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患者脂肪摄入要求

糖尿病患者脂肪摄入要求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糖尿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原则也不断发生改变。胰岛素问世前,我国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上是采用半饥饿疗法,其热能供给量一般按每天每千克体重25kcal计算,相当于病人的基础热能消耗。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全日总热量的摄入。1.减体重病人的热量供给 热能摄入量低于消耗量是减体重饮食治疗的核心。③饥饿感是减肥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在执行饮食治疗后一段时间内饥饿感可能仍然存在。

胰岛素的问世,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树立了新的里程碑。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糖尿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原则也不断发生改变。胰岛素问世前,我国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上是采用半饥饿疗法,其热能供给量一般按每天每千克体重25kcal(105kJ)计算,相当于病人的基础热能消耗。三大生热营养素的比例也极不合理。在治疗初期,严格限制糖类量,每天仅为60~100g,约占总热量的20%;脂肪量为100g左右,占到了总热量的60%或更多。病情好转后,亦要求每天糖类量最多不超过240g。实际上,这纯属于一种低热能、低糖类、高脂肪饮食。20世纪50年代,将糖类的供给量提高至150~200g,约占总热比的40%。20世纪60年代临床研究发现,严格限制糖尿病人饮食中糖类反而使糖尿病心血管、肾脏、白内障等并发症明显增多。此后,糖尿病饮食中糖类所占热比进一步提高。近年研究证明,将病人饮食中脂肪所占总热比降至10%时,则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包括以下要点:①控制总热量,保持理想体重;②糖类不宜低;③脂肪用量不宜高;④蛋白质供给要足量;⑤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量;⑥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供给要充足。

(一)控制总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全日总热量的摄入。热能供给量与体型、劳动强度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病人的热能供给予维持理想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应减肥,以每月减1~2kg较适宜,消瘦者应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重。

1.减体重病人的热量供给 热能摄入量低于消耗量是减体重饮食治疗的核心。但要注意体重降低不宜过速,最好全日热能摄入量减少2 092~4 184kJ(500~1 000kcal),这样每周可减轻体重0.5~1kg。在控制热量的基础上,要保证病人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伴有肥胖,肥胖或超重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代射异常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患者,已发现减肥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血糖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减肥可使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即使体重减轻没有达到理想体重,中等程度的体重降低(5~9kg)也可以使葡萄糖耐受得到改善。所以,医、患双方应努力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体重减轻主要通过控制饮食热能摄入和通过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来实行。饮食、运动是减肥的基础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措施。饮食减肥的方式有许多,但有些方式如饥饿减肥法、水果减肥法等不适宜于伴有糖尿病的肥胖病人,因为这些方法极易导致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营养性贫血等并发症发生。

正确的饮食减肥方法是保证机体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要控制的是来自脂肪和糖类的热量。蛋白质进食量不宜过低,要按每天1g/kg理想体重供给。尽量选用含脂肪较少的蛋白质食品如豆制品,海产动物,乳制品等。忌用油脂多的食物,烹调用油应用植物油。菜肴的制作以蒸、煮、炖、卤、拌等少油烹饪方法为主。糖类的进食量应随热量的降低而减少,一般每日主食量应控制在150~200g。由于饮食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起无机盐、维生素的相对不足,病人可多吃些热能值低的蔬菜;必要时也可补充无机盐及维生素制剂如钙片、微量元素制剂及多种维生素等。总之,糖尿病减体重饮食除能量供给减少外,其他营养素一定要满足机体需要。否则,不利于病情控制而且有损健康。

2.实施减体重饮食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1)减肥要有信心,有毅力,力戒急躁、急于求成,可根据肥胖程度不同,制订出3~5年计划,持之以恒。减肥成功的决定性条件是意志,因为节食减肥就意味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这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其二,在节食减肥的初期,由于效果甚微,往往动摇人的减肥意志。当然,减肥无效时首先应检讨是否坚持按减肥节食食谱行事。俗话说“一口吃不出胖子”,意味着肥胖的形成不可能是一天一月的事;同样,肥胖病人也不要指望短时间内把体重恢复到正常。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情可能导致病人急躁情绪,这时多数病人就会茫然所措、盲目听信减肥产品广告宣传,所谓病急乱投医就是这个道理。

(2)脂肪控制不严、经不住美味食物的诱惑等是减肥失败的主要原因。谈到脂肪控制,许多病人就会说,从不吃荤油,只吃植物油。但很少有人能说出他(她)食用植物油的量。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只有荤油才会使体内脂肪增加,而植物油不会使体内脂肪增加,甚至还有人认为有减肥作用。其实,不管是荤油还是植物油,在体内转换能量的效率是相同的,摄取过量后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作用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植物油有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脂的作用,而荤油特别是猪油、牛油和羊油等畜类动物油则有较明显的升血脂作用。脂肪的控制是包括动、植物油在内的所有含脂肪丰富的食物。

(3)食物的色、香、味、形对人的食欲有极大的刺激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在这些方面都极具诱惑力,如冰激凌、蛋糕、饼干、糖果、西式快餐等。大多数肥胖者就是因为经不住这些食物的诱惑而埋下了今日的隐患。肥胖病人饮食治疗初期阶段,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思想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有时可能很难抵抗某些美味食物色、香、味、形的诱惑而动心。一般来说,偶尔一次也许可以原谅,随着饮食控制时间的增长,这种现象完全可以克服。但经常如此,则饮食控制就名存实亡了,对减轻体重极为不利。

要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克服这种不利病情的现象,以下几种措施可供参考:①思想上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一旦患上肥胖症,需要长期或终身坚持饮食控制,只有在饮食控制较好的前提下,其他治疗才会有效。如果病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对美味食物的诱惑就有了一道防线,抵抗诱惑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因此,肥胖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治疗过程中要多学习有关饮食营养知识,经常仔细观察饮食与体重、血糖变化的关系,做好记录及时分析总结,从本质上了解坚持饮食减肥的重要性。②远离美食环境,见到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想吃,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非条件反射,克服这种非条件反射的方法就是脱离能引起反射的环境,故病人一般不要去光顾美食店,小吃店或食品店。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要随便在朋友家进餐或赴宴。③饥饿感是减肥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在执行饮食治疗后一段时间内饥饿感可能仍然存在。但待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所以在饮食治疗初始阶段,病人很容易因饥饿而抵挡不住食物的诱惑。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病人可以适当吃些低热能,高容积的食物,低热能减肥食品如:叶类蔬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冬瓜、丝瓜等。还可选用一些高纤维食物如:麸皮、豆渣、魔芋、木耳、海带、紫菜等。④增加体力活动是配合饮食减肥最有利的措施,因为体力活动可增加脂肪的分解而有减肥作用。病人可根据体质、年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健身活动,并持之以恒,定会达到理想目标。⑤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选用减肥药物如西布曲明、噢利司特等,有利快速减肥。但应记住,无论多好的减肥药,均需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从根本上保障其减肥效果。

3.维持减肥后体重的措施 肥胖型糖尿病病人体重减轻后要保持体重不再增加常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肥胖往往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所致,一个人要在短时期内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所以有的病人在体重减轻后,往往难以适应新的饮食习惯。结果体重很快又恢复至减肥前的体重。如果要维持减肥后的体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观意识上的高度重视,即病人应时刻想到

(2)生活规律,进餐要定时定量,不规律的生活常使人饥饱无常,这不仅不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而且往往进食过量,促使胰岛素分泌相对增多,使脂肪合成增加,不利于减肥。如果进餐时间不稳定和进食量变动大,也将出现同样结果。因此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要将全日主食量合理分配于三餐之中,且进餐时间也要相对固定。

(3)尽量避免在外进餐,以免进食过量。饮食控制需要稳定的进餐环境。长期在某环境中进餐者对自己进食的各种食物量估计较为准确,而不致于进食过量。经常陪客或宴请在外就餐者,饮食控制往往成为一句空话。进餐者大都酒足饭饱,结果是次次进食过量。长此下去,岂有体重不增加之理。

(4)减肥饮食由于减少了总热量,必然使摄入食物的总体积减少,病人往往有未吃饱的感觉,常会使病人有再吃一点想法。出现这种情况,病人可适当多吃些热能值低的蔬菜来增加食物的体积。

4.增加体重病人的热能供给 消瘦病人,先要查明引起消瘦的原因。如系合并某种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甲亢而引起的则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的人误认为消瘦即营养不良,应该多吃点来补充营养,故不需要控制饮食。事实上恰恰相反,消瘦病人病情往往较重,更需严格的饮食控制。不过消瘦病人实施饮食控制时应考虑增加病人体重的需要,其热能及蛋白质供给量均应高于一般糖尿病病人。热能供给量为卧床休息者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83.7~104.6kJ(20~25kcal),极轻体力者146.4kJ(35kcal),轻至中等体力者167.4kJ(40kcal),重体力者167.4~209.2kJ(40~50kcal)。尚若患者病情稳定,还可适当增加热量供给,使病人体重逐渐增加至理想体重。每天增加热量523~1 046kJ(125~250kcal),每月可增加体重0.5~1.0kg,每天增加2 092~4 184kJ(500~1 000kcal),则每周可增加体重5~1.0kg。蛋白质的供给量应达到每千克体重1.5g左右,其他治疗原则与一般病人基本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给消瘦病人增加体重时,一定要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我们曾遇到一位自由饮食的消瘦糖尿病病人,由于未严格控制饮食,病情得不到控制,病人食量较大,但体重却在四周内进一步下降2kg。后来遵照医生的嘱咐严格地执行饮食控制,并配合使用胰岛素,病情很快稳定下来,症状明显缓解,一个月体重增加4.5kg。由此可见,消瘦病人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自己的体重不能再增加。否则对健康不利,只有时刻绷紧维持体重这根弦,就能从根本上防止体重增加。

(二)糖类供给量不宜低

有研究表明,在控制糖尿病总热能的基础上给予糖类占总能量60%的饮食,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糖耐量,而且也不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因此,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糖类的比例不应低于50%。糖类特别是高纯糖类饮食能否导致血清高三酰甘油升高也引起关注。有人认为,高糖类饮食所致的糖尿病病人空腹高三酰甘油升高是暂时性的,一旦病人代谢紊乱得到控制,血三酰甘油随即降低。因此,糖尿病饮食中糖类供能比例占到60%左右、日摄入量250~350g,折合粮食350~400g是可取的。含糖类的食物较多(参见常用食物主要成分表),但糖尿病人只适宜摄取大分子量的多糖类糖类食物如大米、玉米、小麦、荞麦等,而应尽量避免小分子量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这是因为不同食物的糖类其升血糖作用即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是不同的。GI是指进食50g可利用糖类后在一定时间(2h)内与进食等量参考糖类(葡萄糖或面包)所引起的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之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GI代表一种食物的生理学参数,能确切地反映食物摄入人体后的生理状态。GI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不同种类食物的糖类即使是同样的量,但它们在“质”的方面是有明显差别的。

GI的概念首先是由加拿大科学家Jenkins于1981年提出,并测定了60余种食物的GI。在最初几年里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认可。随着许多研究证实GI有临床应用价值和用在糖尿病患者教育时比标准膳食指导更易被理解和接受,且对长期维持血糖水平有较好的作用。直至1998年,WHO和FAO的糖类专家委员会经过讨论,对GI的定义和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和重视,最终使GI得以广泛应用。

1995年,Kay收集了文献发表的近600余种食物的GI编成了“国际血糖生成指数表”。2000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学者共同编著了2 000余种食物的GI表。在我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杜寿玢教授于1986年首先发表了24种食物的GI值;1990年,何志谦教授又发表了5种食物的GI值;199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完成了近100种食物的GI,为我国糖尿病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食物GI值受食物种类、生熟度、淀粉结构和含量、加工制作、烹调方法及食物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如豆类食物GI值明显低于谷类食物;加热使食物中的淀粉颗粒膨胀而易于消化,故熟食GI值明显高于生食;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易于消化,故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其GI值低;加工、烹调方法可通过改变食物淀粉颗粒大小及分子结构而影响其GI,如土豆泥的GI值为70,炸土豆片为51;也有人对比了大米烹饪成干饭和稀饭后的GI值,发现稀饭的GI值比葡萄糖还高;食物成分如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含量等作为食物整体组份均会对GI值产生一定影响;还有,食物中不消化性糖醇、不消化性寡糖、抗性淀粉和非淀粉多糖等不消化性糖类含量增高时,GI值亦可降低。

食物GI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和教育提供了更有效和实用性较强的指导性指标,较传统的食物交换份而言,使糖尿病患者认识到各种食物糖类有“质”的区别。相同量的糖类,GI越低,血糖应答越低,越有利于血糖控制。表20-1是日常食物GI表,可供糖尿病饮食或教育时参考。

表20-1 国际血糖指数表

(续 表)

(续 表)

注:指数1是以葡萄糖为100;指数2是以面包为100

(三)脂肪用量不宜高

1.脂肪供给量 正常人每天需要多少脂肪至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明确的答案。但多数人认为正常人每日膳食中有50g脂肪即能满足人体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根据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临床观察,糖尿病病人脂肪的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如全日总热量为7 531kJ(1 800kcal),脂肪所供热能为1 506~2 259kJ(360~540kcal),折合脂肪量为40~60g;或按标准千克体重计,每千克体重1g/d,如病人伴有高脂血症、胆道疾患还可以低于此量。当膳食脂肪摄入量过低时,要防止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不足或缺乏,必要时可予以此类制剂补充。

2.脂肪代谢并发症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1/3或1/2的人血脂异常增高,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糖类代谢异常的同时伴有脂肪代谢异常。脂肪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糖尿病病人由于存在糖的代谢异常,摄入脂肪过多后会加重原本不正常的糖、脂肪代谢异常,这种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它可使糖尿病患者提前出现许多并发症。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脂肪摄入量过高尤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浆中胆固醇过多,沉积在大、中动脉血管内膜上所致。但如果能够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治疗,控制好血糖,动脉硬化是可以避免或推迟发生的。如果经常进食高脂饮食,使血脂不断升高,动脉硬化将不可避免。高血压多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高脂血症和高血糖“协同作用,”将诱使高血压提前发生,或使原有的轻度高血压向中、重度发展。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控制血脂、血压,很容易患上冠心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见,一旦患上糖尿病,如果再出现血脂异常升高,无异于“雪上加霜”。故糖尿病患者在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物中的脂肪摄入量。最近美国学者瑟威特指出,把摄取脂肪提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由30%左右下降到10%左右,会使糖尿病好转。

3.脂肪种类的选择 动物油与植物油谁对健康更有利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当然糖尿病病人也不例外。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糖尿病病人每天摄入脂肪量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下,即我们首先不管什么油,都不能吃得过量;然后再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来选择油的种类。在选择脂肪种类之前,我们有必要懂得一下脂肪的结构与营养学特点。脂肪酸是构成三酰甘油的基本成分,即三酰甘油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组成。根据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把脂肪酸分成短链(4~6个碳原子)、中链(8~12个碳原子)、和长链(含14或更多个碳原子)脂肪酸。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有无及多少又可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2~6个双键)。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的不饱和度远远低于植物性脂肪,如奶油的不饱和度为26~38,牛、羊油为35~45,猪油为50~65,鸡油的不饱和度又高于猪油,而鱼油的不饱和度为动物油类最高的;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普遍较高,如花生油的不饱和度为85~100、豆油为130~138、亚麻仁油高达177~209;但是,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榈油、可可油等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有的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动物油还低,如椰子油的不饱和度仅为8%~10%。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及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E。

总的来说,糖尿病病人在控制总脂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食植物油,特别是当并发高脂血症、动脉血管硬化时更应如此。这是因为:①多数动物油中的脂肪酸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不饱和脂肪含量较植物脂肪少;研究表明,无论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或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防治动脉硬化,降低冠心病发病率。②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对体内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能促进胆固醇转变和排泄,故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后者则有升血胆固醇的作用。故陆生动物如猪、牛、羊等的脂肪一般都有升血脂的作用,对糖尿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植物脂肪如菜子油、棉子油、豆油及某些水产动物如鱼类、虾类等脂肪因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胆固醇作用,故糖尿病病人应尽量选用这些油脂。③动物脂肪不仅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且也含有使血脂升高的胆固醇;相反,植物油中不仅不含胆固醇,有些植物油还含有降胆固醇的植物固醇。④动物脂肪虽也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存在顺式与反式两种分子构型,对健康影响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天然动、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是顺式构型,但有些动物脂肪中含有部分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新近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浓度增高,有促进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任何事情都应一分为二,不能一概而论。动物脂肪中的鱼油是比较有利健康的,而植物脂肪中的椰子油、棕榈油、可可油等过量则对健康并无益处。同样,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人提出长期大量使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危害。因而国际上建议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要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25~40g/d),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与饱和脂肪酸一样,在体内氧化代谢后可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如不加限制地长期大量摄入,可使膳食中脂肪热比过多。每日摄入热量过剩,过剩的热量必然以脂肪的形成贮存体内,而导致肥胖。体内过多的脂肪堆积不仅不能使血脂降低,反而可使血脂升高,加重体内脂肪代谢的负担,及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表20-2是一些食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供饮食治疗参考。

表20-2 常用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g/100g食物)

4.脂肪酸研究的新进展 脂肪酸的结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明显的影响,近些年来发现,ω-3系列脂肪酸对改善脂肪代谢、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效果。这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ω-3脂肪酸改善脂质代谢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提高肝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酶活性及抑制其降解酶活性,提高血中HDL-C含量,后者可促进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因而能降低血脂;②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中TXA2/前列腺素(PGI2)比值,同时增加血小板内CAMP含量,稳定血小板功能,减少5-羟色胺、钙离子等物质释放,防止血小板聚集;③通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使全血液黏度降低,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④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ω-3脂肪酸的食物来源主要有亚麻子油、橄榄油、菜子油、大豆油等植物油脂,其他植物性油脂含ω-3脂肪酸甚少或基本不含ω-3脂肪酸,动物性脂肪如猪、牛、羊等脂肪中不含这类脂肪酸,但海洋性动物脂肪如鱼油、海豹油、海狗油等含丰富的ω-3脂肪酸,淡水鱼中仅鲢鱼、鳙鱼、鲶鱼等少数几种鱼含少量的ω-3脂肪酸;此外,绿叶蔬菜脂肪中的ω-3比例较大,但问题是绿叶蔬菜中的脂肪含量不高。

5.食物胆固醇的摄取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不足或缺乏,体内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因而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增高,易导致大血管和小血管病变发生。膳食中胆固醇过多,可使血脂进一步升高。为了防治高脂血症,应限制病人每日摄入胆固醇的量,一般应限制在300mg以内。动物性食物胆固醇含量高,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而含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仅无升血胆固醇的作用,而且还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表20-3是一些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可供选择食物时参考。

表20-3 常用食物含胆固醇量(mg/100g食物)

6.食物脂肪含量 绝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脂肪,但含脂肪较多的食物主要有烹调用的动、植物油、某些油炸食物、加油脂制作的糕点、畜、禽肉制品和一些坚果类食物。表20-4列举一些含脂肪丰富的食物。

(四)蛋白质供给要足量

糖尿病病人的蛋白质供给量与正常人近似,应占总热量的11%~15%,或每千克体重1.0~1.2g/d。但当病情控制不好时,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易出现氮的负平衡,故供给量需适当增加,按每千克体重1.2~1.5g/d计算为宜,或占总热量的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总量的1/3以上。孕妇、乳母、儿童根据其生理特点,蛋白质供给量应适当增加。妊娠中期(4~6个月)每天增加15g,妊娠后期(7~9个月)及哺乳期每天增加25g。糖尿病病人蛋白质热比应占总热能的15%~20%,其中优质蛋白应占1/3以上。根据上述原则,一个理想体重60kg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每天需供给食物蛋白质70~90g。

病人并发糖尿病肾病时,则不能按照上述原则供给蛋白质。因为膳食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加速肾功能的损害;同时也会因蛋白质产生的代谢产物而加重肾脏的负担。应根据病情限制病人蛋白质摄入量。早期肾病虽无肾功能不全的证据,此时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可明显延缓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在未出现肾功能不全证据之前,每天每千克体重供给蛋白质0.8~1.0g即可。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蛋白质的供给应进一步严格地控制在0.6g左右。当每天每千克体重膳食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6g以下时,很难保证蛋白质的营养需要,此时可适当配合静脉补充必需氨基酸制剂如肾必安等;也可给予α-酮酸口服改善病人的氨基酸或蛋白质代谢状况。

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保证蛋白质满足代谢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一些糖尿病病人则误认为只要限制了饮食中的糖类,多吃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就可以使血糖降低、病情得到控制。事实上,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肯定对病情不利。因此,长期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2g/d以上的高蛋白饮食对病人并无益处。高蛋白饮食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病人有关代谢:①当蛋白质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后,多余的蛋白质可以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化成葡萄糖,一般每100g蛋白质可生成58g葡萄糖,因而高蛋白饮食同样可使血糖升高;②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多为动物性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同时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病人长期高蛋白质饮食,必然会使血脂升高,加重病人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③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而糖类供给不充足时,脂肪、蛋白质代谢不完全,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大量堆积于病人体内,因而易并发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昏迷;④据伍汉文等人研究,饮食蛋白质摄入增加可使尿钙排出增多,故可使糖尿病病人钙的负平衡进一步加剧;⑤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为肝、肾,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高蛋白饮食可使肝肾功能负担加重,甚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优质蛋白质是指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或比例与人体组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构成比较相似,易被人体所利用。动物性食物如蛋、乳、肉、鱼中的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的豆类蛋白质等均为优质蛋白质。豆类,包括大豆、蚕豆、碗豆、绿豆、赤豆等。以大豆营养价值最高。大豆又包括黄豆、黑豆、青豆等,含蛋白质35%~45%、脂肪15%~25%、糖类25%~30%、维生素B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很丰富。无论在质和量上,豆类制品在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部分豆类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之高,都胜过肉类和蛋类食物。就其品质而言,大豆蛋白赖氨酸含量丰富,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比值也接近理想氨基酸模式,故豆类蛋白质属优质蛋白质。大豆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较少,如果与含蛋氨酸较丰富的谷类蛋白质混合食用,可大大地提高这二种食物蛋白的生物价值(利用率),这就是营养学上的蛋白质互补作用。对于我国居民以谷类、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而言,豆类及其制品完全可以作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中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在糖尿病饮食中,补充一定量的豆类及制品,既可达到饮食治疗的目的,又可增加日常生活中饭菜的花色品种。

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还有其他好处。研究证明,大豆所含的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均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膳食纤维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不再赘述。大豆低聚糖是一类低分子可溶性糖类的总称。其主要成分包括水苏糖、棉子糖;具有甜度低、热值低、耐高温的特点,是人体肠内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强力增殖因子,有调理胃肠功能、防便秘的作用。异黄酮、大豆皂素都有抗氧化、防止细胞受损伤的功能,因而具有防癌、抗衰老的作用;异黄酮还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症有帮助。新近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有抑制肠内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影响糖类在肠道的消化吸收,有利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大豆皂素则有降胆固醇、三酰甘油的作用,对防治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有益。

表20-4 富含脂肪食物表

(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量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两大类。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之中。可溶性食物纤维包括果胶、藻胶、豆胶以及树胶等。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间质。膳食纤维是葡萄糖分子以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多糖糖类,但人类消化道缺乏水解β-糖苷键的酶,故无法消化、吸收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人体内虽不能被分解与吸收,但对人体健康却有很大的影响,如膳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患肠癌的概率大大增加;膳食纤维在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对血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延缓肠道对糖类的吸收速率,使餐后血糖高峰降低并延迟出现。从而改善糖尿病人的糖耐量和对胰岛素降糖药物的依赖作用。

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尚无确切标准,美国、英国及亚洲一些学者提出建议值为20~35g/d,或10~13g/4 184kJ(1 000kcal)。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城乡居民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为32.7g,与国外居民相比,摄入量是较高的。

膳食纤维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弄清,可能是下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可溶性膳食纤维都有很强的吸水性,具有形成胶冻性能,在肠道内形成凝胶过滤系统以延缓某些营养分子排出,或阻碍消化酶的作用,或通过其他途径,改变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可以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排空时间,这可能是餐后血葡萄糖曲线变平的主要因素。②通过减弱小肠运动、阻碍葡萄糖的弥散,从而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③果胶能抑制胃肠道激素“胃抑多肽”的分泌,主要是由于膳食中加入果胶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延缓,胃抑多肽分泌减少,使餐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④已证实高复合糖类、高膳食纤维、低脂肪饮食可控制血糖水平和能明显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促使血糖水平下降并有助控制体重。⑤食物血糖指数的高低与膳食纤维含量有密切关系,这也可能是膳食纤维的降糖机制之一。

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几乎所有的临床医师或营养师都建议病人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一般情况下,采用下列措施可达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目的:①在控制病人总热量的基础上,鼓励病人多进食含膳食纤维丰富的叶、茎类蔬菜和菌藻类食物如白菜、芹菜、菠菜、冬苋菜、蕨菜、豆芽、木耳菜、海带、紫菜、磨菇等;②主食少用精制食物,多用粗、杂粮如全麦片、标准粉、玉米渣、鲜玉米、荞麦面等;③用加有膳食纤维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代替精制食物,如用蘑芋面条,豆渣面条,荞麦面条、全麦粉面条代替普通精白粉面条;④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与富含糖类的食物混合食用,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数;⑤有条件者可每天食用商品膳食纤维制剂。

当然,膳食纤维并不是越多越好。正常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每天不少于20g,糖尿病患者则要求在30g以上,长期多于45g则可能影响一些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钙、镁、锌、铜、铁的吸收,而导致体内这些无机离子的负平衡。此外,机体对膳食纤维影响无机离子的吸收也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当长期、稳定的高膳食纤维饮食后,肠道的适应能力增加,吸收上述矿物质元素相对增多。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要求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膳食纤维摄取量的相对稳定,切忌大起大落。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较多。粮食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与加工的精度有关。如全小麦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为10.2%,加工后的标准粉含量为2.1%。特二粉为1.6%,而精加工后的富强粉仅为0.6%。蔬菜、尤其是茎叶类蔬菜含膳食纤维更多。表20-5列出了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表20-5 常见食物膳食纤维含量(g%)

由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所列膳食纤维不包括可溶性纤维,因此,表20-5食物膳食纤维含量仅指不溶性纤维。如果想得到膳食总纤维含量的数据,可通过折算系数大致计算出来。各类食物的折算系数如下:谷类为1.32,淀粉类1.69,干豆类1.80,鲜豆类1.54,瓜果类1.50,叶菜类1.80。

例如查食物成分表,得知每100g大米膳食纤维0.7g,其膳食总纤维应为0.7×1.32=0.92g。此数值是参考数值,因为所取系数是所有谷类食物的平均值。

(六)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供给要充足

无机盐、微量元素及大部分的维生素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这些物质是人体许多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需供给充足。

一般医学书籍都是强调糖尿病失代偿时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伍汉文等人除了研究糖尿病病人上述3种营养素的变化外,还研究了维生素、无机盐的代谢紊乱。他们发现:①糖尿病未控制时有钙、磷、镁、锌代谢负平衡。代谢负平衡表示这些物质在体内入不敷出,经控制病情后,代谢平衡均有明显的改善,有的恢复正平衡。揭示糖尿病控制好坏是影响糖尿病无机盐失衡的决定性因素,证实糖尿病负钙平衡主要是尿离子钙丢失所致。②无机盐慢性丢失会造成严重恶果。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失代偿时均有无机盐的丢失。不过病情越重者,无机盐丢失越严重。有人观察了一组病情较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14例,计算出每人日负钙平衡500mg,负磷平衡900mg。如果考虑身体含钙为体重1%,磷为1.5%,则成人体重60kg者的储钙量600g,磷900g。如果按此丢失的钙和磷量计算,且糖尿病病情总得不到控制。则1年内丢失钙30.4%,磷36.5%,就会发生骨质疏松;3年内损失所有钙和磷是会致命的,钙和磷除了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外,还参与许多生理作用,因此,缺钙缺磷会影响各种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其中包括影响神经、心脏、肌肉、内分泌、血管的功能和氧代谢过程,并因此发生各种并发症。③糖尿病饮食与无机盐缺乏。一般医学教科书和糖尿病专著在设计糖尿病饮食时都只着重于总热量,蛋白质量,脂肪和糖类量。伍汉文等人计算和实际测定了这种饮食的无机盐含量,发现其钙,镁和锌摄入量不足,未达到RDA(建议的每日供给量)的水平。这也是糖尿病病人缺无机盐的因素之一。④其他微量元素,包括铁、氟、锌、铜、钒、锡、硒、锰、碘、镍、钼、铬、钴和硅。微量元素在糖尿病的代谢如何,研究尚少。根据糖尿病所知的病理生理;多数营养素都呈消耗这一共同特点和前述的临床研究:钙、磷、镁、锌、维生素和氮(代表蛋白质)在糖尿病失代偿时均呈负平衡,则可以推论其他微量元素在糖尿病中也丢失。⑤糖尿病严重失代偿时丢失钠和钾。严重的糖尿病病人排尿增多,亦可伴有腹痛,恶心和呕吐。体液的丧失伴随钠、钾、氯和水分的匮乏。将发生失水、酸中毒和休克,应予积极的抢救治疗。

纠正糖尿病患者无机盐营养代谢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并稳定血糖,使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得以巩固,从根本上改善包括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在内的所有物质代谢异常。其次,要注意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使膳食中各种无机盐元素达到RDA所规定的水平或充分满足病人的代谢需要;例如为了提高膳食钙的摄入水平,每天应摄取适量的牛奶、豆制品或海产食物,膳食中的钙就很容易达到RDA所要求的水平,同样,注意适量的各类动物性食物的摄取,可保证铁、锌、铜及某些维生素满足病人代谢的需要。一般来说,糖尿病病情比较轻、血糖控制较好、无并发症的病人,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使饮食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基本上不会出现各种无机盐元素的缺乏,也就无须额外补充各种无机盐元素制剂。然而,对那些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尤其是血糖不稳定且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在积极治疗糖尿病,配合平衡膳食的同时,适量补充无机盐制剂对改善病人的无机盐负平衡是有好处的。我们曾观察过情况相同可作对比的两组病人,补钙或磷者,其钙、磷正平衡与生理功能指标的恢复要比不补充钙或磷组快一些和好一些。

补充无机盐制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病人的无机盐元素负平衡状况。但有时补充某种元素制剂是为了改善糖的代谢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如补铬有助于减肥,更好的利用胰岛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过程中需要铬,铬还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缺镁可能是形成胰岛素抵抗、糖类耐受不良和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只有出现缺镁症状或通过验血发现镁含量低时才需要补镁。缺镁症状有心律失常、神经疾病、体弱等。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人只能在医生监护下补镁。

无机盐广泛地存在一切动植物食物和水中,人体所需的各种无机盐都是通过食物和水所摄取的,但不同食物中所含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如动物肝含铁丰富,而牛奶则含钙较多。为了便于了解一些食物中无机盐的含量,我们从《食物成分表》中摘录了部分含无机盐丰富的食物,并标明每100g可食食物中该无机盐的含量(mg或μg)。

钠(mg):食盐(25 127)、味精(21 053)、酱油(5 757)、虾皮(5 057)、虾米(4 891)、牡蛎(1 744)、鸡肝(1 687)、叉烧肉(818)、香肠(2 309)、榨菜(4 252)、腐乳(2 460)、方便面(1 144)。

钾(mg):水浸海带(222)、紫菜(1 796)、鲜蘑菇(312)、菠菜(311)、红苋菜(340)、红萝卜缨(493)、蛇瓜(763)、银耳(1 588)、香蕉(256)、椰子(475)、白扁豆(1 070)、带皮蚕豆(992)、黑大豆(1 377)、黄豆(1 503)、虾米(550)、牡砺(1 261)、猪瘦肉(305)、马肉(526)、瘦羊肉(403)、红茶(1 934)。

镁(mg):黄豆(199)、带皮杂芸豆(349)、麸皮(382)、血糯米(258)、小麦胚粉(198)、紫菜(105)、南瓜子(376)、炒榛子(502)、虾米(236)、黑芝麻(290)、口蘑(167)、绿苋菜(119)、虾皮(265)、莜麦面(146)、黄玉米(96)。

钙(mg):臭干(720)、豆腐干(299)、黑豆(224)、素大肠(445)、云豆(349)、红萝卜缨(350)、黄花菜(301)、苜蓿(713)、荠菜(294)、牛奶(104)、奶酪(799)、浸海带(241)、罐头鲮鱼(598)、河蚌(306)、螺蛳(2 458)、虾皮(991)、芝麻酱(1170)、黑芝麻(780)。

磷(mg):西瓜子仁(818)、白芝麻(513)、南瓜子仁(1 159)、干贝(504)、葵花子仁(604)、蛏干(791)、鲮鱼[罐头(750)]、羊肉干(546)、海米(666)、奶豆腐(773)、奶酪(427)、鸡蛋粉[全蛋粉(905)]。含磷低的食物有:苹果(5)、梨(7)、葡萄[紫(10)]、冬瓜(12)、菠菜(9)、西红柿(2)、长茄子(2)、柿子椒(2)、鸡汤(20)、烹调油[植(10)]、猪血(16)、田鸡腿(7)、蛇(13)、炼乳(13)、鸡蛋白(18)、鹅蛋白(11)。

锌(mg):乌鱼蛋(71.2)、海蛎肉(47.05)、鲜扇贝(11.58)、蝎子(26.71)、马肉(12.26)、山核桃(12.59)、生松子(9.02)、羊肚菌(12.11)、口蘑(9.04)、小麦胚粉(23.4)。

铜(mg):麸皮(2.03)、大麦(0.63)、扁豆(1.27)、豆腐皮(1.86)、豆奶(5.57)、黄豆(1.35)、豇豆(2.1)、白蘑(5.88)、松蘑(10.03)、猕猴桃(1.87)、生葵花子(2.51)、羊肝(4.51)、鹅肝(7.78)、牡蛎(4.2)、泥蚶(8.13)、乌鱼蛋(11.5)、蛏干(2.05)。

铁(mg):鸡血(25)、鸭血(31.8)、猪肝(22.6)、瘦羊肉(13.7)、豆腐干(23.3)、黑木耳(97.4)、口蘑(19.4)、紫菜(54.9)、蚌肉(50)、蛏干(88.8)、牡蛎(23.9)、怀菊花(78)、红茶(49)、荠菜(5.4)、苜蓿(9.7)、水芹菜(6.9)、豆腐皮(30.8)。

硒(μg):黄豆(74.06)、淡菜[干(120.47)]、魔芋精粉(350.15)、松蘑(98.44)、牡蛎(86.64)、鸭肝(57.27)、鲜贝(57.35)、黄鳝(34.56)、鲮鱼(48.1)、虾米(75.4)、虾皮(74.43)、蛏干(121.2)。

铬:肝、牛肉、海藻、菌、啤酒、酵母、牡蛎、带皮的土豆、花生和花生酱、玉米油、干酪、糙米及麸糠。

与矿物质一样,糖尿病患者体内也存在维生素代谢的紊乱,总括而说,维生素被丢失,呈缺乏状态。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下述几种情况:①由于糖尿病失代偿时身体呈分解代谢亢进的状态,各种组织、细胞都呈耗损,存在细胞内外的维生素也是消耗多于贮存。病人若有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常有腹泻和吸收不良的发生,致使维生素自肠中丢失。多饮与多尿使维生素从肾脏丢失。糖尿病肾病使肾脏不能利用维生素D。因营养不良易发生肝硬化,肥胖者常有脂肪肝,影响肝功能而使维生素(A,D,K)的代谢及利用欠佳。糖尿病饮食治疗时,若只注意总热量、糖类和脂肪量的控制,而未注意到食物中维生素是否不足,则也是糖尿病人发生维生素缺乏的因素之一。②糖尿病病人若出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的症状或体征,则要用所缺乏的维生素的治疗剂量予以治疗。例如:儿童糖尿病病人若有佝偻病,要用维生素D治疗,同时服钙剂。若病人舌红无苔,感灼痛,或伴有口角发炎溃烂,则是B族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应予治疗。③伍汉文等研究了糖尿病患者抗坏血酸(AA,维生素C)的代谢。发现糖尿病患者在AA摄入量高于正常人时,血AA及脱氢抗坏血酸(DHA)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当AA摄入量与正常人相近时,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AA及DHA明显低于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尿总抗坏血酸(TAA)高于正常人;血AA及DHA与血糖浓度呈负相关。病程≥2年者血AA及DHA明显低于而尿TAA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有血管和(或)神经并发症者尿TAA明显高于无明显并发症者。上述资料说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维生素C自尿中丢失而缺乏。病程长者缺维生素C更明显,缺维生素C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因素之一。维生素C的作用广泛而重要。它是保证结缔组织正常结构所必需,也是维持免疫功能所必需。糖尿病人感染时宜给以治疗剂量的维生素C。糖尿病人易发生动脉硬化和各种微血管病变,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肾病、神经病变的基础,病人有这些并发症时亦可辅以维生素C治疗。④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或表现为四肢乏力、麻木、或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汗异常,心律失常,或表现为神经剧痛,其病机复杂。治疗是控制好血糖,给予B族维生素及扩张血管药。长期治疗方能见效。

人体不能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维生素,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不同的食物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植物脂肪中,而水溶性维生素则在谷类食物的胚芽、糊粉中及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为了便于选择食物时对其所含维生素有所了解,下面将分别列举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括号内的数据为每100g可食食物中某维生素的mg或μg数。

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视黄醇当量):猪肝(4 927)、鸡肝(10 414)、牛肝(20 220)、奶油(1 042)、鲜牛奶(24)、鹅蛋黄(1 977)。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有胡萝卜(668)、冬苋菜(1 158)、西兰花(1 202)、苋菜(352)、菠菜(487)、青豆(790)、枸杞子(1 625)等深色蔬菜、瓜果。

维生素D:沙丁鱼、鲑鱼及其他鱼类、特别是其脂肪和肝含维生素D最多。鸡肝、猪肝、奶油、黄油、蛋黄含量亦丰。日照非常重要、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促使皮下组织产生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E(mg):葵花子仁(79)、核桃(43)、小麦胚粉(23)、黄豆(19)、羊肝(30)、奶油(66)、鹅蛋黄(96)、鱼子酱(12)、豆油(93)、芝麻油(93)。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包心菜、大豆、番茄、橘子、米糠、蛋黄、动物肝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B1(mg):小麦胚粉(3.5)、大麦(0.43)、花豌豆(0.43)、葵花子仁(1.89)、黑芝麻(0.68)、奶酪(0.91)、鸡肝(0.33)、瘦猪肉(0.54)、标准粉面条(0.35)。

维生素B2(mg):麸皮(0.3)、小麦胚粉(0.79)、扁豆(0.45)、苜蓿(0.73)、松蘑(1.48)、羊肚菌(2.25)、金丝小枣(0.5)、杏仁(1.25)、羊肝(1.75)、猪肝(2.08)、鸡肝(1.1)、鸭肝(1.05)、奶酪(0.91)、鲜牛奶(0.14)、鸡蛋黄(0.33)、黄鳝(0.98)。

烟酸(mg):晚籼米(3.0)、麸皮(12.5)、黑米(7.9)、标准粉面条(3.1)、血糯米(4.20)、青稞(3.6)、小麦胚粉(3.7)、白玉米面(3.0)、黄豆(2.1)、青豆(3.0)、豌豆(2.4)、苜蓿(2.2)、口蘑(44.3)、黑木耳(11.34)、紫菜(7.30)、生花生仁(17.9)、羊肝(22.1)、猪肝(15)、火鸡肝(43)、蟹肉(4.3)。

维生素B6:正常、平衡饮食不会缺乏。

维生素B12:腐乳、肝中含量多。正常饮食不会缺乏,缺乏者多因胃肠疾病所致,口服维生素B12制剂无效,应予注射。

叶酸:新鲜菠菜、莴苣、芦笋、豆类、水果、菌类、肉、肝、肾。

维生素C(mg):花菜(61)、油菜苔(54)、枸杞菜(58)、芥菜(72)、白萝卜缨(77)、苜蓿(118)、油菜苔(65)、红小辣椒(144)、鲜枣(243)、猕猴桃(62)。

糖尿病饮食治疗时,由于摄入总量较少而使维生素的摄入不足,膳食纤维摄入的增加则可降低维生素的肠道吸收率;这些都是导致病人维生素负平衡的因素。因此多数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制剂的。如果有下列情况存在,一定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①全日膳食总热量少于5 858kJ(1 400 kcal)者;②严格的糖尿病素食者;③年龄>65岁;④糖尿病妊娠、哺乳时;⑤有神经、骨骼、肾脏并发症时;⑥代谢紊乱未很好控制和使用利尿药时。值得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的剂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长期、大量使用时易发生过量或中毒,因此可采用小剂量、长时间的方式进行补充,通常每天服用多种维生素2~3丸即可,待病人病情改善时减至每日1~2丸或逐渐减量停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