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4岁,6年前出现心慌,心悸,发作时不伴黑矇和晕厥,无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于活动及情绪激动时易发,呈突发突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2003年外院ECG检查示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可自行转复,且发作频率较低故未进一步治疗。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诉症状再发,且不能自行缓解,于外院就诊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无效,后改用胺碘酮静脉推注及口服治疗,累计胺碘酮使用量为1.28g,但效果不佳,其间曾转复为窦性心律,仅维持1h。2d前症状再次发作,持续不缓解,心率110~120/min。为进一步行射频消融来我院,急诊以“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收治入院。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血压100/70mmHg,心率126/min,心音正常,无杂音,双肺清,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ECG①示窦性心律,胸前V4-V6导联T波倒置(图36-2);ECG②示室性心动过速,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图36-1);生化化验正常;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心胸比例0.54(图36-3)。UCG示左心室增大,收缩功能减低,LVEDD54mm,EF44%。
图36-1 室性心动过速
图36-2 窦性心律,胸前V4-V6导联T波倒置
图36-3 X线胸片
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为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126/min,给予维拉帕米5mg静脉滴注,30min后转为窦性心律,可见胸前导联T波倒置,考虑为电张性调整性T波改变。次日中午再次发作VT,室率128/min,未给予特殊处理,于入院后第3天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于左心室间隔中下段处标测到提前体外15ms的电位,放电消融成功。
二、病例分析
患者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样发作,血流动力学稳定,ECG虽然未见QRS波明显增宽,但由于可见有与QRS波无关的P波,表现为房室分离,因此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时的ECG表现为RBBB,提示起源于左心室,结合QRS间期无明显增宽考虑为间隔部起源,即左后分支起源的VT,因此诊断为左心室特发性VT,即维拉帕米敏感性VT。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王 靖 贾玉和)
三、专家点评
患者在用药转复后出现胸前导联的T波倒置,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VT时复极方向与窦律时不同,而VT终止时心肌会对原复极顺序有所谓“记忆”现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T波倒置,此种现象一般会在一至数天后恢复,恢复时间与VT持续时间相关。但如果这种T波倒置为持续性,那么应该考虑是否合并心肌病等原发心脏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MRI了解心肌情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 澍 华 伟 陈柯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