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由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相对国外发展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正如颜军等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发表的论文从1990年占体育科学成果的4. 09%到2001年的12.7%,经历了10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科研人员,每年在各种学术期刊上要发表近千篇研究论文。体育专业院校都开设了与心理有关的课程,其他大学的体育系也开设了运动心理学课程,并且一些学校可以培养运动心理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但是,如果考察近年来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情况就不是很乐观了。从20世纪90年初到2001年,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共发表了83篇论文,只占10年中运动心理学论文数的5. 70%。苏庆富等在2005年发表的题为《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及态势分析》中,对7种体育学术期刊进行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论文发表的统计。结果发现,1998-2003年发表的论文只有76篇。这些研究结论引发了笔者想进一步考察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首先,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 I)的文献检索,用“体育”为主题词,在模糊状态下,把所有关于体育主题的文献进行锁定。然后,分别用“社会心理”和“社会心理学”进行精确状态下的检索,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1994—2007年体育社会心理论文发表的数据检索
注:数据检索到2007年12月11日止,共检索了161620篇。
与以上讨论研究不同的是,笔者选定“社会心理”作为检索词是希望考察我国体育科研人员对体育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兴趣如何。同时,希望知道这些研究人员是否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选用了“社会心理学”作为检索词。另外,希望了解有多少人已经意识到运用“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思考问题。最后,希望知道对体育社会心理研究领域感兴趣的人群究竟有多少。结果令人吃惊,根据表2-2中的统计数据,1994—2007年与体育有关的研究共发表了161620篇论文,但是有关体育社会心理的研究只有221篇,仅占总论文数的0. 14%。进一步,用“社会心理学”为关键词的文章有124篇,占总论文数的0. 07%。这间接地说明了这些研究中约一半的人希望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思考问题。然而,当我们考察用“体育社会心理学”为关键词时,仅仅只有25篇。也就是说,在这14年间,我国发表的16万多篇体育论文中,提到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论文篇数仅占0. 015%。这不能不说我国的体育科研人员对体育社会心理学几乎是陌生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关键词的检索方法调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包括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题材不够全面。有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相关题材研究,作者可能没有用到调研所用的检索词,这样,就不包括在其中了。但是,至少调研结果可以反映一种趋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生兴趣。
从我国关于介绍体育社会心理学文献来看,主要有邱卓英等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当代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主要问题》和季浏等在1996年出版的专著《体育社会心理学》。这两个文献成了当时我国介绍体育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来源。进一步,还有马启伟、张力为等分别编辑过运动心理学的专著和教科书。在这些书籍中,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也被纳入其中。另外,近年来,苏庆富等也发表了3篇关于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研究文章。除此之外,有作者在《体育科学》的“研究前沿”栏目中,系列地介绍了目前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这些文献虽然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距离一个学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在国内学者的努力推动下,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继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了一个体育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课题以后,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又立项资助了一个体育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课题。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作者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例如,近几年来,我国学者石岩对“球场暴力”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2002年曾主持了一项该专题的国家社科项目,发表的相关论文达13篇之多。另外,一些学校,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浙江大学都相继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课程。这些现象表明,体育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