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4岁,发热伴咳嗽、咳黄脓痰、胸痛12d,于2006-01-16入院。入院前16d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后开始咳嗽、咳黄脓痰,偶有痰中带血丝,每日量约30ml,并感觉右下胸痛,深吸气时略有加重,经外院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无黑矇、晕厥,无水肿、尿少。
既往史:无糖尿病、高脂血症史,无冠心病心绞痛史,无烟、酒嗜好。
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10/min,呼吸20/min,血压130/85mmHg,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左中下肺野闻及呼气末痰鸣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未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110/min,律齐,P2>A2,三尖瓣可闻及2/6级SM,余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左下肢Homans征(腓肠肌牵拉试验)阳性,腓肠肌压痛阳性。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示WBC11.1×109/L,GR0.797,尿常规、便常规正常;②血生化检查示电解质正常,肝、肾功能正常;③血气分析(2006-01-21),pH7.47,PaO259mmHg,PaCO226mmHg;④ECG(2006-01-2101:07)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顺钟向转位;⑤全X线胸片(2006-01-16)示两下肺感染,两侧胸膜增厚,右下肺、左下肺陈旧性病灶;⑥超声心动图(2006-01-21)示LAD30mm,LVDD42mm,RA46mm×47mm,RVD31mm,MPA 29mm,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EF65%,三尖瓣轻到中度反流,肺动脉压轻度增高,(2006-01-25)PASP62mmHg,中度肺动脉高压;⑦肺通气-灌注扫描示肺灌注显像,两肺可见散在节段性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区,以左肺及右肺中叶尤为显著,心脏轮廓未见扩大。肺通气显像,两肺影像清晰,同肺血流灌注显像比,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区。下肢深静脉显像右下肢深静脉远端有侧支循环形成,深静脉紊乱纡曲,大隐静脉显影,左下肢深静脉放射性上行略缓慢,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呈串珠状改变,远端明显扩张。延迟相示双下肢深静脉远端仍有明显放射性滞留。结论,两肺多发血流灌注减少(以左肺及右肺中叶尤为显著);双下肢深静脉远端栓塞征象(以左下肢尤为显著)(图99-1)。
图99-1 入院时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结果
诊断:肺栓塞。
治疗:面罩吸氧,强化抗凝(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抗感染,化痰等对症处理。5d后无明显好转。予双下肢深静脉+肺动脉造影(2007-01-27)提示右髂总静脉明显血栓,左下肺动脉明显血栓,术前肺动脉有创压力检测55/15mmHg。行介入治疗,沿左下肺动脉导丝送抽吸导管反复负压抽吸,抽吸出大量血栓,后复查左下肺动脉造影提示血流良好,但两肺动脉开口处仍见血栓存在,分别置入3.5mm×15mm、3.5mm×23mm Vision支架,以4.5mm×20mm球囊行后扩张,复查造影见两肺动脉血流良好,复测肺动脉压力36/18mmHg;后于下腔静脉置入Tulip下腔静脉滤器,手术顺利。术后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控制INR在2.0~2.5,无明显活动后胸闷、气喘、双下肢肿胀等。6个月后复查肺通气-灌注扫描与肺动脉、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满意(图99-2)。
图99-2 治疗前后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结果对比
二、病例分析
肺栓塞多为体循环静脉血栓,或右心房、右心室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较少见的栓子有:空气、脂肪、癌栓、菌栓及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吸烟,制动,创伤/骨折,外科手术,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肿瘤+化疗,卒中,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妊娠/产后期,口服避孕药。本例患者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症状不是十分典型,但辅助检查确诊为肺栓塞。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际是一较广的临床谱,主要决定于堵塞的肺段数。基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突发呼吸困难、发绀、濒死感、低血压、休克、右侧心力衰竭等,见于栓塞2个肺叶以上的患者。
(2)肺梗死:突然气短、胸痛、咯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常为外周血管阻塞所致。
(3)“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栓塞面积相对较小,是提示死腔增加的唯一症状,此型较为常见。
(4)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侧心功能不全。
在肺栓塞(PE)诊断的辅助检查中,由于超声心动图(UCG)的无创性,简便易行,因此欧洲“急性PE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怀疑或已确诊的PE患者,UCG是最佳应用选择之一。UCG可用于急性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对于Doppler显示右心室负荷过重,右心房压升高者,如右心室扩张,右心室/左心室比例增加,近端肺动脉扩张,三尖瓣反流(变动范围3~3.5m/s),右心室流出道湍流,下腔静脉增宽,尤其要警惕PE。
此外,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V/Q)对确定肺灌注有异常敏感性,可作为PE的主要诊断方法。V/Q诊断肺栓塞的标准是,肺灌注显像表现为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通气显像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本例患者最终确诊和治疗是通过肺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肺动脉造影的指征包括需要明确诊断,但是无创性检查不能明确者。即使对一些具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肺动脉造影仍适用。而对于那些不能溶栓抗凝的患者肺动脉造影同样适用。其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仅有一些造影的相对禁忌证。肺动脉造影中发现以下依据可以确立诊断。肺血管截断或固定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局限性肺叶或肺段区血管纹理减少,呈局限性的少血透亮区,肺动脉和静脉血流减少、消失、延迟,血管“修剪征”肺段区域内有多发小栓子。其中肺血管截断或固定的管腔内充盈缺损为直接征象,其他为间接征象,其中间接征象的价值尚有待证实。肺动脉造影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肺动脉造影一直作为“金标准”,但并非肺动脉造影结果确凿无疑,对亚段水平血管栓塞尚难以显示,另有一项研究表明,840名临床疑有肺栓塞,但肺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其随访3个月,发现有16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对于有胸部症状,但肺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应适当抗凝。
(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 叶 飞)
三、专家点评
肺栓塞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但由于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或缺乏必要的诊断手段,该病常常会被漏诊。据国内外尸检报告,PE的尸检检出率高达67%~79%,绝大多数PE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典型肺梗死3联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但仅占所有肺栓塞患者的1/3。常见症状顺序依次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咳嗽、咯血、焦虑、晕厥等,由于症状与体征的不特异性,该病的诊断常常需依靠辅助检查。包括ECG、X线胸片、D-二聚体、cTnT、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螺旋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
典型的肺栓塞ECG为右心室负荷加重的表现,SI加深,QⅢ出现及TⅢ倒置,即SI、QⅢ、TⅢ,胸前导联V1-V4T波倒置,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D-二聚体是血浆中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提示体内血栓存在,正常参考值为<500μg/L。D-二聚体诊断PE敏感性高,特异性低,不能区分PE、深静脉血栓,甚至感染、肿瘤等也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但可作为临床初步筛查试验,D-二聚体阴性基本可排除PE。国内学者认为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V/Q)在诊断肺栓塞时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准确率为93.3%。但V/Q肺扫描正常者中仍有4%~5%为亚临床的PE,所以核素V/Q多低估PE。但是,目前V/Q仍然是诊断肺栓塞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之一。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前面已有阐述,不再重复。
对于肺栓塞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可防止肺栓塞发展和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主要应用于:①肺栓塞溶栓后;②不具肺栓塞溶栓指征者,单独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禁忌证包括,血小板减少、活动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未控制高血压、近期手术者等。但对确诊肺栓塞的患者多是相对禁忌证。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①大块PE(超过2个肺叶血管);②PE伴休克;③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块PE引起的循环衰竭者。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活动性内出血,近期的自发性颅内出血;相对禁忌证。控制不好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史(10d内),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10d内胃肠道出血,15d内严重外伤,1个月内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近期心肺复苏,PLT<100×109/L,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包括:①导管内溶栓;②导丝引导下导管血栓捣碎术;③局部机械消散术;④球囊血管成形术;⑤腔静脉滤器置入术(IVC)。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必须十分慎重。
肺栓塞的鉴别诊断
肺栓塞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肺炎等。急性心肌梗死可有ECG的动态改变及心肌酶的明显升高,必要时CAG可加以鉴别。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与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常常十分困难,通过右心导管检查及病因学检查可资鉴别。
经验教训
该病例尽管发病时间较长,还是应该先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疗效,然后决定是否介入治疗。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的处理,目前不主张放置支架,对于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滤器置入指征应更加严格,尽量避免使用永久滤器,如果必须安装滤器,建议使用可回收的临时滤器。华法林治疗必须维持INR在2~3。讨论者曾遇见类似患者,置入滤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下腔静脉堵塞。
此外,该患者应敦促其戒烟。
国内外新的进展
据目前报道,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4~5级肺动脉分支,一组42例PE前瞻性研究表明,螺旋CT发现肺栓塞敏感性几乎100%,而特异性高达98%,螺旋CT的肺血管可显示到肺小动脉直径2mm者,有人报道螺旋型容积CT扫描可代替核素V/Q。近来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螺旋CT与肺动脉造影,发现两者并无明显差异,而且螺旋CT的价格性能比更好,但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此外血管内超声、肺动脉血管镜在肺栓塞的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 叶 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