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电节律紊乱综合征是指胃的肌电(胃电)活动节律异常。现已证明人的胃起搏点位于胃体中部上1/3区域,此处的内在电节律比胃的其他部位要高,并证明该区域有起搏点细胞存在,这些起搏细胞位于纵肌、环肌交界部位和内层环肌黏膜下一侧,称作Cajal间质细胞。这是一种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特征,该细胞具有自发电活动,可以产生电节律。这种电节律经胃体、胃窦向幽门方向传播,愈近幽门其传播速度愈快,在胃体为0.1~0.2cm/s,至胃窦达1.4~4.0cm/s,波幅越近幽门也越高,其频率在人为3/min,凡<3min或>3/min,均认为是节律异常,临床上出现恶心、早饱、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称为胃节律紊乱综合征。
【病因与诊断】 引起胃节律紊乱的原因可能多种,糖尿病内脏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生与高血糖、病程长或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有关,此外胃的手术、胃癌、胃肌本身的病变或者神经、体液和其他调节因素受损时,均有可能破坏胃肌电的正常活动而引起胃电节律紊乱。
胃电图检查是诊断胃电节律紊乱的惟一方法。根据胃电图(EGG)记录可将节律紊乱分为:
1.胃动过速 胃动过速是指慢波电位频率一般高于3/min,有的为6~13/min。发生部位多在胃窦部。胃动过速是由于起搏点频率明显加块,平台电位下降或缺乏,使峰电位不能产生,导致不能引起胃肌收缩或远端胃窦存在异位起搏点,且不受正常起搏点控制,使慢波电位从远端胃窦向近端胃体反向逆行传播,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反流等症状。见于胃轻瘫(糖尿病性、缺血性)、假性肠梗阻、妊娠恶心与妊娠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术后(回肠术后、胆囊切除术后、R-Y吻合术后)、神经性厌食、药物(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吗啡)。
2.胃动过缓 胃动过缓是指胃肌电频率为1~2/min,是指慢波电位少于3/min的慢波节律,一般出现在胃体或胃窦。糖尿病、妊娠呕吐、假性肠梗阻、特发性胃轻瘫、消化不良运动障碍型等疾病均可发生胃动过缓。
3.快速节律失常 慢波频率3.7~9.9/min,节律不规则,是空腹节律和胃动过缓混合的一种表现。
4.无节律 慢波频率为0,持续40s,称无胃电节律或电休止。见于妊娠呕吐,尔罗特Ⅰ式或尔罗特Ⅱ式术后胃轻瘫和全胃切除术后。胃电节律紊乱可导致胃肌收缩无力,带有动作电位的胃运动消失,胃内容物潴留,胃排空延缓。
常用的胃肠道X线检查、内镜检查对胃节律紊乱无诊断价值,但可了解有无胃肠器质性疾病。因此,当遇到诉有恶心、腹胀、早饱、体重减轻、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患者时,又有糖尿病病史,就应想到有胃电节律异常的可能。此时应先做胃电体表记录,必要时用经口吸附电极法。胃的排空检查可以用来估计这些患者胃的运动功能状态。
【治疗】 由糖尿病所致者主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或防止周围神经病变加重。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维生素B族治疗。有症状时,劝患者进流食、软食、低脂饮食。根据症状予以对症处理。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双向调节药可考虑应用,4/d,每餐前15~30min和就寝时服用,效果较好,使不少患者避免了手术,或手术后仍有症状时,加用此药后,消除或改善了症状。对药物效果不佳者,应选用胃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