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女,5岁。腹痛8h就诊,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右肋缘下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18.5×109/L,中性粒细胞0.71。探头频率10MHz,超声检查见:右下腹可见条形回声延伸至肝下缘,长约11mm,盲端弯曲,增粗明显,直径约12.8mm,壁较厚,腔内见散在强回声,肝下缘条形回声周围见游离液体,深度10mm。CDFI见壁上丰富点状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图1-25),右髂窝见游离液体,深度16mm。右侧腹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18mm×10mm。超声检查提示:①肝下缘条形低回声,阑尾异位伴炎性改变可能性大;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③肝下缘、右髂窝积液。手术所见:阑尾位于肝脏下方、结肠与侧腹膜之间,严重粘连,盲端已经坏疽,未穿孔,阑尾绝大部分位于结肠浆膜下,阑尾长约13mm,直径在7~15mm,盆腔少量渗出液。病理诊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图1-25 异位阑尾炎CDFI声像图(显示阑尾壁上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肠浆膜下阑尾炎,是阑尾生长于结肠浆膜下,阑尾很长,向上位于肝下方。本病属阑尾异位生长,由于阑尾炎症,坏疽,右上腹及盆腔可见渗出性液体。
【临床及超声显示】 患者腹痛8h就诊,查体:右肋下区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超声显示:右下腹见一条形回声,延伸至肝下,长约11cm,盲端弯曲增粗,肝下缘可见游离无回声区,CDFI:见增粗壁上点状散在血流信号(图1-25),并可见散在淋巴结肿大。超声提示:阑尾异位合并阑尾炎。超声又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右髂窝积液,阑尾异位合并阑尾炎的诊断更加明确。
【手术及病理结果】 阑尾位于肝下方,结肠浆膜下,严重粘连,盲端已经坏疽。阑尾长13cm,直径0.7~1.5cm,盆腔少量积液。病理诊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肠浆膜下阑尾炎在临床上极为少见。超声显示阑尾增粗,回声减低,向上延伸到肝下方,应考虑阑尾异位的阑尾向上移位所致。如盆腔有积液,还应考虑阑尾炎有渗出、坏死等。但超声不能诊断结肠浆膜下阑尾炎,这是临床及病理才能最后诊断的。鉴别诊断有:①女性患者应排除右侧附件炎。如右附件及卵巢正常,则易于鉴别。②右髂窝淋巴结炎。首先观察阑尾是否正常。反之显示右髂窝淋巴结未见异常,而阑尾区肿大,则考虑阑尾炎。③异位阑尾炎还应与胆囊炎、右肾结石相鉴别。因胆囊、右肾均在右上腹,该处疼痛时,应该考虑胆囊炎、右肾结石。如发现胆囊、右肾正常,则易于区别。
(病例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第3期第2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