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与胆结石

糖尿病与胆结石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同时收缩胆囊和松弛OS,将大量胆汁运送至十二指肠。糖尿病时CCK及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分泌减少或释放迟延,致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空时间延长。糖尿病时自主神经病变和肠道激素改变,致使OS松弛不全,引起胆汁排空迟延,易于引起胆汁流障碍,导致结石形成。根据临床表现,胰胆管解剖正常,又缺乏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可考虑SOD的诊断。然后再使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藉胆汁将胆管内结石冲出。

【发生机制】 糖尿病时由于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排空时间延长、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等,致使胆石病发生率增加。

1.胆囊收缩功能减弱 胆囊收缩素(CCK)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肽,诱发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OS)松弛。通过同时收缩胆囊和松弛OS,将大量胆汁运送至十二指肠。糖尿病时CCK及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分泌减少或释放迟延,致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空时间延长。

2.Oddi手括约肌功能紊乱 进餐后Oddi括约肌开放,胆汁可顺利地进入十二指肠。糖尿病时自主神经病变和肠道激素改变,致使OS松弛不全,引起胆汁排空迟延,易于引起胆汁流障碍,导致结石形成。

【诊断】

1.糖尿病病史与症状。

2.右上腹痛、饱胀、对脂肪食物不耐受等。

3.结石形成于胆囊部刺激胆囊黏膜引起急性、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不适,厌食油腻,可突然发生胆绞痛,或过去有急性发作史,部分胆囊结石可以一直无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即所谓无声结石。

4.B超提示胆囊结石团块强回声伴声影。敏感性92.3%~98.6%。

5.CT表现为高密度影,CT值常>60Hu,可有靶征或双月征,胆管壁增厚及强化,胆管常扩张。

6.MRI影像T1WI上可显示低信号强度的结石影,T2WI上显示高信号强度的胆汁与低信号强度圆形、不规则型结石,胆囊壁水肿时T1WI上信号强度,T2WI上高信号强度,囊壁增厚。

间隔数周或数月加重,常伴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根据临床表现,胰胆管解剖正常,又缺乏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可考虑SOD的诊断。对抗酸药、H2受体阻滞药、促动力药物和抗胆碱能类药物缺乏治疗反应,提示胆道和胰管排空受阻现象诊断基本成立。如能做核素闪烁扫描、ERCP及脂肪酸超声等检查,可提高确诊率。Oddi括约肌压力可能升高(正常10~15mmHg),收缩振幅增大,收缩频率增快(正常为2~8/min)。

【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松弛胆道平滑肌药物。可用硝酸盐制剂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也可用钙离子拮抗药,如硝苯地平、硫氮

酮。主要是病因治疗,即治疗结石,包括胆囊切除术、体外震波碎石、口服溶石治疗、灌注溶石等。

中医中药治疗:

(1)中药疗法:中药有改善胆道功能、控制感染、利胆排石等多种疗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利胆、通里排石等法。方剂组成多以金钱草、茵陈、木香、枳壳、大黄为主,随证加减。

(2)总攻疗法:其原理为先利胆,促使Oddi括约肌收缩,引起暂时性“胆道内高压”。然后再使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藉胆汁将胆管内结石冲出。其适应证为:①胆总管结石,直径≤1cm;②胆管下端无狭窄;③肝管及肝内胆管多发性小结石;④手术后肝胆管内残余结石;⑤直径<0.5cm的胆囊结石,胆囊排空功能良好者。本法主要分3个步骤:首先是以中药使胆汁排出增加。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为主,方以排石汤5号或柴胡疏肝汤加减;肝胆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利胆为主:方以排石汤6号或茵陈利胆汤加减;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为主,方以疏肝和胃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生津利胆为主,方以生脉散加减。第二步治疗经上述中药治疗后应用药物将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收缩,使胆汁暂时潴留、胆囊胀大、胆压增加,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一般40min),最后第三步用利胆药物、电针等开放括约肌,收缩胆囊,大量利胆,在胆管压力突降,胆汁大量排出的过程中,将胆管内结石一举攻下,或加速排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