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及入臀点嵌压的综合征。
一、解剖病理
姚新德(1996)根据尸检见臀上皮神经来自T11~L3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以T12~L2者为恒定,多为3支。后外侧支出椎间孔后经横突背面斜向下,被较薄的纤维束固定于横突上,并进入骶棘肌,出肌后部分神经分支相互吻合走行于皮下浅筋膜,在跨过髂嵴时分别穿过骨性纤维管,此管长0.8cm。其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外侧髂嵴上缘分别为3.9cm、4.9cm及5.7cm。
腰神经后外侧支走行的四个段之间均有转折角。均易损伤受压,其中出孔点、横突点、跨越髂嵴的入臀点均有纤维骨性管固定而受损机会少。但入臀点周围组织病变或损伤牵扯,比其他部位受压更常见,受卡压处有压痛点,或上述体表投影处。
二、诊 断
1.病人有急性腰臀部伤、劳损、受风寒侵袭,或为肥胖妇女。
2.腰臀部弥散性痛,其性质可为钝痛、酸痛、刺痛、撕裂样痛,急性期较剧烈,可向臀下方、大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超过膝关节。当咳嗽、劳累、弯腰、起坐、大便时加重,不敢翻身,休息后不减轻。
3.检查。髂嵴上缘即臀上皮神经入臀点有部位恒定的1~2个明显压痛点,有的疼痛向臀下及大腿后外侧放射。有的可查出痛性筋结或筋束,有的在髂嵴中点下方3~4cm处可触知1个滚动的、高起的绳索样物,是增粗或出槽的臀上皮神经,压痛明显,麻胀难忍,其周围软组织肿胀、肥厚。也可在臀中肌内触知痛性筋束,病理检查为纤维组织、肌纤维变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无感觉运动障碍,膝反射正常。
髂嵴综合征与本征相似,有髂嵴局限性痛,多为突发或缓慢起病。痛点局限不放射,压痛点在臀大肌、臀中肌及骶棘肌起止点交界处,疼痛性质似骨膜痛,局封可治愈。
髂嵴外1/4与3/4交界处髂嵴下神经外侧皮支,可与前述病因相同引起移位,出现腰臀部轻微痛、腹股沟和大腿外侧支配区痛。可触知痛点处该神经剥离脱位的沟痕,将之顺压复位,配合休息、理疗等。
臀大肌损伤:臀上皮神经的中支分布于臀中间大部及股后部,受嵌压后与臀大肌损伤可相混,后者局部损伤体征清楚。
有的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等,有的占其病例的半数,故需注意鉴别。
三、治 疗
1.手法治疗 有的触知出槽滚动绳索样神经及其邻近部位原神经的沟槽,用拇指将臀上皮神经向上推拉牵引,另拇指将其推回原位,可感绳索平复,再顺向按压但轻柔理顺。慢性期行分筋加按压镇定。
2.封闭疗法 在髂嵴上缘或下部痛点或有绳索处激素封闭,每周1次,1疗程2~4次。少数效果不满意,有时在L1~3棘旁、腰肌筋膜有压痛点时应同时阻滞,或行L1、2,L2、3椎间孔阻滞。第1疗程可用地塞米松,慢性期加当归。仍可有少数不满意,可因部位不准、诊断有误或属顽固性者。进针应准确,沿髂骨翼行扇形阻滞和注意针感。
3.小针刀疗法 适用于病程长、压痛局限、皮下有痛结或出槽神经粘连难以复位者。应将粘连之肌筋膜通透剥离,松解对神经卡压,痛结者顺神经走向切割,出槽神经两侧分离粘连使之推回原沟槽。
4.手术疗法 姚新德(1996)报道手术的20例。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从髂后上棘外3横指的髂嵴上缘压痛最重处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浅筋膜,在深筋膜浅面与皮下组织之间仔细解剖臀上皮神经,沿其四周剥至纤维管处,如神经在纤维管内受压或有粘连时,可剪开纤维管,松解粘连。轻轻牵拉该神经未见受压时,可将深筋浅层及皮下之间局部皮神经分支切断。如该神经被周围脂肪块压迫时,将脂肪块切除,松解神经。20例中脂肪块切除8例,神经松解7例,神经切断5例。神经切断及松解术后疼痛即完全消失,脂肪团块切除术后5例痛全消,2例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发于切口部痛,可能因粘连,用封闭治疗。1例无效再次手术,见臀上皮神经在入臀点处被增厚的腰背筋膜压迫,切开筋膜及纤维管、松解臀上皮神经,术后疼痛立消。
应根据神经受压情况和病因选用松解或切断,该组受压神经多为1~2支,必要时3支都探查,避免漏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