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266条注文更可确知邪客少阳,即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范畴。该条注文有意将太阳证,无柴胡证与阳明证并列,并排除前两证而定阳明。可见在成氏注文中半表半里与柴胡证是可以互训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成氏在论述太阳少阳合(并)病时也提到“半表半里”。172条注提出以黄芩汤和解半表半里之邪,与前所论不当混淆。即用误治使原来的柴胡汤证罢,换言之,若未经误治,邪客少阳,即少阳病,为柴胡证具。

(一)少阳病与半表半里证

《注解伤寒论》一书中论及“少阳病”凡5处(“伤寒例”1处,“阳明篇”2处,即184条和219条,“少阳篇”2处,即标题和272条),少阳病即邪客少阳(经)后机体的症状反应(状态)。论及“少阳”,粗略统计75处,其含义不外以下四个方面:

1.经络 指少阳经(足少阳胆经),见于绝大多数条文及注文。主要包括:

(1)以解释症状:即少阳病症状反应(状态),或以少阳经(足少阳胆经)循行而论,如264条注“少阳之脉,起于目眦,走于耳中;其支者,下胸中贯膈……少阳中风,气壅而热,故耳聋,目赤,胸满而烦……”或以少阳经(足少阳胆经)内合脏腑兼而论之,如263条注“足少阳胆经也。《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腑,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2)以阐明传变:结合《素问·热论篇》阐述伤寒传变规律及预后,如271注“……伤寒三日,邪传少阳……”成氏在注“平脉法”相关条文时“……论其数者,伤寒之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伤寒例”相关条文说“……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皆与《素问·热论》之论伤寒(热病)传变与预后无异。成氏在承认伤寒逐日传经的前提下,又认为传变与否当以邪客该经的症状反应(状态)即某经证是否出现为准。释第5条曰“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

(3)以分析治理:如142条注“……少阳之脉,循胸络胁,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少阳里病也……”治有“……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171条注“……肝俞以泻少阳之邪,以胆为肝之腑故尔……”

2.代指“少阳病” 见于部分条文及注文。如265条“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注文言“……为表未解,以邪客少阳,为半在表半在里,则不可发汗……”少阳病即邪客少阳的症状反应(状态),这些症状反应揭示少阳病为半在表半在里,故不可发汗。篇中论“少阳”者远多于“少阳病”,部分论及“少阳”者示兼论少阳病,难以截然区分。

3.古代时令代称 一年之六分之一(详见《难经·七难》),仅见于“伤寒例”条文注文引《金匮要略》原文一处。

4.三阳之一 含生发之意,仅见于“伤寒例”及“阳明篇”引述《素问·六节脏象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书中论“少阳(病)”与“半表半里(证)”关系时较为集中,264条注“邪在少阳,为半表半里”。265条注“邪客少阳,为半在表半在里”。266条注“太阳转入少阳,是表邪入里,胁下硬满,不能食,往来寒热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267条注“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而“邪在少阳”或“邪客少阳”即是少阳病。结合266条注文更可确知邪客少阳,即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范畴。

(二)柴胡(汤)证与半表半里证

初步归纳,《伤寒论》原文及成氏注文中论及“柴胡汤”者凡16处,“柴胡证”者凡19处,“小柴胡汤”至少在32处以上。分析认为,“柴胡汤”即“小柴胡汤”,“柴胡证”即“柴胡汤证”即“小柴胡汤证”。

101条注“柴胡证,是邪气在表里之间也……”“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柴胡证……”联系96条注文可知,“邪在表里之间”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即为半表半里证。149条注更明确指出“伤寒五六日,邪在半表半里之时;呕而发热,邪在半表半里之证,是为柴胡证具……”251条注“……无太阳证,为表证已罢;无柴胡证,为无半表半里之证……”该条注文有意将太阳证,无柴胡证与阳明证并列,并排除前两证而定阳明。而《伤寒论》原文及注文中如:“与小柴胡,以除半表半里之邪”(148条注)。“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231条注)之论述者比比皆是。可见在成氏注文中半表半里与柴胡证是可以互训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成氏在论述太阳少阳合(并)病时也提到“半表半里”。如142条注“……太阳少阳相并为病,不纯在表……亦未全入里……此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150条注“太阳少阳并病,为邪气在半表半里也……”171条注“……为太阳在表,……少阳为在里……即是半表半里证……”172条注“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太阳少阳合病,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关于太少合(并)病为半表半里的论述集中见于此数条注文。172条注提出以黄芩汤和解半表半里之邪,与前所论不当混淆。

(三)少阳病与柴胡汤证

结合前面的论述可知:柴胡证与半表半里证相当,而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证,故柴胡汤自能和解少阳之邪。

少阳病篇267条注“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注文“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即用误治使原来的柴胡汤证罢,换言之,若未经误治,邪客少阳,即少阳病,为柴胡证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