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伤、神经损伤后,部分伤者发生持续痛伴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阻滞后疼痛缓解,称为交感神经持续痛(sympathetic maintained pain,SMP),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灼热痛称为灼痛。其机制尚不清楚,因交感神经阻滞后症状得到改善的病例并不太多,最近发现SMP的产生与交感神经并无直接关系,国际疼痛学会1994年把这种病态命名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
CRPSⅠ型的诊断标准:①有外伤等伤害刺激、上石膏等不能活动的病史;②引起疼痛的刺激与剧烈的持续性痛不相称,皮肤受无害性刺激所诱发的异常疼痛(allodynia)或有痛觉敏感;③患病的某期疼痛部位出现水肿、皮肤血流变化或发汗功能异常;④如上述症状用其他理由能够解释时,不能命名CRPS。必须有②~④诊断标准。
CRPSⅡ型是有明显的神经损伤,称为灼痛,诊断标准与CRPSⅠ型大致相同,但无诊断标准①。
CRPS的本质是失用性障碍和神经损伤,外伤或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造成失用性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后者反过来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时,就成难治病态。
交感神经阻滞能减轻疼痛者称SMP,如疼痛不减轻时称交感神经非依存(或无关)性疼痛(sympathetically independent pain)。
Ⅰ型表现:初期多明显水肿、皮温上升、出汗少,数月后肌肉、皮肤明显萎缩,皮温下降、汗腺功能亢进。有的痛重而血管运动障碍轻,有的痛轻或无痛而血管运动障碍重。疼痛与神经走行可不一致,可向近端扩散。桡骨远段骨折可有30%出现CRPSⅠ型,大部自愈而重症如不治,则萎缩加重成不可逆性。
Ⅱ型:外伤、带状疱疹、医源性神经损伤,沿受伤神经且比其支配区更广泛的自发痛、异常痛、痛觉过敏,比Ⅰ型重。
1.神经阻滞 止痛以利于康复锻炼。
(1)局部静脉交感神经阻滞(intravenous regional sympathetic block,IRSB)
患肢抬高5~10min、弹力绷带或Esmarch绷带,上止血带,上肢加压250mmHg,下肢350mmHg,远侧留置静脉针注入:①胍乙啶(guanethidine)上肢15mg,下肢20mg,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稀释后容量上下肢分别为20~30ml,30~50ml;或②利舍平(reserpine)上肢1mg,下肢2mg,稀释同上;或③上两类加1%利多卡因10ml(上肢),0.5%利多卡因40ml(下肢);或④激素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6~20mg+局麻药同③;或⑤钙拮抗药尼卡地平2mg或地尔硫5mg+局麻药同③;或⑥降压药溴苄胺(bretyliom)1~2mg/kg+局麻药同③。
胍乙啶和利舍平的组织摄取性强,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细胞膜结合,干扰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又抑制其再摄取,影响递质的储存,终至耗竭,胍乙啶抗高血压作用维持3~4d,而抑制交感神经作用为2周。利舍平可有面红、鼻塞、胃酸多等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及嗜睡、眩晕、精神抑郁等中枢抑制作用。
(2)交感神经节阻滞
上肢痛:用星状神经节阻滞,C6平面的气管旁前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5~15ml或0.25%布比卡因5~10ml,1/2d,不能行破坏性阻滞,2~3次无效应换其他方法。加用臂丛单次或经导管持续滴注,PbB+局麻药交感神经节阻滞均能减轻疼痛,有助于逐步恢复体疗。每次阻滞如有1h的优良级镇痛,可考虑开胸或经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
下肢痛:髂后上棘稍外侧做与脊柱平行线,要注射腰椎棘突下缘做横线,二线交叉为进针点找到横突,紧贴横突上缘,向椎间孔前,椎体侧方进至骨面,略退,回吸无血或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10~15ml,1/2~3d,疼痛减轻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呈阶梯式一次比一次进步,如每次阻滞能有短暂镇痛,可考虑用45%乙醇或6%~10%苯酚水溶液行破坏性阻滞,或行腰交感神经切断。
破坏交感神经后是否能获得长期的效果,尚无定论。看破坏神经的危险是否超过频繁的注射局麻药,如苯酚溶液做腰交感神经破坏性阻滞的时效较短,而其后的神经痛发生率则较高;若频繁施行腰交感神经阻滞,可穿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脏、脊神经根阻滞、低血压等,要权衡利弊。
对局麻药无反应的单侧下肢CRPS,Arais(1989)用柳胺苄心定(labetalol)2mg+生理盐水(不加防腐剂)10ml阻滞腰交感神经节,1周3次后,患肢痛、肤色、温度及运动均有显著改善。
(3)连续硬膜外阻滞:适于急性期、安静时痛较强者。局麻药+可乐定+激素。
(4)末梢阻滞:臂丛、坐骨神经或其他末梢神经阻滞。
2.腰交感神经射频电凝术 Rocco(1989)用胍乙啶行腰交感神经阻滞或静注仅暂缓痛的8例CRPS,用腰交感神经射频电凝使疼痛缓解达10个月者4例,缓解7日者3例,另1例苯酚阻滞交感神经节后缓解8个月,本术能降低阻滞后神经痛的发生率。
3.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 沿受累血管走行用80Hz频率2~3min刺激,按反应调整,加颤动按摩刺激,沿灼痛走行。
4.理疗+体疗 在有效的交感神经阻滞同时进行,对营养不良、肌肉及关节受限有效。早期先制动,后渐进性体疗+颤动按摩。
5.药物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
(2)激素口服或静滴消肿好;
(3)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用于极度不安、失眠者。
(4)抗忧郁药:用于慢性持续痛者,剂量渐增,注意口渴、困倦、排尿障碍等不良反应,极度不安者酌情用舒必利(sulpiride)。
(5)局部缺血痛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乐定(clonidine 0.1mg 2~3/d,或贴皮用药,详见第9章第三节)、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MED)。
(6)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nifidipine心痛定10mg 3/d)、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10~14mg 4/d)、柳胺苄心定(labetalol拉贝洛尔2~4mg 4/d)。
6.交感神经切除术 或切除复发性神经瘤,以减少持续性反射性交感神经活动引起灼痛的外周激发作用。
7.其他 静脉或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
(叶应陵)
参考文献
[1]李俊辉,赖贵昌,宁亚功,等.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颈腰痛杂志,2003,24(1):43-44
[2]孙锦年.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158例[J].颈腰痛杂志,2003,24(1):41-43
[3]汪青春,沈培芒,徐宇,等.不同方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组织形态学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2):1-2
[4]郝树萍.脊髓损伤早期自由基变化及山莨菪硷和维生素C抗自由基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1,6(11):445-446
[5]周保定,華敬,典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颈腰痛杂志,2003,24(6):365-3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