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例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例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胚胎时期在肾上腺髓质有较多的嗜铬细胞,故易在该处发生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仅5%为恶性。90%在肾上腺一侧,双侧及异位嗜铬细胞瘤仅占10%。近3年来,高血压发作时,收缩压高达220mmHg,伴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 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应大于1.0cm才能被发现,由于嗜铬细胞瘤一般较大,故超声是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病例摘要

患者女,38岁。近3年来消瘦,血压波动大,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血压骤升,收缩压可达220mmHg,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行超声检查:于左肾与脾之间可见11.4cm×8.6cm的肿物回声,有完整包膜,肿物周边为实质性回声,中心部可见多个液化灶,CDFI:实质部分可见血流信号。左肾受压变形,肾被膜平滑,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盂未见扩张。超声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图4-5)。术后病理证实。

图4-5 左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声像图(SP:脾;T: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胚胎时期在肾上腺髓质有较多的嗜铬细胞,故易在该处发生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仅5%为恶性。90%在肾上腺一侧,双侧及异位嗜铬细胞瘤仅占10%。本病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突发性高血压。

【临床及超声显示】 中年女性患者。近3年来,高血压发作时,收缩压高达220mmHg,伴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超声显示:于脾肾之间,见一巨大中低回声团,有完整的包膜,中心有液化区(图4-5)。CDFI:实质部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肾上腺实性占位病变,结合临床考虑嗜铬细胞瘤。

【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及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

【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应大于1.0cm才能被发现,由于嗜铬细胞瘤一般较大,故超声是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CT:检查较超声敏感,应合并应用,可提高诊断效果。鉴别诊断有:①肾脏肿瘤,与肾脏相连,呼吸与肾脏同步运动,无儿茶酚胺升高等;②胰尾肿瘤,与左肾上腺相距很近,患者无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及突发性高血压,无儿茶酚胺升高;③左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固定不移动,也无突发性高血压及儿茶酚胺升高。

(病例见《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第11期Ⅱ第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