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柱的血管
(一)脊柱的动脉
脊柱的动脉为节段动脉,自颈至骶分别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骶中和骶外侧动脉等。胸腰椎各动脉在椎体中部绕经前外侧时发出椎间动脉→背支→脊支→沿脊神经根腹面进入椎间孔,分为3支。①腹侧支(前支):最大,分上下2支,沿椎体后面斜行到相邻上下椎骨近中线处入椎体,并分支到硬膜前外侧部及硬膜外腔组织,发出分支与上下相邻同名动脉吻合,因此每个椎体有上、下、左、右4条动脉供应。在成人椎体内动脉并不进入椎间盘,但在婴幼儿,有分支穿过椎体上下面的软骨供应椎间盘血运。②中间支(神经支):供应包绕神经根的硬膜(套袖)并穿过硬膜沿神经根供应脊髓血运。③背侧支(后支):与其下同名动脉支吻合分支到硬膜、硬膜外腔组织,并进入椎弓供应椎弓根,横突及棘突。椎弓还接受节段动脉背支沿关节突、椎板及棘旁走行的分支动脉。
(二)脊椎的静脉
脊椎的静脉形成静脉丛,一部分经椎体后面中部动脉入口处出椎体,入椎管内静脉丛前部,其余穿椎体前外侧皮质,至椎外静脉丛前部。
椎管内静脉丛密布于硬膜与骨膜之间,分前后两部,各有两条纵行的静脉干和许多吻合支,前左、前右两干称前纵窦,紧贴后纵韧带和椎间盘,两干间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椎间盘突出时可压迫该静脉,静脉造影可见静脉变细、移位或中断,可提供诊断参考。后两干称椎静脉网。椎管内静脉丛接受来自椎体、脊髓和椎弓的静脉血,在椎间孔处汇成椎间静脉,绕椎弓根上下(亦称根静脉)与椎体外静脉丛吻合。
椎外静脉丛也分前后两部,分别收集椎体、椎弓和相邻软组织的静脉血,与椎间静脉汇合,在腰段汇入腰外静脉,并流入腰节段静脉。
由于脊柱自骶至颅有丰富的静脉网,且与相邻体壁及内脏静脉相连,如有下腔静脉梗阻,可通过此处分支分流,腹后壁炎症可经此进入椎管以至颅内,盆腔肿瘤亦可经此转移到脊柱。椎管内病变(如椎间盘)可选择性做椎管内静脉造影,根据其改变有助于诊断。神经根静脉少易受压阻断,毛细血管逆流而压迫神经根。
二、脊柱的神经供应
供应脊柱神经以窦椎神经为主,刺激窦椎神经可引起腰背和脊神经支配区痛。窦椎神经又称脊膜支、脊神经返支。
窦椎神经发自脊神经后支神经节外侧0.2cm处,或为脊神经总干的分支,接受交感神经的交通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内也称脊神经返支,主干与椎体背面营养动脉并行,穿行于后纵韧带与椎体之间,向内上方走行,沿途发出分支至硬膜前部、关节突关节、硬膜外组织,后纵韧带、骨膜、椎间盘后缘。另有分支绕椎弓根向上、向下分布到相邻上、下椎间盘附近的韧带、骨膜、血管、硬膜、纤维环后缘,并有分支与对侧窦椎神经分支吻合,因此这些结构都接受至少2个节段以上的神经供应见图1-8,图1-9。
窦椎神经含有躯体传入和交感两类纤维,但只供应硬膜前部,硬膜后半部几乎全为自主神经丛供应,因此腰椎穿刺时,硬膜后层不痛而前层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交感神经症状,说明刺激了窦椎神经的两类纤维。
屈颈及直腿抬高所以能引起或加重硬膜痛,是因为过屈比过伸时硬膜延长3cm,牵拉造成硬膜痛,硬膜受压也可致痛,这类硬膜痛和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在于不能定位,而是神经传入纤维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导致腰背部牵涉痛。
神经根套袖也有窦椎神经分布,故受压后引起较敏感的疼痛,但在套袖以远处压迫神经干则疼痛较轻。
后纵韧带及纤维环表层有裸露的神经末梢。后纵韧带有丰富的有髓鞘和无髓鞘的末梢神经,而前纵韧带为交感神经分支供应。
脊神经的后支在分出窦椎神经后继续向后下斜行,分成内外2支,内支越横突基部,在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处进入纤维骨管中,此处嵌压时可有腰背及下肢痛。末梢支沿椎板后走行,与相邻神经支吻合后,穿行于棘间韧带并分支到上下关节突。因而每个关节突也有2条神经支分布。
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接受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