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性心脏病是指甲减病人伴有心肌改变或心包积液,或者两者并存。临床上见有心脏扩大、心排血量减少及心电图示肢体导联低电压等。
【诊断】
1.有甲减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符合甲减诊断。
2.70%~80%甲减病人有心电图改变,包括心动过缓、肢体导联低电压、P-R间期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等。
3.X线像示心脏有不同程度的扩大,这可能是心肌有黏液性水肿和(或)心包有积液所致。
4.超声心功能图检出心包积液。
5.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显示心率减慢及心排血量减少,且心排血量及心肌耗氧量下降。STI与甲状腺功能检查明显相关。
6.有作者称,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了解心内膜心肌的病变及病变的程度有意义。
【治疗】
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如甲减患者伴有心包积液应尽早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使严重渗出消退,同时通过增加心肌张力,减少心肌间质浸润和心包渗出,使心脏大小恢复正常。但开始剂量应小,缓慢地增加剂量,最终的替代剂量也要小,不必将甲状腺功能提高到完全正常。因久病的甲减病人血胆固醇增高,易并发冠心病,一旦给予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会使代谢率突然升高,心肌需氧量陡增,有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的危险。一般L-T4从25μg/d开始,每2周增加25μg/d,直到100~150μg/d,甲状腺片多从15mg/d开始,每2周增加15mg/d,直到60~90mg/d,一般约需2个月达到完全替代治疗剂量。最好不用T3,因该药引起心脏的副作用较多。在治疗中如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应减少剂量,并同时使用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以抑制甲状腺素对心脏交感神经的作用,也有人主张在使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的同时即可加用β-受体阻滞药,使患者耐受较大的甲状腺激素量。
2.冠心病、心绞痛的处理 降低血压和纠正高胆固醇血症对于减轻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利。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必须谨慎,必要时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可采用硝酸甘油0.5~1mg舌下含化,长效硝酸酯及β-受体阻滞药口服。对于患有严重心绞痛不能耐受替代治疗者,可做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给予替代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3.心包积液的外科治疗 对大量心包积液早期可行穿刺抽液治疗,当甲状腺功能正常后积液仍不消失或已出现心脏压塞,可考虑心包切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