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预防与特殊人群保健

社区预防与特殊人群保健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胚胎发育期间要保证动脉血管的正常发育,离不开一些重要的营养因素。1.一级预防 针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使其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3.三级预防 此预防是对疾病的临床期及临床后期实施的干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和继发障碍。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肥胖症儿童血压偏高者明显超过正常儿童,超重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为正常儿童的3倍。

一、社区预防与胚胎婴儿期保健

通常人们要到50岁左右才想到“我快老了”,要注意预防脑卒中偏瘫,其实此时部分人已有脑动脉硬化,据资料表明,20~30岁时已有部分男青年有轻到中度的脑动脉硬化。美国文献报道,在战争中牺牲的青年士兵,经病理检查,他们的大动脉包括心脏动脉已有显著的粥样硬化,只是还没有出现临床缺血发作症状。看来脑卒中的未病预防要提前在儿童、青少年期,甚至必要预防提前到生命开始后的胚胎期。

(一)胚胎期的预防

胚胎发育期间要保证动脉血管的正常发育,离不开一些重要的营养因素。在胚胎发育期间如果缺乏维生素B6时,一种与动脉壁弹力组织发育密切相关的酶,赖氨酰氧化酶的功能就减弱,这就将导致胎儿动脉壁胶原和弹性纤维的交叉连锁作用减弱,到生命的晚期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这种动脉壁弹性纤维的发育障碍,也可能是胎儿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基础。这提示在胚胎发育期要提供充足的维生素B6,对动脉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预防作用。除维生素B6外,铜缺乏时也能使动脉壁内结缔组织的交叉连锁作用减弱,这将成为随后动脉硬化的发生基础。已知铜缺乏时也能导致赖氨酰氧化酶的功能减弱,从而使动脉壁的弹性组织发育障碍。含铜的食物有许多,如豆类、核桃、芝麻、菠菜、油菜、葱、南瓜、猪肝、蘑菇等,只要注意摄取上述的食品就可以避免铜的缺乏。此外,磁共振扫描可以在胎儿期就及时发现胎儿的脑血管有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有无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孕妇在妊娠期间要保持饮食结构合理,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婴儿期预防

1.高血脂 当父母有高血脂时,新生儿也可能有,用血滴滤纸查血胆固醇,结果婴儿粥样硬化指数与其父母显著相关,婴儿期动脉硬化就开始发展,到3岁时动脉壁就出现指纹。随后到少年期就发展成纤维斑块,由此可见对动脉硬化的预防要提前到从新生儿就开始。孕妇的饮食应在保持营养的基础上,注意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血脂较高的孕妇。在选择配方奶时饮用低脂肪奶粉,婴儿在4~6个月增加辅食时,注意蔬菜泥的添加,以免长大后挑食,还可以避免高血脂的发生。

2.高血糖 加强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婴儿应定期体检血糖,尤其是双亲是糖尿病者,应特别关注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家长健康教育与婴儿的行为干预。糖尿病患者应尽早给新生儿开奶,婴幼儿期喂养方式鼓励以母乳喂养为主,根据生长发育需要按时添加辅食。4~6个月婴儿如母乳充足,可不必添加牛奶、果汁。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根据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蛋白质、热量、矿物质、维生素和糖类的供给,但要注意单、双糖摄入与身体需要保持平衡,避免肥胖。一般添加辅食时间为5~6个月。

二、社区预防与儿童、青少年保健

我国最近有文献报道,给3-20岁的健康儿童和少年做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检测,并与住院的成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在血胆固醇、肥胖、遗传因素、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8项指标作比较,结果发现在健康青少年中确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存在。动脉硬化可开始于儿童时期,所以脑血管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更应关注儿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美国一项调查表明:美国3岁以下儿童大动脉已存在脂纹,儿童最小7岁动脉开始硬化,18岁以下青少年心脏成功移植术后。68%存在冠状动脉内膜脂纹或轻度斑块,高血脂患儿10几岁甚至几岁时就发生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明显加重,与肥胖、收缩压升高、三酰甘油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等危险因素呈相关性。据中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学生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报道:糖尿病患者达59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达70万人,血脂异常儿达563万人,高血压患者达1 790万人。现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向儿童侵袭,逐渐成为威胁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由此看来,凡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心脑卒中的家族史的儿童多是重点防治对象。

(一)社区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 针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使其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主要措施是: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和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保护、改善卫生环境等(详见儿童保健内容)。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既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此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早期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为争取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主要措施:健康筛查,早期发现患者,定期体检和自我健康评估等。

3.三级预防 此预防是对疾病的临床期及临床后期实施的干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和继发障碍。对已有残障者,应予以健康乃至疾病的终末期照顾,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既病防残。实施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延缓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

(二)儿童青少年的保健

1.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是成人高血压的前奏,成人高血压由儿童高血压发展而来,因此,及早发现儿童高血压,寻找病因,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1)儿童血压正常范围:儿童血压与年龄有关,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压正常平均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毫米汞柱)=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临床上判断儿童血压标准的正常最高限如下:

<6岁:<110/75毫米汞柱;6-9岁:<120/80毫米汞柱;10-13岁:<110/75毫米汞柱;10-13岁:<130/90毫米汞柱。如儿童血压连续3次超过上述标准,就应该考虑血压异常升高。

(2)儿童高血压分类:儿童高血压同成人高血压一样,也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因素很多,包括遗传、体型、钠盐的摄入量,种族倾向、环境及精神因素等。如遗传因素:父母患高血压,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肥胖症儿童血压偏高者明显超过正常儿童,超重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为正常儿童的3倍。饮食失调,调查发现,60%~70%的儿童长时间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低钙、低镁、低维生素和低纤维素食物,这种“三高三低”的食谱是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缺乏运动,学习紧张,儿童个性“成人化”,长时间久坐课堂,大量的作业等因素都容易引起儿童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血压增高。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占儿童高血压的大部分,其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肾脏实质性疾病最为常见。肾动脉狭窄可引起严重的高血压。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肾上腺疾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导致高血压。

(3)儿童高血压临床表现:轻症高血压患儿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可有出汗、颜面潮红、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易激惹、乏力和嗜睡等症状,严重高血压时可出现抽搐、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地升高,会出现脑、心、肾等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等。继发性高血压儿童除有上述表现外,还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在血压升高的同时,有水肿、血尿、少尿、蛋白尿等。

(4)儿童高血压预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儿童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同在成人中进行原发性高血压一级预防是完全一致的。①全社会要提高对测量儿童血压重要性的认识,学校、社区和医院要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身体健康检查项目之一。②调整饮食结构,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多食用动植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能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氨基酸,限制脂肪的摄入,尤其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如肥肉、奶油蛋糕、汉堡包、炸鸡块等。高钙、高钾、低钠盐饮食,钠盐摄入增加2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亦增加2倍,尽量少吃咸菜、腐乳、咸肉等腌制品;每天补充足够的钙质可预防高血压,牛奶、核桃、虾皮等均富含钙;钾可以拮抗高钠食物引起的高血压倾向,故应多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紫菜、黑木耳等。③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及锌、镁、硒等微量元素可预防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西红柿、油菜及苹果、山楂、小麦胚芽、花生等食物富含维生素。④减轻学习负担,消除精神紧张,做到劳逸结合,特别在考试中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从而防止血压升高。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孩子应定期检测血压,若发现血压有偏高的迹象,应即刻采取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注意防治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些疾病,如急性肾炎等。⑥要鼓励儿童多运动,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⑦减肥:肥胖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有规律的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减轻体重。⑧限制小孩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每日控制在2~3小时以内。

总之,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控盐、控糖和低脂的科学饮食结构,是预防儿童高血压的必要措施。禁止孩子吸烟、酗酒、排除噪声的影响,也是预防措施之一。对于已经发生高血压的儿童,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有些只需要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血压就可下降,有些则需要药物治疗。

2.肥胖症 已知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儿童肥胖的意义在于可能转为成年肥胖,也是并发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症中约80%将转为成年肥胖。北京市报道,在一项对486名肥胖儿随访8年的研究中发现,肥胖儿由6岁时的4.4%,上升到13岁时的16.2%,9-11岁为高峰期,男孩多于女孩。

儿童肥胖的病因,据我国各地的调查,最常见的病因是营养过剩和运动量少,其次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据调查,肥胖儿童的父母70%~80%也是肥胖。此外还有部分儿童的肥胖是症状性的,如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儿童有鼾病和睡中憋气,这种堵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儿童常有身体肥胖,应及早治疗。

防治儿童肥胖的方法有:①有肥胖的青年男女应先行治疗,消除肥胖后在生育后代;②据报道肥胖母亲的乳汁喂饲的小孩易发生肥胖,解决的方法是施行限量喂饲;③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摄入过量的高热量饮食,避免晚餐进食过量或夜餐;④鼓励儿童每天参加规律运动,这对预防肥胖极为重要;⑤对症状性肥胖者应进行病因治疗。

3.高血脂 儿童期血清胆固醇高于正常时,就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从而引起动脉硬化,但并非所有胆固醇高的人都有这种危险,因为发现儿童期的HDL多高于正常人,这种升高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种可以防止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的重要因素,因而只有胆固醇高而HDL又降低的人才是防治对象。血压、血脂同时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此时应考虑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胆固醇增高的儿童通常多采用调整饮食治疗,如限用过量脂肪及糖类,避免吃过咸的食物,禁止吸烟及增加经常性运动锻炼等。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同时有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的儿童需要药物治疗。

4.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已在儿童期开始,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食糖、食盐,尽量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糖水或碳酸饮料,避免偏食、挑食,保证足够的饮水。营养以满足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制订适合各年龄段的营养配餐。分配原则是,蛋白质、脂肪适量,糖类足量。认识垃圾食品的危害,不进食大量的补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随时利用水、空气、阳光进行锻炼,以增强抵抗力,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加强有糖尿病家族史儿童的定期体检筛查血糖,特别关注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家长健康教育与儿童的行为干预。还要注意患儿的精神卫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给予患儿强大的心理支持。

5.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血管病 儿童少年期,由于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易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引起脑出血或大动脉闭塞后出现异常血管网病。颅内动脉瘤的早期预警症状是发作性头痛伴有一过性脑神经麻痹或肢体的轻瘫或感觉障碍,或出现主观或客观的脑血管性杂音,动静脉畸形的儿童则出现局限性癫发作伴有一过性瘫,此时要做CT或MRI检查,早期发现,并加以根治。

此外,如S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异常基因是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β链。尽管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典型的SCD表现为年幼时的严重溶血性贫血,同时伴有累及四肢和骨骼的发作性疼痛(“血管闭塞危象”),细菌感染和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器官梗死。其他全身反应包括生长障碍和可能的认知发育迟缓。建议对SCD患儿从2岁时开始进行TCD筛查。对脑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建议考虑输血治疗。

三、社区预防与中老年保健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1、2位,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升至第2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有150万人。脑卒中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康复治疗已日益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社区预防中老年脑血管病任重而道远。

1.控制自己的血压 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或2次,如果高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35mmHg或低压(舒张压)持续大于85mmHg,请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证实了您有高血压,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和用药。一旦您和医生找到了适合您的药物,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此外有人到老年后血压才升高这种叫老年性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期血压高而舒张期血压低或正常,因而脉压增大。血压易波动,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此类高血压的治疗以饮食、运动、和精神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在药物治疗中要注意降压药的选用,不能使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于病前的血压水平,这样会出现脑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心、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另应注意,老年高血压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即结合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

2.了解自己是否有房颤 如果您有房颤,为了降低脑卒中危险,医生一般会让您口服一些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等药物。

3.了解自己是否胆固醇高 降低升高的胆固醇也会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性。胆固醇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来控制,有一些人也需要药物治疗。

4.如果有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关键 如果认真注意您的饮食,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和您的医生一起,制定一个适合您的生活方式和营养计划,同时服用一些药物,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5.坚持有规律地参加您所喜欢的体育活动 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钟,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或者选择其他适合您生活方式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等,保持每天都有一项有氧运动。

6.低盐、低脂饮食 通过减少饮食中盐和脂肪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类及适量的蛋白质。

7.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 大悲、大喜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应该微笑面对人生,真正保持情绪稳定。

8.重视脑卒中的预兆 如果您有任何脑卒中症状,如口角斜、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复视等,请立即就医。

9.控制相关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定期体检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控制或减缓脑卒中的发生。

10.冬季预防脑血管病

(1)不贪吃:中老年人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

(2)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稠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3)穿着暖: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4)勤活动:冬季老人选择室内活动,运动量明显减少。另外,冬季常因食欲大增,而饮食过量。在冬季老年人仍应坚持户外锻炼。既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调整心态。

(5)观察: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疾病者,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步态不稳、言语含糊或一侧肢体麻木时,提示有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四、妊娠与脑血管病

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发生脑血管病者并不罕见。有人统计461 340例产妇,在分娩中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因此,孕产妇要高度重视,并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与血容量增高有关。在妊娠晚期,机体血容量可增加45%,心脏排血量增加15%,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规律发生变化,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动脉压增加,脑血管壁要承受高血容量的冲击,进而导致原已存在的动脉瘤或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也有人认为,可能与妊娠高血压有关。当妊娠伴有高血压时,血压常升的很高,是脑内小动脉急剧而持久的痉挛性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发生点状出血,或逐渐形成大片状脑出血。还有些产妇虽然血压不高,但由于在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使血压升高,也会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

孕产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多见于妊娠晚期,分娩期和产后两周内。其发病原因:①由于此期凝血因子增高,而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下降,凝血因子、血小板数目及黏附性增加;②孕产期雌激素增多,可导致凝固性增加;③既往口服避孕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④妊娠前已有动脉粥样硬化;⑤心源性低血压、失血性或妊娠期进行性贫血等,均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卒中预防与妇女保健

1.围婚期保健 围婚期是指妇女从生理发育成熟到怀孕前的一段时期,此期保健的目的是为了母婴健康。在选择妊娠时期应考虑到夫妇双方,尤其是女方的身体、精神与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均已处在最佳时期。

(1)医疗咨询:婚前咨询的内容主要是遗传咨询与避孕指导。遗传咨询,是为了防止遗传病儿的出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的先天素质,可对咨询对象的现患病情况,家庭中有关人员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子代的再发风险进行评估,指导其婚育,避免患儿的出生。如即将婚配中一方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则进行医疗咨询,以了解结婚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庭的影响,确保婚姻、家庭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2)婚前准备:未婚患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疾病的患者,应乐观的看待自身疾病,应对未来的人生伴侣坦诚自己的病情。这不仅是尊重对方,同时也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因此,婚前要让对方了解,利于婚后家庭稳定和幸福。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可导致性功能障碍,男性可能出现阳萎,女性怀孕后易流产等。提醒患者在婚前和结婚后的生活事件中,要始终保持规律生活,坚持治疗,监测血压、血糖,保持病情稳定。

在性生活方面尤其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因为避孕药可引起高血压,避孕药物中含有雌激素,可使凝血因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Ⅰ增高,抗凝血素减少,全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还可影响脂肪和糖代谢,引起三酰甘油、胆固醇增高,促使动脉硬化。特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最好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2.围生期保健 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此期是指妇女分娩前、分娩及分娩后的一段时期。围生期保健是为了保障围生期母儿健康,应用围生医学知识,采取系列监护、预防措施、组织实施与管理,保证对孕产妇和胎婴儿的系统管理、重点监护,即称围生期保健。

(1)妊娠前预防保健:准备怀孕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须到医院检查血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血压、血糖等指标超过标准时,要遵医嘱将血压、血脂、血糖达到控制标准后才能妊娠,直到分娩后都要确保各项指标得到良好的控制,否则不能保证母婴健康。

(2)妊娠期脑卒中预防

妊娠前期:早期筛查血糖、血压。若孕妇仅限于轻度异常,应控制饮食和限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调整好情绪,给予及时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妊娠中期:随时监测血压、血糖,学会自测血压、血糖。定期作产前检查。若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密监测血压和有无蛋白尿、水肿,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

妊娠后期:因妊娠中毒所致,在妊娠后期,由于血管调节系统失常,全身小动脉持续性痉挛收缩,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减退,而发生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如果未及时治疗,进而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并可导致血管破裂。妊娠后期孕妇体内的血容量增加,比平时增加35%~45%血管的充盈度也随着增加,即使血压不高,也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若发生血压升高或蛋白尿等异常现象,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剖宫产手术,并及时治疗脑出血,以保证母婴安全。

产褥期: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3周,恢复之未孕状态,分娩后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体循环,组织液回吸收,血容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于胎盘剥离面易形成血栓。这时容易发生脑卒中。

(3)对胎儿的影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由于子宫血管痉挛,引起的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可致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不良、死胎、新生儿死亡。糖尿病孕妇控制不好血糖,将会造成严重、不可挽回的后果。巨大儿、难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高磷血症等发病率增加及围生儿病死率增高。

(二)预防脑卒中,孕妇自我监测

1.体检 一般每2周去医院就诊1次,妊娠34周后,宜进行产科监护,有利于调整母体代谢,选择适当的分娩日期及方式。要对孕妇的体重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定期测血压,检查眼底、肾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

2.血压 高血压孕妇每日检测血压,了解自己的基础血压,保持不超过基础血压30/15mmHg。无肾性水肿、蛋白尿、先兆子痫发生。

3.血糖 糖尿病孕妇病情控制的总目标为空腹血糖不大于5.8mmol/L,无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发生。

4.控制体重 妊娠期妇女体重增加,在妊娠的前3个月,体重可增加1~2千克,平均每月不超过1.5千克。以后,每周增加0.35~0.4千克,总体重增长不宜超过9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