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谢组学的发展简史

代谢组学的发展简史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Nicholson等提出metabonomics的概念,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metabolomics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在21世纪的前几年,植物和微生物领域应用色谱-质谱技术进行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用metabolomics的较多;而在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等领域,用NMR以动物体液或组织样品为研究对象的,则用metabonomics较多。

1983年,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Van der Greef在国际上首先采用质谱对尿中代谢指纹进行研究,并陆续有不少科学家开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进行代谢谱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方面。1997年,Oliver提出了通过定量分析尽可能多的代谢产物评估酵母基因的遗传功能及其冗余度的必要性,首次将代谢产物和生物基因的功能联系起来。1999年,Nicholson等提出metabonomics的概念,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metabolomics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在21世纪的前几年,植物和微生物领域应用色谱-质谱技术进行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用metabolomics的较多;而在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等领域,用NMR以动物体液或组织样品为研究对象的,则用metabonomics较多。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对这两个名词的区分已越来越少,基本等同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