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玻璃体病变

糖尿病玻璃体病变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玻璃体出血 糖尿病患者因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或玻璃体内新生血管破裂,血液聚积于玻璃体腔内,而发生玻璃体出血。这类出血占自发性玻璃体出血的34.1%。在糖尿病控制良好时,可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术,以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不适合做玻璃体手术的病例,可行周边部视网膜冷冻术,凝固部分视网膜组织,减少耗氧量,以减少新生血管的增殖。

【临床表现】

1.玻璃体闪辉症 一般无症状,可在眼底检查时发现,玻璃体中漂浮着许多分散的白色球形或盘状小体,状若雪球,在玻璃体前部或中部较多,可随眼球轻微移动,但不下沉。组织化学检查证明结晶物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等。一般无需治疗。

2.玻璃体混浊 糖尿病视网膜脉络膜炎时,炎症细胞进入玻璃体,造成玻璃体混浊。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视力可不同程度下降。检查:玻璃体内星状、片状、条状漂浮物。混浊可随炎症的好转而逐渐吸收,亦可发生玻璃体液化,若混浊浓厚可机化成致密的纤维膜,收缩后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3.玻璃体出血 糖尿病患者因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或玻璃体内新生血管破裂,血液聚积于玻璃体腔内,而发生玻璃体出血。这类出血占自发性玻璃体出血的34.1%。少量出血时,患者不易察觉,或仅有飞蚊症,检查可无阳性发现。中等量出血时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视力下降,可见玻璃体内浓厚的黑色条状混浊。大量出血时患者视力严重减退,可仅存光感,眼底无红光反射,超声波检查见玻璃体内低度到中度振幅的散在回声。

玻璃体病变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改变,眼底血管病变、脉络膜病变等都可有上述改变。

【治疗】 自行吸收需经4~6个月的时间,一般在活动出血过后5~7d可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以促进积血吸收。有报道用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效果较好。在糖尿病控制良好时,可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术,以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不适合做玻璃体手术的病例,可行周边部视网膜冷冻术,凝固部分视网膜组织,减少耗氧量,以减少新生血管的增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