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仅在于运动,而且在于适当的运动。乌龟爬行缓慢,却是动物中的寿星,远比奔跑的狮、虎、豹的寿命长,更比灵活好动的老鼠长寿。静坐养心可以调摄精神、放慢心率、放松躯体和大脑、减少大脑能量消耗。静功能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提高视力,并调节身体内激素的水平。静功简单易行,它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失眠、胃溃疡、胃下垂等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1.准备
预先排出大小便;宽衣松带、解领扣、松腰带;静坐前,首先把情绪稳定下来,排除一切杂念;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在静坐当中如骤然发生巨响,切记不要紧张,保持若无其事的态度。
2.姿势
静坐须有合适的座凳,座位的高度与静坐者的小腿同高,大腿要平,小腿要直。端坐自然,头颈正直,下颌微收,胸部微含,背部挺直(但不可用力),两肩下垂,两手分别放置膝盖部,两脚距离与肩齐,平放地上。两眼微闭,意视鼻端,口唇轻合。舌尖顶上腭,以安坐舒适为度。采用自然呼吸法。
3.放松入静
松和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松不好,就不能入静,静不下来,也就松不好。松又分为形体放松和精神放松两个方面。形体放松的方法是:把姿势摆好后,气向下沉至丹田。气息平静后,用意念由上而下地引导放松,松面、松肩、松臂、松肘、松腕、松背、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腿、松膝、松脚。再使全身肌肉放松,使全身没有僵紧的地方,还要注意松而不懈。精神放松的方法是在形体放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收敛精神(即凝神),用意念从两个下眼皮向下轻轻一点,精神即可慢慢地松下来。此时再与入静相结合,慢慢地会有似醉似迷、悠悠荡荡的感觉,此时身体好像在水上飘浮着一样。这样,才算松到好处。
静坐的入静,与睡眠和一般的休息不一样。它是在觉醒的状态下求得安静,使大脑得到休息。以此消除疲劳,储备必要的能量。静坐入静的深浅程度,直接关系到效果的大小。必须按照功法坚持做下去,才能逐渐达到深度入静。使大脑得到真正休息。这里有一个浅入静和深入静的问题。开始静坐时,首先求得浅入静。方法是:在放松的同时,使精神逐渐集中,把一些杂念转为一个念头。也就是以一种有益的意念来代替其他杂念。如意想游历某处美丽的风景等。达到平心静气后,大脑皮质渐渐有些抑制,但不深刻。初学静坐者,切勿急于求深入静,这样反而造成意念紧张,越发不易入静。必须慢慢练功,渐渐由浅入深,功到自然成。所谓深入静,就是使大脑皮质进入较深的抑制,也就是大脑得到了充分休息。求得深入静,关键在于彻底清除杂念。消除杂念的方法,比较好的是意念法和默数呼吸法。意守法是将精神集中于一个地方,一般的是意守丹田;另一种是意守病灶,即病在某处,就意守某处;还有一种是意守外景,即公园、花木、山川等大自然景色,要把自己融合在景色之中。默数呼吸法就是默数自己的呼吸,切记不要出声。
通过排除杂念,放松,入静,意定神凝,慢慢自觉进入呼吸绵绵无尽、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境界,自觉全身轻飘舒适、神清气爽。此时即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收功
坐功完毕,慢慢清醒。待精神完全清醒后,再慢慢站起,活动腰腿。方法是两手后背,两脚分开与肩齐,转腰,左转20次,右转20次,随后即可随意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