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再次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支持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患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降低餐后高血糖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2.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死亡和所有死亡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威胁。前瞻性糖尿病干预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和总死亡率的危险因子。

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餐后高血糖不仅是2型糖尿病最早出现的葡萄糖紊乱异常,也是决定HbA1c控制好坏的预测指标。现已明确,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

(一)餐后高血糖对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已在多项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尽管空腹血糖水平正常,餐后2h血糖为10.8mmol/L的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正常人增加了3倍。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结果也证实,随HbA1c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增加,由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使HbA1c降低0.5%~1.0%,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降低45%。除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其他微血管并发症也有类似的作用。通过对病程超过25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并发症长期观察,Mohan等报道,餐后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肾小球高滤过是糖尿病肾病的前驱症状,对Pima印地安人的研究发现,IGT的病人肾小球高滤过发生率增加。在一项人群调查中,Beghi发现2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以及病程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升高有关。由此可见,餐后高血糖至少和空腹血糖一样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对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同样至关重要。

(二)餐后高血糖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近年来,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再次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支持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患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降低餐后高血糖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1.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檀香山心脏研究对8 000多名45~70岁的男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其目的是了解50g葡萄糖负荷后1h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糖负荷后1h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呈明显的正相关。血糖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在8.7~10.5mmol/L的病人CVD的发病率是负荷后血糖低于8.0mmol/L病人的2倍。一项英国的糖尿病调查报告,在餐后血糖介于6.7~10.0mmol/L的病人中,主要CVD(包括明显的心电图改变或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17%,而餐后血糖低于6.7mmol/L的病人仅为9%。临床荟萃分析了20项临床试验,包括了95 783例患者,年龄从20~84岁,平均随访年限12.4年,结果肯定了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餐后血糖升高,而不是空腹血糖受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水平被认为是比HbA1c更好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糖负荷后高血糖影响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内膜增生和血管再狭窄。尽管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前血管的各项指标相同,但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半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在FBG正常(<6.1mmol/L)的情况下,糖耐量异常组的病人冠脉内膜增生和血管再狭窄的程度均比糖耐量正常组的病人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纯的糖负荷后2h高血糖能加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内膜的增生。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RIAD研究对582例,年龄在40~70岁,有糖尿病危险者进行OGTT及超声波IMT检查,观察FPG及OGTT后30,60,90和120min血糖以及血糖峰值,OGTT曲线下血糖面积以及HbA1c与IMT的关系。结果认为糖负荷后2h血糖,而非FPG和HbA1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IMT的程度高度相关。Hoorn研究证实了老年糖尿病病人(多为餐后糖尿病)和IGT病人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7%的非糖尿病者踝肱血管的压力指数低于0.9,而IGT病人占9.5%,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占15.1%,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占20.9%。Logistical回归分析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显示2h餐后血糖水平同样是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死亡和所有死亡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威胁。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血糖是重要因素之一。前瞻性糖尿病干预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和总死亡率的危险因子。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 mmol/L,通过葡萄糖负荷试验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而确诊的无症状糖尿病病人,死亡的危险性较正常人增加2倍。在Hoorn研究中,老年病人没有糖尿病史,糖负荷后2h血糖水平和死亡的危险性相关。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欧洲诊断原则协作分析(DECODE)是目前最大的试图回答是否餐后高血糖为心血管死亡和所有死亡的危险因素问题的研究。DECODE研究涉及欧洲13家医学中心,有25 364例患者入选,年龄17~92岁,随访10年(中位数7.3年),所有原因(包括所有原因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经年龄、医疗中心、性别、胆固醇、BMI及收缩压和吸烟校正后,与负荷后高血糖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空腹血糖相关的死亡危险经与负荷后2h血糖调整,危险性明显下降,不再有明显意义。而负荷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超过空腹血糖,在任何空腹血糖水平条件下,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随着负荷后2h血糖的升高而增加。对负荷后血糖高于11.1mmol/L的患者,负荷后2h血糖降低2mmol/L,便可预防28.8%的患者发生猝死;对负荷后血糖高于7.8mmol/L的患者,可预防20.5%的患者发生猝死。另一项研究是芝加哥心脏研究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评估冠心病的致死率与负荷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对12 000名男性长达22年的跟踪观察后发现,无症状高血糖病人与正常糖耐量个体相比,冠心病致死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诸如年龄、吸烟、血压、胆固醇水平后这种差异仍然十分明显。Oslo研究提示,非空腹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病人致死性中风的预测指标,餐后血糖每增加1mmol/L,该危险性增加13%。糖尿病干预研究(DIS)也显示,餐后高血糖而不是空腹高血糖是心梗和心脏性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