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今天开始讲三阴病提纲,学三阴病提纲,要和三阳的表里相互对照着读,对照着参考才能理解透彻。
太阴啊,它是里阴证。阳明大家都知道,是里阳证,太阴是和它相对的。阳明是一派大实大热,而太阴呢,是一派大寒大虚。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阳明代表腑,太阴代表脏啊。这个脏,在腹部,它寒、虚啊。寒能生胀。中下寒,水饮不能化,它就不能消化了,而且饮气上凌,吐就来了。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水饮盛,内寒不能气化,就下流,水性润下嘛,他要拉肚子,并且越拉越厉害。还有,寒主收引,经脉气血不通,就时时腹痛,泻下时候疼厉害,不泻时候绵绵而痛,得热则舒啊。这种情况,你要是给点泻药,像治疗热性痢疾一样来治,就会使胃气更虚了,下焦这个寒水就无制而上逆,凌于心胸,则必胸下结硬。
这个太阴病,按照流行的解释,就是脾虚,脾阳虚,寒湿困脾等等,整出不少证来,弄得不易理解。病一旦到了太阴阶段就要万分注意了,这个阶段容易出大问题,要有生命危险的。因为病已经发展到了里阴了,到底儿了。
太阴病和阳明病啊,就是一个截然的对比。太阴病的主方子,就是四逆汤类。这个要记住,绝不会变的。这个太阴病,也有个外证,像阳明一样,就是太阴中风证。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胡老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呢,他说是太阳中风传到太阴的。胡老这个说法我认为不妥的。三阴三阳都有中风,惟独少阴和太阳是有中风和伤寒。这个寒呢,我前面说过,人体对它很敏感,它再厉害也只能到达太阳少阴表位。
学生:四肢烦疼,就是说类似“五十肩加坐骨神经痛”?
可以这样看的。
研究内经的人要问,有寒邪直中三阴的。伤寒只提了中风和伤寒两个概念,没提过中寒的概念。而那个阳明中寒,那个中(终音),是指中焦有寒饮,是两个概念。人呢,如果没有外围的这团阳气包裹,寒气肯定直接就进三阴了。可是,人没这个阳气护卫,也就不能活了。他阳气再虚,也要经过表的转归才能进入三阴的病态。
学生: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条)这个也是“四肢烦疼”吧?
是的,这是太少合病,风湿病常用的方子。而四肢烦疼,是太阴特有的,支节烦疼指的是全身。
太阴是里有虚寒啊,它气不能养四旁,严重就要四逆了。人对寒邪敏感,但是对风邪就不在乎啊,所以风能够里外进出,造成六经的中风。
学生:问一句,什么叫四逆?“逆”的意思是?
四肢逆冷。逆就是阳气不能达末梢,阴寒之气反而由末梢向内侵袭。书上叫厥,就是阴阳不相接续,手足逆冷。这个要在厥阴篇细讲的。
学生:桂枝加苓术附汤可以么?
太阴病没有干姜不行,包括理中汤都要干姜。
学生:就是干姜替代生姜?在伤寒论中干姜和生姜的用法有什么区别?
伤寒的方子都有方证对待,不能乱挪用的。生姜和胃止呕,走表。干姜可是比生姜辛辣得多,它专门温中化饮。理中汤、四逆汤,用生姜会延误病家的。
学生:279条的桂枝加芍药怎么好像是用生姜的?还有一个桂枝加大黄汤也是用生姜?
那是太阳病误治,还有太阳表证存在,和提纲讲的没有直接关系。
太阴中风,风邪到了太阴了。风邪呢,舒缓伤的是津液,风干物燥就是指风来说的。它既然叫太阴病,就必须有太阴提纲症状,起码得具备两条,太阴提纲说的是里虚寒水饮,津液不化。这个太阴风邪又燥一下津液,四肢不得阳气(津液,卫气,胃气)的充养,就要烦疼。可不能理解为是太阳病。
“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是什么意思呢?阳微是指浮脉,浮取无力啊,没有表邪;阴涩,是沉取也不足,不流利,也是代表津液不足。但是它有个脉长,这个很重要。《内经》有一句话叫“脉长则气治”。什么叫气治啊?就是说,它这个胃气还有根,可以自我治理恢复。它没有表邪,津液虽然不足,但是胃气又有根,好了,见到这个,病人就要恢复了。
学生:脉长是个啥感觉?
脉幅长度超过三指。
学生:从哪里算起?
寸和尺。
学生:应该算是同身寸的3指吧?
看人的手臂长短。
学生:寸外或者尺外还有?
是的。小孩给大人看脉都是长的。明白了吗?大人给小儿看脉,一指定三关。
学生:女人给男人看脉也是长的。胖的应该不会。
这个东西啊,没有绝对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看。
太阴病别看提纲就这么点,临床可是慢性病多见,并且太阴病极易死人,要注意!老人常说,人死之前喜欢“清肠子”,就是指这个说的。太阴提纲讲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