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3岁,胸痛30min入院。该患者11年前无诱因突发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呼吸困难入某医院诊为“急性AMI”经治疗好转出院(具体不详)。11年间生活工作正常,偶有胸痛,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未重视。近日劳累,30min前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呼吸困难,不缓解入院。
既往史:健康,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Hg,脉搏60/min,大汗,面色苍白,重病容,口唇略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8/min,节律不整,可闻及期前收缩8/min,第1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ECG(入院即刻)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Ⅱ、Ⅲ、aVF可见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1~0.2mv,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图5-1)。入院14h后cTnI>22μg/L。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I级,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
入院后行急诊CAG(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3段见长16mm×8mm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管腔内见漂浮的动脉内膜影。给予3.5mm×19mm JOSTENT GraftMaster带膜支架置入,24atm×20sec释放支架,再次造影夹层消失(图5-2,图5-3,图5-4,图5-5)。
二、专家点评
90%以上的AMI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少数急性AMI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血栓、气体栓塞、心内膜炎时含有细菌的赘生物脱落引起栓塞等),更少见的病因有冠状动脉开口的堵塞(梅毒性主动脉炎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致)及冠状动脉炎、心肌桥、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瘤等。
冠状动脉夹层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涉及病例为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的中青年女性;其他少见有马方综合征、吸毒者、结节病、脉管炎、剧烈运动者及严重高血压患者。也有少数无明显病因。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占冠状动脉夹层的大多数,常有明确的原因,可继发于心导管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
SCAD是指冠状动脉内膜未经人为干预,自发地撕裂或内膜下血肿形成,又称原发性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在CAG时出现以下影像学改变则判定为SCAD。①冠状动脉腔内可见内膜分离所形成的薄而透亮的线样影,该线样影平行于管腔或呈螺旋形;②造影剂充盈假腔,真腔受压变窄或无改变,假腔内造影剂排空延迟或滞留;③冠状动脉管腔内孤立的随血流摆动的内膜撕裂片;④冠状动脉管腔不规则伴节段性增宽。
SCAD时累及血管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回旋支,也有累及左主干的报道。女性患者夹层80%累及LAD,而男性患者夹层多见于右冠状动脉。
图5-1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图5-2 右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图5-3 右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图5-4 释放支架
图5-5 支架后
SCAD发生后一旦血栓形成堵闭管腔或夹层假腔将真腔完全压闭,则可致急性AMI。治疗可选择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也有少数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亦获得成功。支架置入术是治疗SCAD较为理想的方法。
该患者CAG(冠状动脉造影)如图5-5非常清楚地显示了RCA3(右冠状动脉远段)段的夹层形成假腔、剥脱的内膜使血流受阻致AMI,置入支架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刘同库 马鸿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