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胸痛、胸闷、乏力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压迫样疼痛,向左腋下及左背部放射,伴有心悸、胸闷、大汗、乏力,与活动、休息、进食等无关,含服硝酸甘油5~6min后能缓解。多次入急诊,查ECG示V4-V6导联ST段压低1~2mm,心率49~54/min,多次查血cTnT、CK、CK-MB、MYO均为阴性,拟诊“冠心病,心绞痛”。2007-11-8于我院行ECG运动平板试验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6~2.4mm(图117-1),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胸痛,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舌下喷硝酸甘油3次,ST段下移持续36min仍未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立即收入CCU。
既往史:2004年曾发作四肢无力跌倒在地,当时送至外院急诊查血K+2.6mmol/L,予补钾治疗,症状好转出院,未进一步诊治。此后间断出现四肢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吸烟10支/天。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62/min呼吸17/min,血压158/90mmHg;一般情况可,神清语利,口唇无发绀。甲状腺不大,未闻及震颤及血管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2/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病理反射未引出。
图117-1 运动平板试验ECG
A.运动前ECG;B.患者运动至4min07s时,因ST段明显下移而终止运动。终止后17min01sECGST段下移达到最大值
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V3-V6,V7-V9导联ST段压低0.5~1mm伴T波低平,Q-T间期正常;TnT、CK、CK-MB均为阴性,D-二聚体正常,血K+3.1mmol/L。
诊断: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②低钾血症原因待查。
治疗:入院后给予补钾、扩冠、抗凝及降压等治疗,24h后胸闷、胸痛症状逐渐缓解。2007-11-12行CAG,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为确定是否为心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2007-11-14行三磷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间隔壁心尖部心肌缺血可能;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果为阴性,2007-11-21再次行ECG运动平板试验仍为阳性(与2007-11-8相似)。患者低钾血症,予持续补钾治疗(每天7~11g氯化钾),血钾仍不能恢复正常(血钾水平波动于3.0~3.5mmol/L),24h尿K+150.5mmol/L(同期血K+3.1mmol/L,每天补氯化钾11g);血分析示代谢性碱中毒pH7.456,PaO2115mmHg,PaCO242.4mmHg,HCO-329.5,BE5.6mmol/L;血皮质醇节律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尿渗透压均正常。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多为正常,偶尔升至150/90mmHg;2007-11-15肾上腺CT示右肾上腺可及0.9cm大小结节,腺瘤可能性大;2007-11-26肾上腺MRI示右侧肾上腺外支及结合部饱满。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低钾血症为原发性醛固酮症所致,故转至内分泌科。转入后2次查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立卧位试验均正常(表117-1)。患者虽经静脉及口服大量补钾,血钾仍不能恢复正常,考虑原醛仍不能除外。2007-12-4开始予螺内酯40mg3/d诊断性治疗,2d后血钾升至正常,2007-12-8口服氯化钾减至3.0g/d,血钾仍维持在3.9mmol/L。患者2007-12-11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腺内侧一个直径约0.9cm金黄色结节,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病理结果为右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多次复查血钾在4.0mmol/L左右,患者乏力、胸痛等症状消失,于2007-12-19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血钾及血压均正常。
表117-1 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二、病例分析
低钾血症是一种临床急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发现。ECG检查对低钾血症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出现U波增高、Q-T间期延长、ST段下移、心动过速、异位搏动、房室传导阻滞等表现。ECG的异常率随血钾水平降低而增加。本病例特点为:①中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以胸痛、胸闷、乏力为主要症状;②既往曾有低血钾所致的周期性瘫痪发作,但未予重视,延误了诊断;③静息ECG仅表现为T波低平,T-U融合,但运动ECG出现多导联ST段明显下移,并出现胸痛症状,故被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④该患者有顽固的低钾血症,但血压仅轻度升高且病程短,血中醛固酮水平正常,不是典型的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表现。手术切除右肾上腺腺瘤后血钾恢复正常,证实了原醛诊断。
本例提示
1.低钾血症引起ECGST-T改变时,不易与心肌缺血的ECG改变相鉴别 尤其当严重的低钾血症引起横纹肌溶解,伴有CK及其CK-MB升高时,就更难以将两者完全区分开。以下几方面可能有助于二者鉴别:低钾血症患者临床常可见导致体内丢钾的病因,例如大量利尿、胃肠丢失或引起排钾异常增多的疾病(如原醛),常伴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心绞痛的ST-T改变常有动态变化,胸痛、胸闷等症状多为劳力因素诱发,持续时间短;而低钾血症ECG变化主要与血钾水平相关,短时间内变化不大,胸闷痛症状可能与肌无力有关,持续时间较长,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明显缓解,纠正血钾后症状可以改善或消失。心肌缺血时,心肌特异性的肌酶(如cTn)升高,肌酶变化有其特殊的演变规律;而低钾血症引起肌溶解时,cTn并不升高,CK往往呈持续性升高。
2.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ECG出现ST段明显下移 可能的解释是:ECGST段反映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此期的跨膜基本电流为Ca2+内流和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膜电位维持稳定无升降,在ECG上无ST段偏移。低钾时膜对K+的通透性下降,出现Ca2+内流的相对增大使ST段下移。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K+水平进一步下降,ST段下移更明显。患者术后2个月再次行ECG平板运动试验,此时血钾已经恢复正常,但结果仍为阳性,且运动中出现胸痛症状,因此,该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心脏X综合征,即心脏微血管病变仍需进一步探讨。
3.典型的原发性醛固酮症患者临床表现 为高血压、低血钾,高血压往往早于低血钾4~5年出现。但该患者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史,入院后测血压仅轻度升高,而以低血钾及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能与其患病前血压水平较低,血压虽较前已有升高但仍不明显。亦有少数原醛患者可无高血压表现。患者入院后两次测定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均正常,可能与长期顽固性低血钾反馈抑制醛固酮分泌有关。
(卫生部北京医院 于 雪)
三、专家点评
1.应当重视电解质紊乱引起的ECG改变及心律失常 众所周知,ECGST-T改变并非是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表现,许多疾病及代谢异常均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异常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由此引起的ECG改变及心律失常有时容易误诊及漏诊,本病例是其中之一,因此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钾是维持心肌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低钾血症的ECG改变机制与心肌细胞在低钾血症时的电生理特性变化密切相关,故ECG更能真实反映细胞内缺钾的状况。当低钾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少,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而且浦肯野纤维延长超过心室肌,这是低血钾引起QT间期延长、U波明显的原因。T波反映心室肌的3相复极,3相复极的主要离子电流是K+外流,低钾血症造成膜对K+的通透性下降,该过程延缓则T波降低、平坦。U波与浦肯野纤维的3相复极有关,一般情况下被心室肌的复极掩盖而不明显。低钾血症对浦肯野纤维的影响大于对心室肌的影响,使浦肯野纤维的复极过程得以显现,出现U波增高。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是由于低钾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细胞内K+的外流比正常减慢而Na+内流相对加速,自动除极化加速,自律性增加所致。低钾时,起搏细胞舒张期除极速度增加,且可以使心室肌细胞成为起搏细胞,所以低钾时可出现各种异位心律,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ST段反映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此期的跨膜基本电流为Ca2+内流和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膜电位维持稳定无升降,在ECG上无ST段偏移。低钾时膜对K+的通透性下降,出现Ca2+内流的相对增大使ST段下移。该患者在血钾未恢复正常时两次平板运动试验均为阳性,且ST段下移非常显著,而冠状动脉正常,可能与心肌细胞严重缺钾有关。该患者应在血钾完全正常后再做1次平板运动试验,如结果为阴性,可推断先前为低钾血症引起的假阳性。
2.原醛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鉴别诊断 典型原醛的表现为:血压高,血钾低及周期性瘫痪或乏力。但并非所有原醛的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主要是以顽固性低血钾为主要表现,而血压升高并不明显,可能与病前基础血压不高等因数有关。
虽然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并不高,但容易被漏诊。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在高血压患者中越来越多的原醛被发现。过去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0.05%~2%,而近年来世界各地均发现原醛的发病率升高,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3%,在难治性高血压中可达20%。而且发现,原醛中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低钾血症或血压正常,甚至二者均正常,这为临床早期发现原醛增加了难度。本例患者除难以纠正的低钾血症外,血压基本正常,卧立位醛固酮、肾素水平也大致正常,但影像学有阳性提示,而且螺内酯试验性治疗效果好,最终手术证实诊断,其诊治过程也颇费周折。如临床怀疑原醛,但客观检查如卧立位醛固酮、肾素试验,影像学等没有阳性提示,可考虑行大剂量螺内酯试验性治疗来协助诊断。
(卫生部北京医院 杨杰孚)
参考文献
1 黄 宛.临床心电图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冯欣蘅,邓利芝.心电图对低钾血症患者诊断价值的探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16(3):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