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膜后良性囊性畸胎瘤超声表现例

腹膜后良性囊性畸胎瘤超声表现例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畸胎瘤属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发生的部位也多见于卵巢、骶尾部、胸腔等,腹膜后较少见。 超声可以提示位置,物理性质,但不能作出病理诊断。只有出现畸胎瘤特别典型的声像图时,如“囊液分层”、“面团征”等,超声才能明确诊断。总之,掌握畸胎瘤的超声特点,鉴别并不困难。

病例摘要

患者男,28岁。无任何不适,健康体检时超声所见:于左上腹脾的内侧可见大小4.2cm×3.8cm圆形等回声团块。饮水500ml后立即复查,见该团块位于脾与胃底之间,对胃壁形成一压迹,在患者深呼吸时,见该团块在脾和胃表面滑行。囊壁厚0.3cm,略毛糙,囊腔内前半部为液性暗区,后半部内见中强回声物沉积为一液平面(图8-1),嘱患者侧卧位,见囊内中强回声物呈絮状随重力改变而移动。超声提示:左上腹膜后间隙囊性占位性病变,囊性畸胎瘤可能性大。

图8-1 左上腹膜后畸胎瘤声像图 注:SP为脾;STO为胃;M为畸胎瘤

术中所见:于左上腹膜后间隙上部脾与胃底之间可见一表面呈灰白色直径约4.0cm囊性包块,取出后剖开见黄色脂状物流出。病理诊断:良性囊性畸胎瘤。

专家点评

【病因及发病机制】 畸胎瘤属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发生的部位也多见于卵巢、骶尾部、胸腔等,腹膜后较少见。

【临床及超声显示】 青年男性患者。无任何不适,健康体检时超声显示:左上腹见一圆形等回声团块。饮水后复查,见团块位于脾与胃底之间。壁增厚,囊腔前半部为无回声区,后半部有中强回声沉积成一液平面(图8-1)。超声提示:左上腹膜后囊性占位病变(囊性畸胎瘤)。

【手术及病理结果】 手术所见:左上腹膜后间隙,见一直径4.0cm的囊性包块,剖开为黄色油脂物。病理诊断:良性囊性畸胎瘤。

【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可以提示位置(腹腔、腹膜后),物理性质(囊性、实性、囊实性占位病变),但不能作出病理诊断。只有出现畸胎瘤特别典型的声像图时,如“囊液分层”、“面团征”等,超声才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有:①腹膜后肉瘤,超声显示均质低回声,以实性为主,血流丰富;②淋巴管瘤,常呈多房囊性占位病变,无回声区,透声好;③卵巢囊肿,如为女性,还应与卵巢囊肿相鉴别。总之,掌握畸胎瘤的超声特点,鉴别并不困难。

(病例见《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第4期第3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