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血糖反应 在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也最为重要。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对胰岛素较为敏感,在初用胰岛素或加量时应谨慎,避免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剂量已接近所需剂量时,1U胰岛素剂量的变化就可能引起低血糖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重者可致昏迷以至死亡,应注意有效预防、及时治疗。据报道,超过半数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过夜间发生低血糖症的病史,很多人是无症状性低血糖,这是因为夜间人处于平卧体位,而且是熟睡状态,不易感觉到低血糖症的发生。如果晚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量较大,凌晨3时是胰岛素作用高峰,而此恰为胰岛素抵抗的最低点,故此时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更大。目前用的人胰岛素可引起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机会较多,需特别注意。所以,凡注射胰岛素者,必须注意预防、及时发现、立即治疗和处理。人胰岛素作用时间及用法见表20-29。
表20-29 人胰岛素作用时间及用法
(续 表)
摘自《MIMS中国药品手册》第8卷第1册
(1)低血糖的常见原因:①1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②糖尿病消瘦者;③运动量增加;④食物中糖类含量不足,饮食减量或延迟进食;⑤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用量过大;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⑦垂体前叶功能减退;⑧极个别由于伴发胰岛B细胞瘤。
(2)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①症状与血糖降低的程度有关:当血糖降至3.9~4.4mmol/L时,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心悸、脉快、面部表情异常;当血糖降至2.8~3.9mmol/L时出现焦虑、头晕、出汗、流汗,共济失调;血糖降至2.2mmol/L则出现精神混乱、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②症状与血糖下降速度有关:速效胰岛素过量时血糖降低快,起初症状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代偿性活动加强,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手抖、无力、焦虑等症状。长效胰岛素过量时血糖降低速度较慢,其症状多由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复视、神经混乱、运动随意及昏迷、惊厥等。
(3)低血糖的防治:参见低血糖处理一节。
2.变态反应 主要是免疫病理学改变,因胰岛素是动物制品或制品不纯所致。基因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没有此种反应。
(1)临床表现:局部变态反应表现为注射局部及周围出现荨麻疹、红斑及皮肤瘙痒;周身变态反应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95%以上可自然消退。极个别出现过敏性休克,多数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出现,也可在注射后4~6h发生。
(2)治疗、抢救措施:①轻者应用抗组胺药物,重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②重者须调换制剂。可使用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或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③必须使用胰岛素者可采用脱敏疗法,脱敏疗法有两种。紧急脱敏疗法:开始给正规胰岛素0.001U皮下注射(将正规胰岛素4U溶于4ml生理盐水中,稀释10倍即得到每0.1ml中0.001U),如无反应,每15~30min加倍注射,至所需剂量。非紧急脱敏疗法:开始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0.001U,如无反应,每4小时1次,4/d,第1日的4次剂量每次加倍分别为0.001U,0.002U,0.004U,0.008U。第2日亦4次,剂量从0.01U开始,每次加倍即0.01U,0.02U,0.04U,0.08U。第3日4次,剂量从0.2U开始,每次加倍,即0.2U,0.4U,0.8U,1.6U。以后递增至需要量。如中断治疗后,可能再发生变态反应。④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速给肾上腺素0.25~1.0mg皮下注射,继而给予氢化可的松100~300mg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500ml中静脉滴注。
3.视物模糊,屈光异常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感觉视物模糊,是由于治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度下降,产生远视。但此变化是暂时性的,能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这种折光性能的改变多在2~4周内自然恢复。
4.胰岛素水肿 大剂量胰岛素注射偶可引起外周组织水肿,特别是在代谢控制较差的患者迅速得到纠正之时。胰岛素水肿多见于面部,亦可发生于四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一般可自行缓解,必要时使用利尿药。
5.脂肪萎缩及皮下结节
(1)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节:多见于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或PZI(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初治的数周内,是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
(2)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形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故须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张培毅 庞艳波 靳建亚 张 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