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新生患儿,男,出生15d。因16h未排尿,来院就诊。体检: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膨隆。腹部彩超:右肾53mm×24mm× 34mm,左肾44mm×26mm×30mm,左右肾形态大小正常,左右肾汇集系统分别可见厚12mm和8mm无回声区。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6mm,左侧输尿管上段内径7mm,盆腔左右各见一肾形,左侧54mm×30mm×36mm,右侧49mm×25mm×28mm,盆腔左右肾汇集系统分别可见12mm和10mm无回声区。该处左侧输尿管5.6mm,右侧输尿管6.0mm,双侧输尿管纡曲,达膀胱开口,盆腔双肾肾门朝前上方,膀胱高度充盈,上界达剑下,肠管被推向两侧(图4-11)。CDFI:盆腔内双肾肾门处可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双肾动脉频谱未见异常。超声提示:①双侧附加肾(位于盆腔)并积水,输尿管扩张;②双肾积水,并输尿管扩张;③膀胱高度充盈。磁共振提示:双侧附加肾。
图4-11 双侧附加肾声像图 注:(LK、RK分别为异位左、右肾,BL为膀胱)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附加肾是泌尿系少见的畸形,又称副肾或多余肾,是独立存在的第三肾。双侧同时存在附加肾更加罕见。附加肾是在胚胎发育期,一侧或两侧中肾管末端发出的输尿管芽,然后生长发育,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肾。附加肾有完整的包膜,也有肾盂,输尿管,动静脉系统。
【临床及超声显示】 本例患儿出生后15d,因16h未排尿而来就诊。体检,腹部膨隆,彩超显示:双侧肾脏位于正常腰部两侧,双侧肾盂处增宽。但在盆腔的膀胱两侧,另各见一肾脏结构,肾盂处亦增宽,内见无回声区,并可见正常动静脉血流信号。因此,超声除发现正常的肾脏结构外,同时又发现盆腔处的肾脏结构,超声应提示:①双侧附加肾,伴积水;②双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图4-11)。
【手术及病理结果】 附加肾属发育异常,如无功能障碍,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彩超诊断是附加肾最佳的影像诊断之一,有条件时,可用MRI进行检查并加以证实。
【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儿出生后排尿正常,后因无尿才被彩超诊断证实为附加肾。彩超检查属无创,快捷,仍是本病首选的诊断方法,也是确诊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鉴别诊断有:①异位肾或盆腔肾,本病仅肾脏位置移动,肾脏数目未见增多;而附加肾为额外增多的正常肾脏结构;②盆腔肿瘤,肿瘤无肾脏结构,并可逐渐长大;而附加肾有正常肾脏结构。不要将附加肾不能诊断为盆腔肿瘤而被手术切除,这是没有必要的。
(病例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第2期第14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