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为明确腹腔内积液及其性状。
2.抽取腹腔积液进行相关检测(常规、生化、微生物学及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3.腹水引流;鉴于大量腹腔积液导致腹压增高及严重胸闷憋气,或大量炎性腹腔积液渗出(如重症胰腺炎)时,引流腹腔液体以缓解症状。
4.腹腔内注射药物。
5.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术。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以下情况慎用,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
1.有严重肠胀气。
2.妊娠,或疑有卵巢囊肿。
3.既往手术或腹腔内炎症导致广泛粘连者。
4.肝昏迷先兆者。
5.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50×109/L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穿刺前准备
(1)穿刺前导尿或排空尿液使膀胱空虚以免损伤。
(2)体位准备:侧卧位、平卧位或半卧位。
(3)穿刺点选择及相应准备
①麦氏点进针: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多选左下腹麦氏点。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部位无重要器官。
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延长线相交处,此部位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超声定位穿刺:积液量少,或有包裹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4)穿刺用品准备
①皮肤消毒用品:碘酊、乙醇或碘伏,弯盘,消毒棉块和无菌纱布,医用镊子与止血钳,无菌注射器。
②无菌注射器(多用10ml),穿刺针,如大量抽吸腹腔积液时可备穿刺包(内含无菌穿刺针、无菌胶皮管、止血钳、无菌孔巾)。
③无菌试管或小瓶(留取标本用)。
④局部麻药品(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
(5)术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清洁白衣或刷手服。
2.腹腔穿刺术
(1)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
(2)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穿刺腹壁,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腔积液,并留标本送检。
(3)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注射器(10~20ml)进行。
(4)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头后端联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止血钳固定针头,并协助夹闭胶管。亦可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细管(如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
(5)将抽得腹腔液体注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6)术毕拔除穿刺针,穿刺点消毒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
(7)大量放液后,需束以腹带并收紧,以防腹压骤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适当处理。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 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静脉输入白蛋白和血浆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可于1~2h内排4 000~6 000ml,甚至放尽。如为血性腹腔积液,仅留取标本送检,不宜放液。
3.放腹腔积液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做移动或稍变换体位。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穿刺。
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腔积液漏出;对腹腔积液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
(许 媛)(审稿人 汤耀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