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膀胱多发性憩室合并双肾积水超声表现例

膀胱多发性憩室合并双肾积水超声表现例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肾集合系统不规则中度分离移位。后天性膀胱憩室,其产生的原因有:膀胱颈挛缩、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引起。另有前列腺肥大,双肾积水等。手术将膀胱憩室切除,并将膀胱憩室口缝合。但本例有两个膀胱憩室,比较少见,应加以注意。但体位变换时,盆腔积液可以流动,无回声区形态有改变;③输尿管下段囊肿,一般较小,位于膀胱前方的两侧,可引起一侧肾积水。

病例摘要

患者男,53岁。反复腰、腹疼痛伴排尿不尽10余年。

超声检查:膀胱轻中度充盈,壁厚薄不均,左后壁局部较薄。于膀胱左后方可探及一8.3cm×6.8cm×8.5cm大小不规则无回声区,其大小明显超过膀胱,壁薄,光滑,与膀胱左后壁关系密切,并与膀胱之间有一内径约0.2cm的孔道相连通(图5-28)。经多次排尿后反复比较观察,膀胱左后方之无回声区逐渐缩小,但未消失,膀胱内有残余尿液。另于膀胱右侧方探及一2.1cm×l.8cm× 2.3cm大小无回声区,排尿后略缩小。前列腺大小约5.2cm× 4.1cm×3.4cm,边界清晰、规整,两侧对称,内外腺比例约2.5∶1。双肾集合系统不规则中度分离移位。超声诊断:①膀胱憩室(多发);②前列腺增生;③慢性膀胱炎;④双肾中度积水。

图5-28 膀胱憩室声像图 注:D1、D2为憩室;箭头为憩室口;BL为膀胱

图5-29 X线静脉肾盂造影图 注:膀胱呈囊袋状凸出,双侧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

静脉肾盂造影X线检查:见膀胱有一囊袋状凸出(图5-29),凸出之囊袋大于膀胱,双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诊断:膀胱憩室合并双侧输尿管及双肾中度积水。

手术所见: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憩室切除术,于膀胱左后方见一大憩室。右侧方见一小憩室,手术将憩室切除,并将憩室膀胱内口缝合。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膀胱憩室分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膀胱憩室,胚胎期来自多余的输尿管芽及局部膀胱壁发育缺陷所致。后天性膀胱憩室,其产生的原因有:膀胱颈挛缩、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引起。由于下泌尿系梗阻,膀胱压力大,由肌束、纤维束间隙向外凸出而形成膀胱憩室,以后天性居多。

【临床及超声显示】 中年男性患者。反复发作腰、腹疼痛10余年。超声显示:当膀胱轻、中度充盈时,于膀胱左后方可见一鹅蛋大小的无回声区,与膀胱之间有孔道相通(图5-28)。另于膀胱左侧见一较小的无回声区。反复排尿后,膀胱两侧的无回声区可缩小,但并未消失。另有前列腺肥大,双肾积水等。静脉肾盂造影:见膀胱有一囊状凸出,与超声显示相吻合(图5-29)。

【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所见:膀胱左侧见一大憩室,右侧另见一小憩室。手术将膀胱憩室切除,并将膀胱憩室口缝合。

【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发现:膀胱充盈后,同时发现向外凸出一无回声区,并有通道相连,膀胱充盈及排空时,无回声区有增大及缩小,则诊断膀胱憩室一般无问题。但本例有两个膀胱憩室,比较少见,应加以注意。鉴别诊断有:①卵巢囊肿,女性患者还应当考虑本病,膀胱充盈时,卵巢囊肿在其旁,排尿后,卵巢囊肿无变化;②盆腔积液,当膀胱充盈时,易于混淆。排尿后,盆腔积液无变化。但体位变换时,盆腔积液可以流动,无回声区形态有改变;③输尿管下段囊肿,一般较小,位于膀胱前方的两侧,可引起一侧肾积水。

(病例见《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第1期第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