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散发性克汀病

散发性克汀病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值日渐变化,出生后30min TSH水平升到高峰。同时可用TSH监测治疗。智力发育正常,肛查直肠空虚感,T3及T4水平正常。智力障碍,患者面容特殊,血T4及TSH正常。X线肋骨如飘带,脊椎体呈舌状,尿黏多糖阳性。由于脑的发育在出生后数周内至关重要,因此现多数人主张更积极治疗。这些病人可在10~30个月内神经发育达到正常状态。

【病因】 散发性克汀病指非缺碘引起的各种原因的先天性甲减症,其病因如下:①甲状腺发育异常,包括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良或甲状腺原基不下降,占散发性克汀病的60%左右;②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多见于近亲结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呈家族性发生,占散发性克汀病的25%~30%;③中枢性先天性甲减,由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引起,约占7%;④靶器官对甲状腺激素无反应,较罕见;⑤宫内风疹;⑥碘剂、抗甲状腺药物等引起的暂时性先天性甲减。

【临床表现】

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逐渐落后于正常。以耻骨联合为分界线,测上部量/下部量比率,克汀病患儿该比率较实际年龄为幼,这种情况不见于其他侏儒症,对本病有诊断价值;颈粗短、腹部膨隆、四肢及手足粗短。

2.头面呈克汀病面容,包括鼻梁平坦、鼻大而短、两眼距离宽、眼裂小呈水平状、唇厚、舌大而突出口外。

3.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的克汀病患者多有甲状腺肿大。

4.皮肤干粗、头发稀少无光泽。

5.智力发育障碍,偶可有腱反射异常、肢体强直、共济失调或震颤等。

6.食欲缺乏、便秘、腹胀。

7.心率缓慢。

8.性腺发育延迟,最终可发育,可保留部分生育能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确诊散发性克汀病须借助以下实验室检查:

(1)血清T4水平降低,正常婴儿生后前几个月血清T4值较高,判断时必须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对照。

(2)血清T3水平在轻型病例可不降低,在重症病例中降低。

(3)血清TSH测定此实验是确诊原发性先天性甲减的可靠指标,很多轻型病人在患病初期T4可无明显变化,TSH已有增高,本病TSH常>20mU/L。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值日渐变化,出生后30min TSH水平升到高峰。第5~6天后开始平稳。同时可用TSH监测治疗。原发性甲减血清T4降低,血清TSH升高,血清T3经常是正常的。如果T3下降表示严重的甲减或持续较长时间的甲减。假如血T4低而TSH正常可能为下丘脑-垂体性甲减。早产儿生后前几个月与同龄足月儿比较,血T4,T3,TSH水平稍低,但与足月儿变化规律一样。

(4)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以确诊先天性甲减的原因。患儿可做99锝或123碘扫描,检查甲状腺组织是否存在,并能反映组织大小,形状,异位情况。由于131I有较大的放射性,活性过强,扫描用量大,婴幼儿禁用。

(5)X线检查 除发现骨龄延迟外,可发现典型的骨骺发育不全。

2.鉴别诊断

(1)病理性黄疸:婴幼儿黄疸多为感染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于血型不符。临床必须寻找感染征象,血型不合所致黄疸病程进展迅速,可查患儿及其父母血型,木瓜酶试验,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胶体介质试验等,其中可任一项阳性。

(2)小儿巨结肠症:发病早,小婴儿有生后腹胀,便秘史。智力发育正常,肛查直肠空虚感,T3及T4水平正常。

(3)先天性愚型:本病为染色体异常,核型多为21-三体。智力障碍,患者面容特殊,血T4及TSH正常。血染色体异常。

(4)黏多糖病Ⅰ型:属遗传性黏多糖代谢障碍,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时开始发病,智力、语言发育迟缓。毛发浓密,眼大,鼻根部下陷,鼻孔向上。耳位低,手指不能直伸呈爪形。肝脾大。X线肋骨如飘带,脊椎体呈舌状,尿黏多糖阳性。

(5)软骨发育不良:智力发育正常。体形不匀称,上部量明显大于下部量,头大、四肢短,X线显示长骨骨干变短。干骺端变宽。血T4及TSH正常。

(6)佝偻病:智力正常,有对维生素D摄取不足的病史。可有明显佝偻病体征,血钙低、血磷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显示干骺端毛刷样改变。

【治疗】 本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智力发育影响很大,若生后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者平均智商为89,6个月内开始治疗为70,7个月后开始治疗为54。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早期、长期终生治疗,足量。小量开始渐加至足量。

经过血激素测定和必要时对甲状腺扫描明确诊断甲减后,新生儿期即应开始治疗。如果诊断可疑,例如T4正常,TSH升高(原发性甲减或暂时性甲减)或者T4低,TSH正常(早产儿),当甲状腺扫描证实甲状腺发育不全时,也应该开始治疗。如果扫描正常而且无症状,则可以观察不治疗。假如血TSH进行性增高,应该开始治疗。这些孩子治疗到3岁停药,重新考虑诊断。患有TBG缺乏的小婴儿,不是甲状腺素缺乏不需治疗。

初生期克汀病最初口服碘塞罗宁5μg,每8小时1次和L-T425μg/d,3d后L-T4增加至37.5μg/d,6d后碘塞罗宁改为2.5μg,每8小时1次。治疗过程中,L-T4逐渐增至50μg/d,而碘塞罗宁逐渐减量至停用。亦可单用L-T4治疗(用量参见表3-2,表3-3),首量25μg/d,以后每周增加25μg,3~4周后增至100μg/d,如临床疗效不满意,剂量可略加大。虽然TSH有助于监测疗效,但是,从临床症状改善来了解甲减的情况比测定L-T4更为重要,治疗应持续终生。上述的替代措施也可能过于消极。由于脑的发育在出生后数周内至关重要,因此现多数人主张更积极治疗。Bongers-Schokking等比较27例重症和34例轻型先天性甲减婴儿在不同时期用不同剂量L-T4替代治疗的疗效,发现理想的替代治疗应该在出生后3周内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最好是在出生后2周内每天用高于9.5μg/kg的L-T4使血清FT4维持在正常值上限水平,并维持1年。这些病人可在10~30个月内神经发育达到正常状态。

表3-2 国外报道L-T4的剂量

另外,对于小婴儿可同时补充维生素类药物,尤其维生素(A,B,D和C),以供生长需要。对于先天性碘缺乏及摄碘障碍所致的甲减,应用大量碘化钾(1~5mg/d)治疗,可以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甲状腺内,对治疗是有效的。

表3-3 甲状腺片治疗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