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于胆囊,可以使胆囊以至胆道系统获得引流、减压;可以进行胆系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以抽取胆汁作细胞学或细菌培养,还可以通过导管可进行取石、碎石或溶石等治疗。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对于老年和伴有严重内科疾病、全身情况差而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以及不愿接受手术的病人有实用价值。
【适应证】
1.急性梗阻性胆囊炎。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伴有严重并发病,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高龄等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应首选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4.病情危重而不宜进行剖腹手术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
5.发病已超过3d不适宜手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
6.部分肝脓肿患者及梗阻部位在胆囊管以远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相对禁忌证】
1.对于胆囊萎缩、多次B超未探及胆囊、有出血倾向者。
2.呼吸困难,不能很好屏气配合操作者。
3.麻醉药物过敏者。
4.穿刺路径有占位病变者。
5.胆囊坏疽穿孔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一经明确诊断,排除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和急性阑尾炎后,经禁食补液、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加强支持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加重(或家属不接受手术),即可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冲洗引流。
2.患者取仰卧位,B超检查了解胆囊位置、大小、周围器官情况,选择穿刺点,测量穿刺点至胆囊的深度及方向。根据患者胆囊的位置情况,选择穿刺的进针点。胆囊位置较高者分别取腋前线或腋中线第7、8、9肋间隙,作为穿刺的部位,穿刺路径要经过部分肝组织,利用彩色多普勒扫查使超声穿刺引导线尽量避开较大的肝内血管;胆囊位置较低,即胆囊底体基本位于肋缘下者,穿刺部位直接定于胆囊底、体距腹壁最近点。穿刺点和路径确定后,局部常规消毒、麻醉,先用手术刀在穿刺点处切开3~5mm的小口,分离腹部筋膜,嘱患者屏气,再用直径8~12F的一次性膀胱造瘘穿刺套管针经由穿刺架上的引导槽刺入胆囊,拔出针芯抽得脓性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实时超声监测下见穿刺针进入胆囊腔并抽得胆汁后继续送入2~3mm,以免导管脱出,抽出穿刺针芯,释放外套管,释放后的外套管尖端呈蘑菇状,体表缝合并妥善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B超检查了解胆囊位置、大小、周围器官情况,选择穿刺点,测量穿刺点至胆囊的深度及方向。
2.穿刺前了解患者的凝血机制。
3.确定穿刺路径无结肠及肺组织;确保穿刺点位于胆囊横径的中央,而不靠近胆囊颈部。
4.防止导管的移位脱出造成胆漏。
5.症状缓解后2周,经导管造影如无结石,且造影剂顺利进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可将导管去除,拔除引流管前应夹闭引流管48h,观察患者无临床症状后方可拔管。
6.胆囊有结石者可择期行胆囊切除;如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可扩张窦道行取石或溶石;如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可联合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
7.应注意气胸,出血,导管脱落,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结肠损伤,引流管尖端压迫局部黏膜引起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马晓春)(审稿人 康 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