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耐药性是一类特殊的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内源或者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这种量胰岛素所应有的生物学效应。在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体内,内源及外源性胰岛素均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结果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耐药性是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机体对外源性胰岛素产生了耐药性,患者往往需要注射很大量的胰岛素方能将血糖维持在基本正常的水平。也就是说,胰岛素抗药性者肯定对胰岛素发生了抵抗,但胰岛素抵抗者不都是胰岛耐药性。
1.胰岛素耐药性主要是抗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可以说,胰岛素耐药性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胰岛素抵抗。几乎所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耐药性。个别患者胰岛素抗体的亲和力很强,结合容量很大,以至在其体内实际上已测不出游离胰岛素。拮抗外源性胰岛素的抗体常为多克隆抗体,这是拮抗胰岛素分子的不同部位所造成的结果。胰岛素抗体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可分为高亲和力与低亲和力等不同类型。即使是一位患者,胰岛素抗体水平在不同的时间也可有显著的不同。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不稳定,故胰岛素抗体的效价并不与胰岛素的需要量成剂量依赖性的相关关系。胰岛素抗体可降低游离胰岛素的量及其生物活性,使胰岛素作用的高峰延迟,因而可引起患者餐后的高血糖。
2.胰岛素抗体可使胰岛素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的代谢清除率下降,因此有一定抗酮体生成的作用。此外,又因与胰岛素抗体结合的胰岛素不规则地解离、释放,可造成空腹时的低血糖症。胰岛素抗体的存在,还可影响胰岛素的测定结果。造成胰岛素耐药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注射部位、血清、脂肪和肌肉组织对胰岛素降解作用的增强。国外有人报道,一组皮下注射3 000U胰岛素方能达到血糖满意控制的患者,改为静脉注射后仅用50~60U胰岛素。他们还发现一组具有胰岛素耐药性患者脂肪和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降解作用显著增强。另有报道说,2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腹腔给药后取得满意的疗效。这些观察对了解胰岛素耐药性的本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3.胰岛素抗药性是指在排除了饮食、运动、应激等原因后,成人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00U,或者14岁以下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5U,并持续48h以上者。据报道,有的患者最大胰岛素用量每天高达25 000U。实际上,这种患者不仅是胰岛素抗体水平及局部降解有问题,很可能还有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缺陷。
4.胰岛素耐药性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后自行缓解,亦可持续10余年之久。如因胰岛素耐药性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为了获得糖尿病的满意控制,必须进行处理。胰岛素耐药性的处理原则如下:第一,排除引起胰岛素需要量剧增的其他原因,如饮食、运动方面的问题。在明确胰岛素耐药性存在之后,应大胆增加胰岛素用量,每次加的量可较大,加量速度可较快。第二,选用抗原性较小的人胰岛素制剂或胰岛素类似物,或使用不易产生抗体的单组分胰岛素,以代替纯度较低的普通胰岛素制剂或者与人胰岛素结构差异较大的牛或猪胰岛素。第三,可能时改用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药或噻唑二酮等类药物,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但这类药物本身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只能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
5.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有少数人可发生胰岛素抵抗性,主要是产生胰岛素抗体。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2/3发生在胰岛素治疗后第1年。一旦发生耐药性后胰岛素日需要量可高于一般情况下的数十倍甚至更多。
所谓胰岛素抗体,人体在开始用胰岛素治疗的最初几个月内即可产生胰岛素抗体,约占胰岛素使用患者的90%。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影响胰岛素生物活性作用,当胰岛素抗体迅速增加时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6.胰岛素抗药性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病人在无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其他内分泌疾患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的需要量达到或超过200U才能使高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持续48h以上者称为特发性胰岛素耐药性。而当伴感染、酮症酸中毒、甲亢、库欣病、肢端肥大症、肝病、血色病、黑棘皮病等疾病时,胰岛素的用量达到上述标准者称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性。
7.治疗,可采用4种措施。
(1)更换剂型:过去由于牛、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分别相差3个和1个氨基酸,故牛胰岛素较猪胰岛素易产生抗体,当牛胰岛素发生抗药性时可换用猪胰岛素。近年来使用的人单组分胰岛素为一种纯制的半合成胰岛素,优于牛和猪胰岛素,当糖尿病患者对所用的牛或猪胰岛素发生抗药性时,可改用人单组分胰岛素。
(2)糖皮质激素:尽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致糖尿病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有较高胰岛素抗体水平的胰岛素抗药性患者的疗效较好。可给予泼尼松30~60mg/d或其他剂量相当的糖皮质激素,在几天之内胰岛素的需要量会减少。有效后泼尼松剂量可逐渐减少至5~10mg/d,作为维持量,并用至胰岛素减至最小量时停用。一般疗程为1~2个月,如果4周内胰岛素耐药性未得到控制或血糖进一步升高,则糖皮质激素必须停用。
(3)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均可选用。其作用机制,磺酰脲类除刺激B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肝糖原输出外,还能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从而增加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双胍类主要是通过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来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4)胰岛素增效药:如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见口服降糖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