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5椎间盘以上的3个即L1~3椎间盘突出称为高位LIDH,占LIDH的1%~10%,占LIDH手术中的33.8%。由于症状体征不如L4、5突出症明显,误诊和漏诊达30%~40%,需再手术者占26.7%。
发病机制:L1~3神经根自硬膜分出处比同序数椎间盘低,并立即斜向外下出椎间孔,在椎管内不与椎间盘相邻,这与L5、S1神经根紧邻椎间盘不同,疼痛只是来自突出物刺激牵张纤维环、后纵韧带及硬膜前壁,如突出物较大,也是隔着硬膜压迫其中的马尾神经根,所以表现为广泛、不严重和不典型的症状体征。
上腰椎的横径小于下腰椎,突出物也就稍近中线,每低1个椎体就少1对神经根,故越往上的LIDH所压迫的马尾神经根越多,症状体征就越广泛而不典型。
Andrae(1928)解剖368例脊柱,15.8%有突出,多位于下胸和上腰段,只是突出较小,未出现症状,或只有上腰痛而未能确诊。
一、临床表现
上腰痛,放射痛半数沿股神经及上腰神经到腹股沟、大腿前,少数达小腿内侧,1/3沿坐骨神经放射,感觉减退区在腹股沟、大腿前至小腿内侧,伸髋或跟臀试验牵拉股神经引起疼痛者占一半,股四头肌肌力减退抬腿无力易跌倒,膝反射减弱,上腰棘突深压痛。
神经根将离开硬膜囊之前时的一段较固定,无法躲开突出物的压迫。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内下一节段神经根,引起低一节突出症候。黄攸生(1993)的44例伴有低位LIDH则症候复杂。
关于直腿抬高试验,许竞斌(1992)的高位LIDH的33例中的阳性率占69%。因L4神经根分别参与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组成,术中见直腿抬高时,L4也向前移而靠近突出物,所以股神经牵拉和直腿抬高试验均可阳性,不能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去否定L3、4以上的突出。
后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截瘫较下腰段多见。
曾志远(1994)报道高位LIDH的6例的特点是有明显较重的腰部受伤、扭伤或长期劳损史,腰腿痛剧烈不能平卧,腰后伸明显受限,股神经牵拉4例阳性,下肢肌力低于Ⅲ级者4例,伸腰肌瘫痪重,下肢感觉广泛减退,膝反射减退、括约肌功能障碍,突出两间隙者椎旁压痛广泛,定位困难。
二、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结合临床可见上腰椎间隙狭窄、后纵韧带可钙化、椎体后缘可高起硬化、腰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高位椎管硬膜外腔保留间隙小,脊髓造影在高位腰间盘水平有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相应的硬膜囊受压;CT见高位腰间盘向后突出、钙化,重者可占椎管面积的一半;CTM结果同上,MRI更好。
三、诊断要点
1.上腰痛重即使没有神经根受压(偏外型突出)症状,也不要排除L3、4以上的LIDH。上腰部棘突深压痛有意义。
2.有L3、4、5、S1多根神经根受压症状,除较少的双突出、三突出外,应多考虑为近中央型的高位LIDH,且少数伴括约肌障碍。
3.大腿后伸试验阳性同时如兼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多为L3、4以上的LIDH。
4.双下肢感觉广泛减退,股四头肌力和膝反射减退,虽阳性率不高也应考虑高位LIDH。
5.MRI可纵向横向全面观察腰以至胸段椎间盘。
四、治 疗
上腰部椎管及硬膜外腔比下腰椎小,神经受压后缓冲余地少易伤且难以完全恢复,需及时手术。同时L1、2神经根周围多有齿状韧带附着面可移动范围小,术中易牵拉伤致足下垂,又接近脊髓圆锥,可行开窗术,如显露不够易伤神经或突出物摘不净时,侧方突出宜半椎板切除,中央型或巨大型宜全椎板切除。L1、2为中央型或巨大型宜侧前方入路,L2、3、L3、4及侧方型L1、2经后路,后路对脊椎前中柱结构影响小,前路切开外侧及后侧纤维环,暴露创伤大,软骨下板也有损伤,对脊椎前中柱破坏大,且位于活动度大的胸腰段,需植骨融合防脊柱不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