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男,75岁。肝区胀痛半年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肝右叶增大,表面光滑,实质内见12cm×10cm的强弱不均的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后方回声偏强(图2-19)。B超提示:肝右叶实性不均质囊性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囊肿出血。
图2-19 肝右叶囊肿出血声像图(T:肝囊肿出血形成的肿块)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产生肝囊肿的原因有:单纯性、先天性、寄生虫、炎症及肿瘤等。本病属单纯性肝囊肿。有人认为:单纯性肝囊肿可能是退行性变所致。本例为老年男性患者,75岁。应该属于退行性变的范畴比较合理。
【临床及超声显示】 老年男性患者,肝区痛半年就诊。超声显示:肝右叶增大,表面光滑,肝内见巨大的强弱不均的实性占位病变,边界尚清,后方回声增强(图2-19)。超声提示:肝右叶不均质囊实性占位病变,曾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由于患者过去未曾发现过肝囊肿,因此,在没有临床病史的情况下,对囊肿出血引起的改变,超声很难作出正确的诊断,仅能提示形态学方面的情况。
【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为右肝囊肿出血。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纯性肝囊肿,超声表现:肝内圆形或椭圆形均质无回声区,边界光滑、整齐,超声诊断比较容易。如果肝囊肿较大,伴出血,内部呈强回声,则易考虑为不均的实性占位病变,但CDFI无血流,应该加以分辨。鉴别诊断有:①肝癌。病程短,生长快,超声呈不均质低回声实性占位病变,有晕环,CDFI:血流丰富。②肝脓肿。病因可以由阿米巴及细菌感染引起。病人有发热,右上腹痛,脓肿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壁厚。局部有压痛。穿刺可抽出脓液。③肝包虫囊肿。在西北疫区有包虫感染史,超声检查:肝内有囊肿,囊内常有子囊或头节,称囊中囊,包虫敏感试验为“阳性”。④肝海绵状血管瘤。较小的血管瘤,超声显示:为强回声,巨大的血管瘤,呈不均质的混合性回声,呈网格状结构,比较典型的血管瘤,超声易与囊肿相鉴别。总之:CT,MRI的影像诊断均可帮助进行鉴别,在不典型的情况下,诊断仍较困难。最后确诊,仍依靠手术及病理诊断。
(病例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第2期第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