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1岁,全身酸痛、乏力伴发作性胸闷4d,于2006-03-03入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全身软组织疼痛,尤其以颈背部、双上下肢近端为著,按压后疼痛明显,伴有发作性胸闷,但无明显胸痛、发热,无大汗淋漓,有时头晕和言语不清,在院外查血K+1.1~1.45mmol/L,血气分析pH7.66、PaO2100mmHg、PaCO230mmHg、33mmol/L、BE 13mmol/L,CK、MYO明显升高,cTnT、cTnI不高,ECG示广泛ST-T改变,颅脑CT未见异常,收缩压最高190mmHg,舒张压不详,遂转我院,急诊复查血K1.37mmol/L、CK6168U/L、GPT62U/L、GOT192U/L、CK-MB127U/L、LDH440U/L、LDH1100U/L,MYO>400ng/ml,cTnI阴性,ECG仍见ST-T广泛变化,但无动态演变,可见明显u波,给予硝普钠持续静脉泵入、螺内酯(安体舒通)40mg3/d经口、静脉补K等对症处理后收入院。患者近日无呕吐、腹泻,无乏力、发热、肌肉麻痹,无关节肿痛。近2年来夜尿增多,每晚2~4次。1年来体重下降约10kg。
既往史:自妊娠四五个月后发现血压高,产后未恢复正常,最高达180/94mmHg,未曾规律诊治,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等,血压一般在150/9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无周期性乏力或肌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84/96mmHg,脉搏75/min,神志清,言语利,双肺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未触及异常,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软组织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患者入院后继续给予硝普钠静脉泵入(最大100μg/min)和口服、静脉补钾(6~10g/d),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后加用倪福达20~40mg 3/d、美托洛尔25mg3/d、特拉唑嗪2mg2/d、螺内酯20mg3/d、福辛普利(蒙诺)20mg2/d,患者血压逐渐控制至140/80mmHg,全身酸痛、乏力、胸闷很快缓解。住院期间酶学、MYO、血K、SCr检查结果见表106-1。
表106-1 本例住院期间酶学、MYD、血钾及SCr
其他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HS-CRP、CRP、ASO、RF、cTnT、cTnI无明显异常;血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无明显升高;普食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RA)0.02/(ml·h)(正常0.05~0.78)、ALD271.5pg/ml(正常48.5~123.5)。2006-03-08复查ECG ST-T改变基本恢复,u波不明显。胸部正侧位片和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肾上腺CT示右肾可见1cm×2cm大小的稍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无强化。
诊断:原发性醛固酮症,肾上腺腺瘤,继发性高血压,低钾血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二、病例分析
患者以全身酸痛、乏力伴发作性胸闷发病,检查发现血压高、血钾极低、CK和MYO明显升高,CK-MB稍微升高而cTnT、cTnI不高,ECGST-T无动态演变,因此可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高较难控制,血钾低而无明显入量不足和其他失钾原因,考虑原发性醛固酮症,并发低钾、肌溶解。经大剂量补钾及醛固酮受体拮抗药治疗后,全身酸痛、乏力很快消失,血钾1周内恢复正常水平,而CK也恢复正常,ECG恢复正常,u波不明显。原醛症患者的ALD/PRA比值通常>20~25。ALD/PRA>50诊断敏感性可达92%,而特异性为100%,如ALD/PRA>2000则高度提示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APA)。该患者血浆PRA降低、ALD升高水平(PRA/ALD=13575),同时肾上腺CT发现右肾1cm×2cm大小的稍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因此证实了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诊断,目前虽然缺乏病理结果,但诊断仍可明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慧敏 邹玉宝 张宇清)
三、专家点评
原醛症并发肌溶解较为罕见,而血钾低至1.1mmol/L更属罕见。严重的低血钾症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研究发现低钾后造成肌细胞代谢障碍,导致大量自由脂肪酸在肌细胞内堆积,高浓度的自由脂肪酸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或破坏,细胞内的CK释放入血,而使血清CK增高。因此测定血清CK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纤维受损程度。本例患者起病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CK异常增高,ECGST-T变化,需要临床医生注意与多发性肌炎、急性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鉴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惠汝太 吴海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