则可明确诊断。

(病例见《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第6期Ⅱ第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