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BPH诊断成立,通过降低睾酮和双氢睾酮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前列腺体积缩小20%~30%,但是只能中度改善症状,平均尿流量增加<2ml/sec。给予Ⅱ型5α-还原酶抑制药,可以使血浆双氢睾酮水平下降70%,使前列腺内双氢睾酮下降95%~90%,剩余部分的双氢睾酮可能是用过Ⅰ型5α-还原酶产生的。双氢睾酮的下降能够阻止BPH的进展,但是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水平只能带来一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为什么降低睾酮和双氢睾酮后只能取得部分疗效?有人认为,雄激素受体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表面,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只能引起上皮细胞的调亡,对间质细胞影响不大。最近研究发现,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体积大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能否防止PCa的发生,目前还在临床观察中。一项在2003年完成的临床试验显示,将18 882名年龄>55岁的男性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Finasteride(Ⅱ型5α-还原酶抑制药)5mg/d治疗,另外一组安慰剂治疗。随诊7年后,对照组PCa发生率18.4%,对照组为24.4%,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了24.8%。也就是说,使用Finasteride能够延缓或防止PCa的发生。
相反,积极的去雄激素治疗,是转移性或潜在转移PCa的主要治疗方案。80%的患者,在通过睾丸切除术后,病情得到临时的缓解。除了手术切除睾丸,还可以使用GnRH类似物、抑制雄激素和受体结合的药物(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来降低雄激素的水平和拮抗雄激素的作用。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可以观察到肿瘤变小和细胞调亡。但是,有效治疗12~18个月,前列腺癌细胞获得了一种在极低浓度雄激素水平下增生的能力。这一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一旦患者出现对激素治疗的抵抗,大约70%的患者会最终死于不断增大的非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所以,理解和探明前列腺癌对激素治疗抵抗的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关于非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雄激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传导途径,包括:①雄激素受体基因的扩增和突变,增加了对雄激素(可能是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的敏感性;②受体突变导致对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拮抗药的特异性激活或抑制作用的改变;③通过改变协同激活分子的表达和作用,使正常或突变的雄激素受体激活;④雄激素受体被肽类生长因子或其他细胞因子,通过配体非依赖性方式激活;⑤受体后信号传导途径的下游被其他因子激活。尽管以上假说在不同的实验中得到了部分证明,但是其在临床中的意义和对肿瘤治疗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