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受到急性损伤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后遗慢性劳损(chronic strain),引起损害性疼痛,此时已由损伤(strain)转变成一种由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损害(lesion),有着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且波及关节结构,宜将腰肌劳损改称腰部劳损。
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的创伤反应及其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位于肌肉及其附着部位的筋膜、韧带、关节囊等组织,包括无菌性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等。
损伤性腰痛的症状,早期可能较局限,适当的治疗容易痊愈,而部分病人可因伤势重,治疗不完全,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久之疼痛可进一步加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重者可涉及背部、臀部和腿部。此时还可诊断为腰部劳损,转为慢性阶段后,出现传导痛、自主神经系统内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后,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劳损问题了。许多症状需和风湿性或类风湿炎症,甚至需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一、病理发展过程
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变常在损伤肌肉附着点,从筋膜、骨膜、韧带等软组织开始,都有一般创伤性炎症反应、粘连、纤维化,这些炎性病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和营养血管,造成局部代谢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①由于紧张肌肉的持续牵拉,使肌肉两端附着处的软组织进一步劳损,加剧了前述软组织的病理改变;②肌紧张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可以和病变组织发出的伤害性刺激冲动会聚在一起,使原来较轻的疼痛加重;③自身调节机制:一组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必将引起对应肌肉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以期达到补偿原发部位肌肉紧张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失调。例如一侧腰肌紧张,可以引起对侧腰部肌肉的补偿调节,腰部肌紧张,可以引起腹部肌肉的补偿调节,这些调节称为对应补偿调节(corresponding compensatory regulation)。如果原发部位的肌紧张经过对应补偿调节仍然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则将引起上或下一系列肌肉进行再补偿、再调节,例如腰部疼痛和肌紧张持久不愈,可以导致臀部、肩部、背部肌肉的补偿调节。反之,肩部、背部的疼痛和肌紧张持久不愈,也可导致腰部和臀部肌肉的补偿调节,这种调节称为系列补偿调节(serial compensatory regulation)。两种补偿调节所产生的肌紧张和肌痉挛,同样可以引起软组织的损伤性或劳损性反应。所以一侧疼痛日久后,可以向对侧发展,低位疼痛可以向高位发展,反之亦然。所以,严重而病程较长的病人,常有腰痛、背痛、臀部痛,以至有颈痛、腿痛者。
筋膜覆盖或包裹着肌肉并与肌肉紧密贴合,有些肌肉直接附丽于筋膜,使筋膜成为肌肉的延续部分。因此,肌肉和筋膜在功能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肌肉紧张或痉挛时可以牵拉筋膜,造成筋膜的病变,筋膜如受到两条或两条以上肌肉应力牵拉的部位更易受伤。例如,腰背筋膜受骶棘肌、背阔肌的交叉应力牵拉,臀筋膜受臀大肌、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的交叉应力牵拉,髂嵴附近的筋膜受到上面的腰肌和下面臀肌的应力牵拉,处在应力交叉点的骶棘肌外缘的L3、4横突尖部,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肌间沟处,髂嵴等,都是腰臀痛的好发部位。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可有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水肿、压痛点、肌紧张或痉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压痛点 从痛点较轻的四周逐渐查至明显处,有些痛点明显者,突然压之病人可跳起、逃避,会认为检查者粗鲁而不配合。压痛点多不恒定,需反复检查,前后对比,动态分析,既能准确找到部位,又可鉴别是损伤性还是病理性。再结合化验、X线检查以便定性。
压痛点部位常较恒定,如肌筋膜交叉应力点、神经出入肌筋膜孔道,有些来自脊髓、神经根或神经干病变或受激惹所致(图12-3)。
图12-3 内脏疾病引起的压痛点
●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压痛点
○内脏病牵涉痛点
压痛点常伴有深层敏感或痛性筋结或筋束,经手术和病理检查可见:①是肌纤维中较硬的1束肌纤维,被无菌性炎性肌膜包绕,故与肌纤维方向一致,称筋结或筋束;②有皮神经纤维变性、细胞器异常聚集、鞘细胞改变、神经轴突的变性再生;③脂肪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周围组织增生,更多的是深筋膜粘连并包裹皮神经,故有压痛和放射痛。腰骶棘旁深部筋结按压可向足背、足跟及足底放射。
2.肌紧张或痉挛 为损伤性腰臀痛常见体征,活动时加重,休息可减轻。
3.运动障碍 疼痛和肌紧张引起,腰椎可见痉挛性强直及保护性健侧弯。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损伤性腰痛的伤害传入纤维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有可能发生接触,形成偶发连结的突触,使交感神经活动也能兴奋痛觉传入纤维,表现内脏源性体表牵涉痛,反之,体表痛也可表现内脏疾病症状。
中医对体表与内脏相关的理论更具体,如腰腿痛部位常在足太阳膀胱经,有些痛穴与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关系密切。
腰腿痛越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越明显。腰痛经治疗减轻后,自主神经症状也相应减轻。
三、鉴别诊断
1.牵涉痛 内脏疾病牵涉到体表部位的痛觉过敏或疼痛,除上述两系统神经的偶发连结的突触外,内脏疾病的刺激传入脊髓后角,可能同时兴奋了体表传入纤维至后角细胞群所致。
2.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痛 呈钝痛、模糊,不局限。刘夕惕、刘昕曜(1966)用精密诊断仪对消化道疾病与体表压痛点进行测定(表12-1)。
还有肩从膈、剑突下从心、腹从胸、睾丸从输尿管、脊肋角从肾、腰骶三角从妇科和前列腺等,从体表痛找内脏疾病的规律。
3.风湿性或类风湿性腰痛 损伤性腰痛病人有损伤或劳损史,发病年龄较轻,病情发展快,可发展到肩、臀、腿部。不少病人有自主神经紊乱,重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化验和X线片多无异常。
表12-1 消化系统疾病与体表压痛点
4.腰椎间盘突出症 损伤性腰痛常伴有股内收肌群起点痛、髌下缘痛、小腿痛,上述部位有压痛,腰臀部压痛点多处出现,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肌电图无神经根受压表现,屈髋屈膝分腿试验常为阳性,跪椅取物试验不易完成,肌痉挛明显,常有自主神经紊乱。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上述表现相反,下腰椎旁压痛点较局限,屏气、挺腹、喷嚏可加重腰痛,向下肢放射超过膝关节,脊柱患侧弯,下肢感觉、腱反射有异常。X线平片和造影有异常,肌电图有神经根受压表现。
根性神经痛可以是机械性压迫,还可以因许多其他生物学因素引起,如神经炎就是1个非常重要的因素,Deyo(1990)报道4例根性痛病人,未发现与神经根结构有何改变,根性痛却逐渐缓解。
Benini(1990)认为,无坐骨神经痛的急性下腰痛,可伴有骶髂关节区、臀外侧、股后及股外侧不适,疼痛可来源于肌肉、韧带或骨性结构,如疼痛持续3~4d,就需考虑更严重的原因,需重新检查。
绝大多数腰痛不是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而是与软组织病变相关。即使是椎间盘突出症,也只有5%~10%需要手术。
四、治 疗
1.卧床 垫以10cm厚棉褥的硬板床,使腰痛能减轻的自由体位,如加用骨盆牵引则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保证卧床休息。卧床应坚持3~4周,保证急性损伤充分修复,以免遗留慢性腰痛。
2.解痉止痛药 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肌松剂秋水仙碱、地西泮(2.5mg,3/d)、舒筋活血片、七厘散、三七片、跌打丸、百宝丹、祖师麻膏药、活血药酒揉搓等。
3.针灸、按摩 可解除肌肉痉挛;热疗在急性期不宜用;腰肌不很紧张时可行痛点、横突背部痛点的点拨按摩手法;腰肌紧张、腰椎突向健侧时,可加腰部推板法;伴有腹部症状者,病人健侧卧,术者双手提捏松解腹外斜肌;痉挛的腰肌用大口拔火罐易松解痉挛。肌肉筋膜痛区广泛,封闭、小针刀疗效不如按摩、火罐、理疗。
腰方肌痉挛、腰段突向健侧致翻身有困难者,可选用下肢顿拉手法:病人健侧卧,髋膝屈曲。术者双手拇指相对按压第12肋下缘靠横突的压痛点,助手握住患足踝部,用力将患肢屈髋膝关节向后下方迅速顿拉伸直,患腰突然向前挺直,如有缓解腰肌痉挛的作用,可反复若干次,再在骶棘肌外缘顺压肌肉若干次。
用拇指卡向紧张肌肉或呈条索状肌束边缘深层,将之挑起推松,再从肌肉另侧同样推板,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4.痛点封闭 不能只靠病人主诉的痛区,应仔细寻找原发痛点,并向痛区放射者,如损伤较局限,一般在深筋膜下层、肌肉在骨、关节的附着处,用0.5%普鲁卡因20ml行损伤组织浸润,应立即止痛,改善血运,防止粘连,还有鉴别诊断意义。如加地塞米松5mg,可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粘连,有效时3~4d重复1次。
5.恢复期治疗 伤后1周疼痛缓解至1个月内宜理疗,以改善血运和炎症吸收。加用按摩、伤湿止痛膏及医疗体操等。
6.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病程久、各种非手术疗法不满意的少数伤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软组织松解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