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幼儿的特点一是大脑、智力和手的技能尚不健全,容易患病,他们不具备进行口腔自我保健能力,即使到了幼儿时期也有许多口腔护理不能单独进行,婴幼儿口腔的护理又特别重要,需要家长帮助和指导。婴幼儿最容易患念珠菌性口炎,也就是雪口病,又叫鹅口疮。因此,在喂奶前应洗净乳头,消毒哺乳器和食具,并和其他婴儿分开使用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重要环节。口水,医学上称为唾液,是人体口腔周围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液体。

婴幼儿的特点一是大脑、智力和手的技能尚不健全,容易患病,他们不具备进行口腔自我保健能力,即使到了幼儿时期也有许多口腔护理不能单独进行,婴幼儿口腔的护理又特别重要,需要家长帮助和指导。二是婴幼儿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需加强营养;三是在乳牙萌出前期、乳牙萌出期、乳牙列完成期,对牙齿的保护都很重要;四是婴幼儿龋病是一早二多,要及时做好防治。

(1)保持婴孩的口腔清洁 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宝宝来到了世上,这位新来的主人,他的一切都是幼嫩的,过冷、过热和过硬的食物或物品都会使他的口腔受到损伤或感染,因此父母要很好地照料,做好婴儿的口腔保健。

婴幼儿最容易患念珠菌性口炎,也就是雪口病,又叫鹅口疮。得了这种病的宝宝满口都是白色的,多见于刚出生或出生后几天的婴儿,这是母亲产道、或乳头和喂乳器有了污染而引起的真菌病。疱疹性口炎也常见于婴幼儿,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通过接触或呼吸道传染。有发热、流口水,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严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要注重口腔卫生。因此,在喂奶前应洗净乳头,消毒哺乳器和食具,并和其他婴儿分开使用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重要环节。同时,在孩子饮完奶后,或是进食后,要给孩子喂些清水,或是用干净的棉签蘸凉开水清洗口腔,对口腔清洁,增强抵抗力都有很大帮助,见图28。

图28 讲究婴儿口腔卫生

(2)宝宝老是流口水 我在接诊时,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她那个4个多月的孩子来看病,说小宝宝整天流口水,搅得衣服都湿透了,老是要更换。我看了小孩,她很健康,就是满嘴湿辘辘的,牙齿尚未露头。

口水,医学上称为唾液,是人体口腔周围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液体。成人每天的分泌量1000~1500毫升,这么多的液体在不知不觉中吞入肚子里。婴儿初生时,唾液腺发育尚不完全,一天只有50~80毫升唾液。但是,婴儿到了4个月时,分泌量增加到200多毫升。由于婴儿的吞咽能力较弱,尚不能咽下全部唾液,于是唾液便向口外流出,这种现象在3~4个月的婴儿最为明显。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家长也不必为此着急。

婴儿到了6个月,下面的乳中切牙要萌出了,由于牙齿向外萌出的压力,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反射性地使唾液分泌增多;加上此时婴儿的颌骨发育不全,牙齿未全部长出来,口腔的深度不够,于是口水常常往外流;尤其是在睡觉时,婴儿不会吞咽口水,分泌的口水便流出口外。当婴儿渐渐长大,慢慢学会吞咽控制唾液的流量时,随着乳牙的全部萌出,压力解除了,口腔的深度也增加了,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除。

但是,必须提醒的是,除了生理上的流涎外,有一些口腔疾病和咽喉的疾病如鼻阻塞、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唾液外流,因此,当宝宝经常流口水时,最好及时请医生诊治,排除可能发生的病症,以防发生意外。

(3)宝宝出牙了 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不觉间已经半岁了,在他的小嘴里,妈妈发现下颌冒出一个小白点,啊!宝宝长牙了。白点一天一天变大,最终整个牙冠全露出来了,之后,后面的牙齿也陆续长出。到了两岁半,孩子嘴里共有20个乳牙,笑时露出那洁白的牙齿,做妈妈的不知多么开心,见图29。

图29 靓牙

孩子的牙齿长出来了,妈妈高兴之余,要记住预防这些为儿童时期担负咀嚼任务的乳牙发生龋齿,你要精心地做好家庭口腔护理,使它们尽职直到恒牙的萌出。保护牙齿,就要注重口腔的清洁卫生,这和让孩子洗手一样重要。当你见到第一个牙齿长出来后,刷牙的任务便开始了。有些家长认为,反正孩子日后要换牙,因此不必那么重视刷牙。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婴幼儿时期,牙齿极易患龋齿,而孩了进食甜品较多,容易形成牙菌斑,增加产龋机会。这时,你可以用无菌纱布裹覆于示指上,并蘸凉开水沾湿,伸入小儿口腔,以水平横向的方式,逐一将每个牙齿的每个面拭洗干净。待孩子长大一些,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可选用幼儿保健小头牙刷帮孩子刷牙,早晚各一次。同时,要定期领孩子到牙医处检查,发现有龋坏的牙齿应及时充填。现在很多学校和幼儿园都定期检查孩子的牙齿,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治疗,这是防治龋病的好办法。

(4)预防“奶瓶龋” 刚刚长出来了不久的乳牙就发生龋坏了,父母只得带着孩子来看牙医,医生一检查发现孩子上颌乳前牙的唇面都有一个个黑点,有的较浅,有的较深,几乎整个唇面都坏了,现在有一个名词,叫做“奶瓶龋”。

“奶瓶龋”,顾名思义就是指婴儿由于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在用奶瓶喂奶时,婴幼儿含着奶嘴紧紧贴附于上颌乳前牙上,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糖水、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如果婴儿吮吸着奶瓶睡觉,婴儿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了,而嘴里却含着奶瓶,这些奶瓶中的液体浸泡在牙面上,天长日久,奶垢生成,而乳牙又是刚萌出不久阶段,牙的表面结构不成熟,非常容易受酸的作用而致脱矿,很快发展成大面积龋齿。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一些小孩在吃饭时,把饭含在口中,边吃边玩,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的,应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预防奶瓶龋,一是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一般每次最好不超过15分钟,提倡用母乳喂养。母乳是最好的天然食品,它热量高、所含各种营养素又最适合婴儿的需要且易于消化;二是喝完奶或饮过糖水等饮料后,应给孩子喂点清水,或用凉白开水给宝宝洗漱口腔;三是幼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应教他们洗刷牙齿;四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最后还要定期(一般3个月)带孩子到医院做口腔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