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血管疾病诊断的相关知识

脑血管疾病诊断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不同的地区、民族、生活习惯等而不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多而复杂,既有全身性病变的因素,也有颅内局部病变的因素,但以全身性病变的因素为多,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无论何种病因,其主要是通过血管壁病变、血管压迫、心脏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液成分改变等病变引发脑血管疾病。及时治疗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它有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不同的地区、民族、生活习惯等而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讲,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0~300/10万,病死率为50~100/10万,患病率为500~700/10万;在存活者中,其致残率为50%~70%。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10~200/10万,患病率为394~719/10万,病死率为116~142/10万。在性别方面,男女发病率的比例为1.3~1.7∶1。在年龄方面,由于年龄是脑动脉硬化的一种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更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如30-35岁组的发病率为11/10万,50-55岁组为167/10万,60-65岁组为526/10万,80-85岁组为1 213/10万。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尽管在预防方面有些好方法,但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更多的人出现许多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脑血管疾病病因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多而复杂,既有全身性病变的因素,也有颅内局部病变的因素,但以全身性病变的因素为多,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无论何种病因,其主要是通过血管壁病变、血管压迫、心脏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液成分改变等病变引发脑血管疾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导致短暂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在数分钟内达高峰,并持续数分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可以反复发作。

病因学说包括:

1.微栓塞 微栓塞主要来源于具有粥样硬化斑块的颅外动脉。微栓子可以是微小血栓、小的粥样硬化斑块或胆固醇结晶。当微栓子阻塞脑动脉后,出现脑缺血症状;但因栓子小、易破碎、被酶分解或向血管远端移动,而使原来被阻塞动脉再通,局部血供恢复,脑缺血症状消失。

2.颈部动脉受压 在椎动脉先天性过长、纡曲、硬化及颈椎骨质增生的基础上,当头颈转动时使动脉受压,而出现脑缺血症状。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当血压突然下降时,脑血流量减少,使得靠侧支循环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症状。

4.血液成分改变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异常蛋白血症、长期应用避孕药、术后、产后等使血液凝固性增高,导致动脉内血流缓慢,而引起TIA。

5.脑动脉痉挛 脑动脉狭窄处发生血流漩涡刺激动脉壁,而使该动脉发生痉挛,出现TIA。

(二)脑栓塞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是指脑动脉被异常的栓子阻塞,使其远端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栓子以血栓栓子为最多,其次还有脂肪、空气、癌栓,医源性物体等。脑栓塞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占全身动脉栓塞的50%。

病因:栓子。栓子来源可为3种:

1.心源性 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并脱落形成的血栓栓子,其占所有脑栓塞的70%。造成此类栓子的心脏病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非心源性 是指心脏以外来源的非血栓性栓子。此类栓子来源的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子,气胸、介入或注射导致气体进入血管内而形成的空气栓子,恶性肿瘤侵破血管引起的癌栓子,血管内介入发生脱落的医源性栓子等。

3.不明原因 少数患者在各种临床检查或尸解时仍未发现栓子来源。

(三)脑出血

脑出血(cerebtal hemorrhage,CH)是指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后者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0%~30%,且病死率高,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病因:①大多数的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引起的,因此,也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②少数由其他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异常、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炎、脑梗死、脑恶性肿瘤、抗凝或溶栓治疗后等。

由于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脑出血发生后,在短时间内破裂的动脉很快发生血液自凝而使出血终止,因此血肿不再扩大;只有少数在72小时内仍在扩大。较少数患者为多发性脑出血,其主要见于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后、炎症性脑血管病等。

(四)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急剧升高,诱发脑小动脉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痉挛后,出现被动性或强制性扩张,使脑循环发生急性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高颅压,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高血压脑病是神经科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如及时降低血压治疗,病情迅速缓解至正常,否则可导致严重的广泛脑损害,甚至死亡。

病因:①长期服降血压药者,突然停药或更换降血压药物不当。②导致高血压的原发病加重,如仍在发展的急进型高血压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子痫、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动脉狭窄、库欣综合征等。③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者食用含酪胺类食品,如奶酪及其制品、扁豆、腌鱼等。④过度疲劳或兴奋。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我国从临床角度,将脑血管疾病分为以下类型。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①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梗死:①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②脑栓塞;③腔隙性脑梗死;④出血性脑梗死;⑤分水岭脑梗死;⑥无症状性脑梗死;⑦其他。

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①脑出血;②脑室出血;③蛛网膜下腔出血。

3.高血压脑病

4.脑动脉瘤

5.脑血管畸形 ①脑动静脉畸形;②海绵状血管瘤;③毛细血管扩张;④脑静脉畸形;⑤脑-面血管瘤病。

6.烟雾病

7.颅内动静脉瘘

8.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9.脑淀粉样血管病

10.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1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2.炎性脑血管疾病

13.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14.偏头痛

15.其他

三、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因果关系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其可以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1.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系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系公认的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就越大,高血压患者群的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

(2)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适量运动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3)高脂血症:系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导致动脉血管腔狭窄(图1-7)。

图1-7 高血脂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4)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如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及时治疗心脏病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是一种脑血管病,也是一种危险因素。30%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TIA的病史,3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生完全性脑卒中。

(6)颈动脉狭窄:系脑血管病潜在性危险因素。当狭窄程度加重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7)脑血管疾病史:曾患过脑血管疾病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

(8)吸烟:吸烟是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的量成正比,最高可大于不吸烟人群的6倍。

(9)酗酒:也系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脑血管病。

(10)肥胖:肥胖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系指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

(1)年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

(2)性别:男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比女性高,且男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也比女性高。

(3)遗传:家族中有脑血管病的子女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4)种族:黑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