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多测几个点,就可以得出整个角膜的波前像差。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主观调节、矫正偏差的光点耗时较长。裂隙光束会连续地扫描并将全部角膜的波前像差记录下来。因此,可以确定波前像差的情况。
这种波前像差检测技术基于17世纪的Scheiner屈光计原理,1961年由Smirnov描述为主观可调折射仪。基本原理为:周边入射光线通过患者的主观调节入射角度来对准中心入射光线,以抵消眼睛周边点的像差。在1998年,Webb和Burns对之进行了修改,变成了一种主观测量眼像差的像差仪(SRR),用37个测试点,每个点发出的光线均由患者手工调节重叠覆盖中心点,然后通过测量每点的调节角度算出眼球的波前像差形态。
具体原理:当一束光线从无限远入射入眼睛时,如果此时该眼的像差是球性屈光不正引起的(近视眼),那么从瞳孔的上方、中心、下方三个位置点进入的光线会在视网膜前方交叉(假设上下两处是对称的)。如果从上方进入眼睛的光线倾斜一下(假如它是从附近另一个光源而来的),使它和从瞳孔中央射入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在相同的位置上。这时,倾斜的角度即是角膜相应位置上的波前的倾斜情况。通过多测几个点,就可以得出整个角膜的波前像差。
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主观调节、矫正偏差的光点耗时较长。它的另一种形式——客观性的检测法是基于裂隙检眼镜制成。在该方法中,眼底情况由进入人眼的裂隙光束沿着一特定轴线和方向被快速扫描。眼底的反射情况由一个探测器所检测到。裂隙光束会连续地扫描并将全部角膜的波前像差记录下来。因此,可以确定波前像差的情况。尽管这种方法仍然是在不同轴线上连续进行的,但是客观性的检测使它可以迅速地获得相应信息。因此,比较省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