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间韧带连接相邻棘突间的腱性组织,分为3层。其中两侧为浅层纤维,由上一棘突下缘斜向前下,附着于黄韧带和下一棘突上缘。中层纤维由后上斜向前下。3层纤维交叉排列,以保证脊柱屈伸时椎间的稳定,却易造成纤维间的磨损,以致在20岁以后即开始有退变,30~40岁有退变者占75%。退变包括纤维玻璃样变、肿胀、萎缩、断裂、钙化,以中层纤维为主,成为韧带易损伤的基础。
棘上和棘间韧带都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前屈超过90°时,骶棘肌和多裂肌完全松弛,而由棘上和棘间韧带维持脊柱姿势,故其受牵张拉力很大,过度或积累牵张易致损伤。
L5、S1及2/3L4、5棘间无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为惟一连接两棘突的结构,此部位又处于活动的腰椎和固定的骶椎间,牵拉应力大;加以L5、S1棘突发育不良,甚至隐裂,使此2棘间韧带成为损伤的好发部位(详见第八节)。
棘间韧带还可因腰部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加重损伤。有人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一间隙有棘间韧带病变者占40%。
突然暴力引起棘间韧带损伤者,可伴有脊柱屈曲型骨折、棘突骨折。脊柱旋转型损伤时,棘间韧带离旋转中心轴最远,受到扭力大,必然同时受累。受伤韧带可部分或完全断裂、出血、渗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慢性牵拉、劳损或相邻棘突间的扭挫伤引起的慢性损伤,受伤韧带表现有退变及小的纤维断裂。
病人常诉腰痛无力,有扭伤及反复发作史,稍有负重或突然挺腰时,容易发生下腰段疼痛,有时较剧烈,弯腰不能持久,不敢旋腰。直立位痛轻或不痛,腰前屈时痛重,可向骶、臀放射。
压痛位于棘间,较棘上韧带损伤深在,棘突间距可较其他间隙增宽。急性伤可见局部淤血、肿胀,封君品(2002)在棘间韧带处穿刺,至黄韧带后侧注药1ml,退至棘间韧带后注药1ml,退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各注药3ml,急性伤优于慢性伤。
急性损伤者应卧床,减少腰前屈活动,激素封闭等多能缓解或治愈,治疗不当则成慢性。撕裂的韧带瘢痕愈合失去韧性,不如原来结实而易再伤,或松弛、拉长甚至离断,成为顽固性腰痛,应考虑手术。手术指征:①弯腰状态下外伤,膝关节伸直状态下臀部落地伤,长期弯腰工作的慢性积累伤;②X线片有隐裂、游离棘突、钩状棘突、棘突肥大、棘突偏歪、椎弓不连等发育异常者;③间盘突出症伴L4~S1棘突有局限固定压痛者,术中见棘间韧带合并伤者,应行病变的棘间韧带切除并重建;④全椎板切除减压宜保留棘间韧带或重建。
手术方法曾用皮肤、肌肉、筋膜加强修补,病损的韧带仍留原处,修补组织难代替韧带功能而遗留疼痛易复发;雷明新(1993)将损伤的韧带沿上棘突下缘、下棘突上缘切除,如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应先解决。棘突游离或钩状者一并切除,棘突肥大者相互碰撞者凿除部分,在上和下棘突锥3个孔,用碳纤维经孔绕缝。重建32例,近期和远期效果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