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73岁,间断心前区不适15d,加重伴剧烈胸痛5d。患者15d前于活动时发作心前区不适,持续5~10min,压榨样感觉,无肩背放射痛,最初休息后可缓解,后来需含硝酸甘油多在1~3min缓解,10d前因剧烈体力活动时,心前区压榨样感觉加重,含硝酸甘油2次,0.5mg(次),不缓解伴出汗、乏力,到当地医院就诊,以“不稳定心绞痛”收入院,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症状稍好转。9d前,开始发热,体温38~38.5℃,伴咳嗽,咳白痰,给予头孢曲松2.0g1/d静脉点滴治疗,未好转。5d前,突发心前区胸骨后剧烈疼痛,伴大汗,持续不缓解,查ECG,V1-3ST抬高0.5mV,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开始给予保守治疗,未行再灌注治疗,胸痛18h,突发室颤,给予300J电复律及其他心肺复苏措施,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有自主呼吸,神志清醒,血压偏低86/56mmHg,使用IABP,并给予多巴胺等治疗,血压好转,多在120/60mmHg左右,但患者出现肺部湿性啰音并逐渐增多,发热持续不降,体温38~38.6℃,抗生素同前,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5年,间断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降压0号,血压波动在136~160/84~100mmHg范围,否认糖尿病史。吸烟30年,20支/天。
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90/min,呼吸25/min,血压120/60mm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0/min,律不齐,闻及期前收缩3~8/min,停IABP下,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右腹股沟下有IABP管连接到IABP机器。
辅助检查:ECG示V1-V3ST抬高0.3mV,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CK-MB13.3U/ml,TnI-I0.35ng/ml。3餐前血糖7~8mmol/L,3餐后血糖13~14mmol/L。
入院诊断: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界左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心功能Ⅲ级(Killip分级);②肺部感染;③高血压病;④糖尿病?
入院后多次查ECG示V1-V3ST段抬高0.2~0.3mV,入院次日CAG结果LAD近端100%,中间支粗大,近端不光滑,中端50%×8mm狭窄,RCA开口不光滑,远端40%×10mm狭窄,行LAD PTCA术失败(导丝不能通过病变处)。入院第3天超声心动图结果LA 3.2cm,LVDED4.75cm,LVSED3.3cm,LVEF47%,室间隔前壁运动消失,下后壁心尖段矛盾运动。X线胸片示双侧肺纹理多,无明显炎症表现。3次查血液培养均阴性。住院期间的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值(表127-1),尿RT(表127-2)。
表127-1 患者住院期间主要血液指标的变化
表127-2 尿常规检查变化
治疗:优泌林(R)起始用量10U、8U、8U三餐前皮下注射,后逐渐调整,5单硝异山梨酯(异舒吉30UG/min)、胺碘酮(1mg/min)静脉点滴,口服药物阿司匹林80mg1/d,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1/d(AMI后18d停用),美托洛尔6.25mg2/d,呋噻咪20mg1/d,福辛普利5mg1/d,氯化钾缓释片等治疗。患者入院后,可平卧,但双肺满布干、湿性啰音,考虑为肺部感染,于AMI前4d~AMI后5d(转院当天)给予抗生素,头孢曲松2.0g静脉点滴,1/d,AMI后5~7d:左氧氟沙星0.2g静脉点滴,2/d,AMI后8~14d:头孢他啶3.0g静脉点滴,2/d,甲硝唑0.915g静脉点滴,2/d,AMI后10~18d青霉素800万U静脉点滴,2/d,感染未控制,临床考虑存在支原体或军团菌感染再次调整抗生素,AMI后14~19d红霉素0.5g静脉点滴,2/d;在此期间,血压多为90~120/60~80mmHg,AMI后5~14d体温38~39.2℃,AMI后14~18d体温37.2~38.5℃。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侧心力衰竭1次(AMI后13d),加用地高辛0.125mg,1/d。AMI后第15天尿量较前明显减少,肌肉酸痛,双侧股四头肌压痛,AMI后16d到AMI后19d无尿(共100ml),血SCr进行性增高,考虑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期伴有双下肢肌肉酸痛,双股四头肌压痛,无肌肉萎缩。于AMI后第19天突发呼吸心脏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急性肾功能不全;③肺部感染;④原发性高血压;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二、病例分析
①老年男性,由恶化劳累型心绞痛逐渐演化为“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感染为诱发因素;②患者发热,感染部位不明确,多次调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③在加用红霉素治疗后第2天尿量减少,肌肉酸痛、双侧股四头肌压痛,第3天后无尿,伴CK升高达正常上限100余倍(21774),但TNI在下降过程中,CK-MB增加不显著,临床患者无胸痛或心力衰竭加重表现,ECG无显著变化;④急性肾功能不全,以无尿为主要表现伴SCr增高,尿中大量粗颗粒管型。根据以上特点分析,该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可能为辛伐他汀所致肌肉溶解,大量MYO阻塞肾小管,导致无尿。在合用其他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的药物时,易于发生,该患者合用了红霉素,本例为致死性肌肉溶解,属于罕见病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帮清)
三、专家点评
1.该患者诊断明确 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后者很可能是辛伐他汀所致肌肉溶解。
2.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0余年,他汀类药物的最危险的副作用是致死性肌肉溶解。AHA/ACC/NHLB对肌肉溶解的定义标准是,肌肉症状,肌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10倍、SCr增高、尿异常(如肌红蛋白尿)。以上各点在该患者均符合。临床实验报道,横纹肌溶解的年发生率1.6/10万,他汀类药物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罕见,发生率为<1/100万处方。肌病的临床表现:肌痛或肌无力,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至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也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并可测得增高的血清他汀类药物浓度,且与剂量相关;肌病未能及时被发现,仍旧继续用药,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
3.增加他汀类药物肌病发生的因素有 ①通过CYP3A4代谢而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物质,环孢素,钙离子拮抗药(非洛地平、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吡咯抗真菌类药物,蛋白酶抑制药,氯吡格雷等;②通过其他作用方式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药物,吉非贝齐;③疾病状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和肝脏疾病;④高龄,≥70岁。该患者高龄、患DM、合用红霉素等药物治疗等,均为增加他汀药物肌溶解的情况。当今,临床他汀类药物应用很广泛,一定要合理应用,尽量避免合并应用可增加他汀肌肉溶解发生的药物,努力预防肌病发生,特别是预防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帮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