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冠心病,最早人们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对每一个普通的患者来说,掌握冠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时就医治疗。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1.心绞痛的典型临床表现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部位:心绞痛的典型部位是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疼痛范围常不是很局限的,而是约有拳头和手掌大小,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向上放射至颈、咽、下颌骨、牙齿、面颊,偶见于头部;向下放射至上腹部,少数也可放射至双腿及脚趾;向后放射至左肩胛骨和向右放射至右肩、右臂,甚至右手指内侧,但相对少见。一般而言,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对固定的。
(2)性质:典型症状表现为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占心绞痛患者的60%左右,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不典型的症状是将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等,但很少形容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发作时诉胸憋、胸闷的也不少见。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到症状缓解。
(3)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焦急、愤怒、过度兴奋等)。此外,饱餐、便秘、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过高或过低、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动或激动的当时,而不在一天或一阵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动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而有些心绞痛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午休或白天平卧状态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
(4)持续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如超过15分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也能在3分钟之内缓解。在熟睡中发生的卧位型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逐渐缓解。
2.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疼痛: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4)心律失常: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小时内,75%~95%的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毫升),反应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室衰竭,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随后可出现右心衰竭表现。而右心室梗死者一开始即为右心室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