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中的完美主义

体育中的完美主义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Adler认为,完美主义是个体为了摆脱自卑带来的痛苦,而设立的高于实际目标的心理倾向。然而,近期的研究建议,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结构。有研究发现,完美主义通常是奥运冠军的心理特征。也有研究认为,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不适应症,会抑制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Orange和Schuler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在学业出众的学生中,完美主义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体育中的完美主义_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

6.2 体育中的完美主义

理论框架的提出

完美主义表现为一种拒绝接受任何非尽善尽美的个体本性,是一种多维度的人格特征,外在表现为追求完美,为个人表现设定过高的标准———通常伴随着有过度严厉的行为评价倾向,同时对错误的容忍又放到了最低限度。所以,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定义为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主要反映个体力求尽善尽美的心理定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Adler的研究就发现,追求完美的个体常常会感到行为结果与期望相悖。根据Horney的解释,完美主义倾向对他人在智力和行为标准方面表现出优越感。同时,对自己也严于批判,不满足自己的行为结果。这种人为的高标准要求常常导致行为取向并非兴趣引导。因此,完美追求常常会令人陷入心理上的困境,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中,许多学者都用“完美主义”一词来描述这些负面的心理现象,并倾向于关注完美主义的强迫性人格障碍特征,考察其对抑郁、焦虑、自尊、行为拖延、心理健康、饮食紊乱、自杀倾向及神经质的关联效应。

有关完美主义的早期概念,仅仅描述为一维人格特征。例如,Adler认为,完美主义是个体为了摆脱自卑带来的痛苦,而设立的高于实际目标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在目标设置上严于评估,而且一旦实现目标后,又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一轮目标导向的活动。由此不断地驱使自我完善,这就是完美主义的本质。所以,Homey把完美主义看作是神经症的类型之一。Ellis也用“不合理的”(irrational)或“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的特征来描述完美主义。

然而,近期的研究建议,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结构。有研究发现,完美主义通常是奥运冠军的心理特征。也有研究认为,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不适应症,会抑制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目前科学理论和研究将这个定义推到一个更具有区分度的层面,相对具有代表性的界定是Hewitt等的三维结构观。从人际关系的角度,Hewitt等把完美主义分为“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社会导向”等三个维度。另外,Slaney等认为,完美主义本身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并提出了一个四维度的完美主义概念,主要包括:标准与条理、关系、拖延、焦虑。基于此概念,他们编制了《近乎完美量表》(Almost Perfect Scale,APS)。后来经过修订,又改回为三维度结构,即高标准、条理、理想与现实之差。在此基础上,Presser等发展了适用于儿童完美主义的测量问卷,取名为《适应/不适应完美主义量表》(The Adaptive/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Scale,AM PS),组成四个维度。反映儿童对错误的敏感(sensitivity to mistakes)、经验的自尊(contingent self-esteem)、强迫(compulsiveness)和赞同的需要(need for admiration)。其量表基于分值的高低区分为适应与不适应两种完美主义的类型,也就是积极奋斗型完美主义和自我批评型完美主义。在体育社会心理学中,区分这两种维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人们所观察的完美主义行为表征是非适应时,则对行为效率产生消极的作用;反之,则反映出积极努力的行为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Frost等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多维度结构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完美主义的6个维度。一方面是针对自己的,组成四个维度:担心出错、疑虑、个人标准、组织条理;另一方面是对父母要求的认知,包括父母期望和父母批评两个维度。“担心出错”,是指个人对错误的消极反应,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认为失败会导致失去他人的尊重;“疑虑”反映由于追求“正确”,表现出犹豫不决,行为出现重复性,导致较低的工作效率;“个人标准”指追求高标准,想通过成就来获得认同,由此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事件的结果上;“组织条理”反映了个体追求理性的行为;“父母期望”与“父母批评”则分别反映了个体对父母期望的认同,以及希望减少父母批评的心理定向。

总之,近期的研究观点认同完美主义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特质结构(Frost等,1990;Hew itt,Flett,1991),反映追求完美的表现,并伴随着自我批评倾向的高标准心理定向(Flett,Hewitt,2002;Frost et al.,1990;Rice,Preusser,2002)。在实际的心理活动中,这种特质定向驱使个体关注事件结果的积极或消极方面(Enns、Cox,2002;Stoeber、Otto,2006)。具体地讲,积极的方面反映个体在完成任务中,注意的焦点会集中在追求“更好”(Frost,Heimberg,Holt,Mattia,Neubauer,1993),积极的完美主义倾向对促进学习有一定的意义,它与学业、耐久力及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Bieling,Israeli,Smith,Antony,2003;Frost et al.,1993;Stumpf,Parker,2000)。而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则反映个体在完成任务时更加关注自我修正(Dunkley,Zuroff,Blankstein,2003),事件结果往往成为评估性批评的焦点,随之带来的是担心出错、疑虑、焦虑等(Stoeber,Otto,200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完美主义的积极效应。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卓越教育(gifted education)中,学业优异的学生普遍存在完美主义的特质倾向(Schuler,1999;Silverman,1995;Orange,1997;Schuler,2000)。Orange和Schuler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在学业出众的学生中,完美主义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另外,K line和Short(1991)研究发现,优异的女性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更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有关完美主义的目标定向研究发现,由于完美主义通常表现为对错误的关注,在目标定向上主要以自我定向为主,而较少表现为任务定向。这样,自我批评型的完美主义对于竞技表现会因为焦虑而受阻。相比之下,积极奋斗型完美主义则有可能促进临场竞技的表现。但是,对于学习任务来说,完美主义的两个方面都可能有助于技能的掌握。关于这样的理论表述,有研究运用一项新的篮球训练任务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学习训练期间追求积极的完美行为会有助于训练任务的运动表现;而消极的完美仅仅在学习的初期产生不利效应。也就是说,当人们学习一个新的训练任务时,在重复训练中,完美主义也许能促进人们的运动表现,并带来运动增量。

我国的相关研究却更多地显示了完美主义的负面效应。例如,訾非和周旭(2005)的一项研究指出,完美主义与大学生的自杀念头和羞怯心理有关。一些类似的研究也发现,中国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完美主义与SCL-90量表的各因子有显著相关。另外,有学者对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完美主义的非适应性维度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还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倾向与心理异常状态显著相关。在探索完美主义与竞争的关系方面,王志华、李建伟(2008)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的表现与竞争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可见,国内研究明确表明完美主义的负面效应,这与部分国外文献存在相悖的结论。我们认为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能与完美主义的测量方法有关。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以前的研究在考察完美主义时通常忽略了任务相关的完美主义倾向。这可能是使完美的倾向并非直接作用到实验的任务效率,导致研究的结论不一样。

所谓“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是指任务相关的完美追求,通常描述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个体对任务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的批判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Frost和Henderson(1991)首次运用完美主义的多维结构量表,尝试探索一个特定领域(也就是运动领域)的完美主义效应。结果发现女性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消极反应与完美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从此,完美主义的问题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展开了探索。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完美主义研究更多的还是反映其负面效应。例如,Hall,Kerr和Matthews(1998)的研究发现,追求完美的运动员倾向于更加关注自我内省,导致运动成绩满足感下降。这些运动员通常会经受频繁的压力,出现情绪上的反应。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发现,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与竞赛焦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也有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完美主义对运动员产生积极效应。Hardy,Jones和Gould(1996)通过调查认为,许多著名的优秀运动员都表现出完美主义的倾向。特别是近期的研究建议,完美主义是奥运冠军的一种人格特质。在这类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Stoll,Lau和Stoeber于2008年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以技能学习为背景,考察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与学习效能的关系,结果发现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学习者表现更为出色。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提出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与任务导向的特征差异。

通过文献查阅表明,我国有关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在技能学习中的效应研究极为少见,特别是有关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在技能学习效应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所以,在这里笔者提供一个研究案例,说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在体育活动中的效应。

实践数据的验证

有关完美主义的研究建议,生活中追求完美可能会导致负面的心理效应。因此,研究人员主要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很少注意到完美主义在学习任务中的效应。特别是在体育领域中,有研究发现,一些优秀运动员往往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这似乎说明完美主义并不总是负面地影响运动绩效。那么,完美主义与体育运动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性?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基于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我们提出完美主义的“特质”(trait)与“状态”(status)在运动绩效中的关联性可能存在着差异,并尝试测试一般完美主义的概念和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考察其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成绩相关的效应。

这个研究关注的问题是,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一般完美主义和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与学习绩效的关联度。基于对理论的诠释,该研究设计为:运用Frost等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来测量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Stoll等编制的体育技能学习完美量表来测量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这样,一般完美主义反映被试的特质心理方面;而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则反映被试的状态心理方面。理论上讲,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特质与状态的完美主义对学习效应的关联程度应该是有区别的。

把完美主义的特质方面和状态方面并列起来观察体育学习效应,可以解读为什么目前完美主义研究在事件相关效应上存在着相悖的结论。通过这个研究解释完美主义在概念上应该存在特质与状态之分。在事件相关的情况下,完美主义的状态特征应该更直接与任务的绩效发生关联。

研究选取126名(年龄=19. 6,SD=1. 87)参加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的实验被试。并设计了一个对于所有被试都是新技能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性学习。采用Frost等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MPFS,1990),共由35个条目组成6个维度。即“担心错误”(Concern over Mistakes,CM)、“个人标准”(Personal Standards,PS)、“父母期望”(Parental Expectations,PE)、“父母批评”(Parental Criticism,PC)、“行动的疑虑”(Doubts about Actions,DA)和“组织条理”(Organization,OR)。该量表采用1~5点计分法。“个人标准”和“组织条理”两因子测量完美主义积极的方面,其余四因子测量消极的方面。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78~0. 92,与其他完美主义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在0. 91以上。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我国学者基于中国的被试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中文版的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5个维度,其中将父母批评和期望合并为1个维度。修改后的量表α值为0.64~0. 81,重测r值为0. 63~0. 82。目前,该量表已被国内同类研究普遍使用。

如前所述,运动学习导向的完美主义主要表现为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自我标准的追求。Stoll,Lau和Stoeber在2008年提出运动技能学习中二维度完美主义的测量方法,并编制成量表。该问卷经过实证性的应用,其效度和信度都有较好的表现,信度的α值为0. 78~0. 79。由于该测试量表为英文版本,经过翻译和再翻译技术处理后,结合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改编。改编后的量表仍保持两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其中5个条目反映关注积极的“完美追求”,具体问题反映动作优美的愿望、重要性、必要性等,如“我的目标就是争取达到最佳表现”。另5个条目表述关注消极的“情绪反应”,具体问题反映自感动作不优美时表现出的压力、挫折、忧闷感等,如,“如果动作做得不完美,我会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该量表采用1~6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量表在使用前随机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对其进行了验证性测试。所获数据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二因素总解释度为72%,内部一致性测试表明α值为0.74~0.83。一周后的重测信度r值为0. 69~0. 89,完全符合量表的统计使用要求。

这个研究的设计主要以完美主义的现象观察为目标,着重考察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成绩效应的关联度。为此,实验设计为纵向观察的过程。根据完美主义的定义,我们选用了强调“难美性”体育项目作为实验观察的任务。与强调“结果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难美性”体育运动项目更能突出操作者的过程表现。这样,会更有利于对完美主义表现的观察。基于这一考虑,让被试学习体育舞蹈“恰恰恰”的新技能。经过一个时段的学习,观察整个过程中完美主义的任务导向特征。

为了验证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是否存在关联性,我们进行了两两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8所示。具体地讲,完美主义的“组织条理”维度分别与第一次至第四次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也就是“完美追求”)和消极方面(也就是“情绪反应”)均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完美主义的“担心出错”维度上,除了与第一次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消极反面(也就是“情绪反应”)没有关系以外,其他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指标与完美主义的“担心出错”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在完美主义的“疑虑”维度上,四次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均与该维度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在完美主义的“父母标准”和“个人标准”两个维度上,除了“个人标准”维度与第一次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没有关系以外,其他所有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

总体上讲,研究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完美主义的一般概念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性。这与特质和状态的完美主义一致性是相符的,符合理论上的解释。

表6-8 一般完美主义与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相关分析(n=126)

img91

注:* p<0. 05,** p<0. 0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运动技能学习中,完美主义对学习成绩的关联效应。所以,分别运用了“特质”和“状态”两个方面的完美主义来表述特征:

首先,为了验证完美主义的状态特征(也就是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与具体的体育技能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性,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9所示。具体地讲,第一次测试的学习成绩与之相对应的状态完美主义之间,其情绪反应的维度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即表述为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在情绪反应上的得分越高,其学习成绩越差。但是,在反映积极的完美追求维度上,却没有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在第二次测试的学习成绩中,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与技能学习成绩的关系呈现了与第一次测试同样的状态。然而,在第三次测试中,这种关系状态却不存在。在第四次学习成绩测试中,这种有意义的负相关关系又再次出现(见表6-9)。

表6-9 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与运动技能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n=126)

img92

注:* p<0. 05,** p<0. 01。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四次测试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分别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成绩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但是,第四次测试的完美主义积极方面与前三次测试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被试前三次测试学习成绩得分越高的,在第四次测试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时,其得分也越高。

最后,进一步将这些相关的指标进行回归预测分析。也就是说,基于四次测试的任务导向完美主义分别建立技能任务学习成绩的回归解释模型方程,即以每次测试状态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为预测变量,再加上第四测试状态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分别先后进入每次测试的学习成绩回归方程,得出变异解释率(R2),来判断状态完美主义预测技能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其结果如表6-10所示,所有模型的预测解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6-10 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预测运动技能学习的回归分析(n=126)

img93

注:* p<0.05,** p<0. 01。

具体地讲,如果仅仅考虑状态的即时效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中,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情绪反应)解释学习成绩的变异已达到中等效应,分别为8%和5%。在第四次测试中,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解释学习成绩的变异为小的效应(R2=0.03)。但是,如果考虑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延时效应,在以上解释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第四次测试的状态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绩测试的预测变异达到了大的效应,分别为19%和15%,说明预测非常有效。其结果的含意显示,成绩表现较好的被试,在学习的后期其完美注意的方向逐渐由消极的方面转向积极的方面,但是,这种朝向积极转移表现为对过去行为的关注,而即时的关注仍然集中在消极方面,只是强度有所减弱。

如同前面讨论的,一般完美主义的概念反映了个体特质的心理定向。因此,这种完美追求并不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而是在生活事件中的一般态度或心理活动的朝向。为了验证一般完美主义是否与具体体育技能学习任务的成绩之间存在着关联性,运用一般完美主义各维度指标分别与四次测试的学习任务成绩进行了两两相关的分析。结果发现,在四次技能学习成绩的测试中,没有一项指标与一般完美主义之间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见表6-11)。

表6-11 一般完美主义与运动技能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n=126)

img94

注:* p<0. 05,** p<0. 01。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说明在概念的界定上反映了一致性,与相关的理论相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一般完美主义与学习的成绩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没有对其学习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任务导向的完美主义(状态)却与运动技能学习的成绩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情绪反应方面。具体地讲,在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被试在完美要求方面的关注点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动作掌握的改进上。特别是在学习的初期,被试表现出对学习进步和自我鼓励暗示的忽略,更多地关注动作做得“不到位”的方面,并因不完美而感到有压力、挫折和郁闷等。随后,这种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消极反应也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

另外,研究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运动技能学习的深入,完美追求的关注焦点倾向于从消极的方面转向积极的方面。在研究的第三次测试中,任务导向的状态完美主义无论是在积极的方面,还是在消极的方面都没有呈现与运动成绩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尽管在第四次测试中,任务导向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再次出现了与成绩的统计相关,但与第一次、第二次测试相比,这种关系的强度也倾向减小。而且,有趣的是,第四次测试状态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分别与前三次测试的运动成绩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再把这种关系进行附加效应检验分析后,结果发现第四次状态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加强了每次测试状态完美主义的消极方面对运动成绩的预测效应。这似乎说明状态完美主义积极方面的一个延时效应。也就是说,被试在学习的初期,可能会关注完美追求的消极方面,但到了学习的后期,随着运动技能的掌握及学习自信心的增加,完美追求的关注点可能会从消极的方面转向积极的方面。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可能是研究所用的被试为女性所致。由于女性在舞蹈学习中可能会更自我内省,导致她们对负面的信息更加敏感。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进一步运用不同的被试群体来观察验证这一假设。另一种解释是,由于研究采用了强调“表现型”的体育舞蹈作为实验观察任务,导致学习过程中外显性信息强化状态的特征反应,从而弱化了特质完美主义效应。后续的研究应该选用强调“结果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实验任务,观察完美主义的特质效应是否有被弱化的情况。

总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了我们对完美主义任务导向特征的假设,也就是说,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在运动技能学习任务中的关联效应存在着差异。这一结果可以解释目前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的悖效应现象。这种看似不和谐的研究结论,可能正是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在具体任务上表现出来的效应不一致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