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科常用支具使用法

骨科常用支具使用法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科常见的支具有围腰、围领、Halo-Vest、脊柱矫形器、外固定架等。支具实际上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因此对支具的使用和护理方法,骨科护士应该有所了解,以便保证使用支具病人的舒适和安全,而且要使支具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和功能。②在应用颈部支具期间颈部支具的使用有利也有弊。用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

支具是暂时或长期的利用机械力学上的合理结构用于支持肢体,矫正畸形或辅助病残肢体,以利于肢体恢复而发挥功能。骨科常见的支具有围腰、围领、Halo-Vest、脊柱矫形器、外固定架等。支具实际上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因此对支具的使用和护理方法,骨科护士应该有所了解,以便保证使用支具病人的舒适和安全,而且要使支具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一、围 腰

腰部矫形器可分为硬性、半硬性和软性3种。其中软性的脊柱矫形器是指以帆布、网状尼龙布或其他弹性布为主要材料,内加弹性支条增强制品,俗称软围腰或围腰。

图1-52 围腰

图1-53 围腰

1.适应证 围腰(图1-52,图1-53)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腰部骨性损伤,以及急慢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并缓解因以上原因引起的腰痛症,促进疾病的尽早康复。

2.临床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和作用原理 由于胸腰骶椎尤其是腰部的常见疾病很多,发病程度亦不同,因此针对各类疾病的不同阶段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合适的围腰是十分必要的。

(1)主要作用:限制脊柱的运动,减轻脊柱的承重。

(2)作用原理:利用内加支条增强的弹性材料裹住躯干,给骨和软组织施加一定压力,提高腹腔内压,借以减轻脊椎及其周围肌肉的体重负担,并且限制脊柱运动,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3.长期佩戴围腰的副作用和护理方法 佩戴围腰可以帮助腰部损伤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但在另一方面,围腰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也不可否认。

(1)不良反应:①长期应用会使一些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从而对围腰产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依赖性。②长期使用固定性强的围腰,还可能引起部分关节挛缩,阻碍脊柱运动。③当某部位被固定后其他部位的运动性会有代偿性的增强。

(2)护理要点:①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强度的围腰。②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使用时间。③穿用期间,应适时地脱下围腰进行适量针对性锻炼,如等角度运动练习,但须在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④可以根据疾病康复或缓解程度,及时换穿强度更小的围腰或中止围腰的穿用。

二、围 领

围领(图1-54)应用较广,因其制作较简单,用普通硬板按颈部的高度和周径剪裁成带状,其外面套以针织物品,两端按装接成布带即可制成。白天戴上,休息时可除去。

图1-54 围领

1.适应证 围领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合适。所有的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最好坚持使用颈部支具固定,特别是颈椎手术后病人必须使用,颈椎手术后一般需佩戴颈围领2~3个月。

2.围领在临床中的主要作用

(1)使颈部肌肉休息。

(2)将颈椎适当固定制动。①可限制颈部做过度活动,减少颈椎退行性变,形成的压迫物与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颈脊髓之间的相对摩擦,减少椎间关节的创伤性反应,缓解和改善椎间隙的压力状态,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减少继续损伤及劳损。②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及损伤的修复。③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

3.围领在临床中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护理方法:对于颈椎病病人来说,除卧床休息外,颈部的固定制动在病人的非手术保守治疗期间,是处于第2位的基本保守治疗措施,护理也非常重要。

①首先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围领:围领的大小是否合适是以高度来确定的,即颈椎中立位(正常直立位)围领的上缘接触下颌,下缘接触胸骨,带上后颈部不能进行屈颈(低头)动作为宜。

②仍提倡颈围领保护与卧床休息、理疗、牵引、消炎止痛药物及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中药及局部外用药物等配合治疗护理。

(2)注意事项:①长期使用围领也可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症状严重时不妨短时间应用,在症状逐渐减轻后应当及时去除。其他时间若无不适,则不必经常戴用,应让颈部肌肉有适当的锻炼机会为妥。②在应用颈部支具期间颈部支具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固定作用比较可靠,缺点是削弱了颈部肌肉的锻炼机会。长期应用者要经常进行一些医疗体育锻炼,以使颈部肌肉恢复肌力。③佩戴围领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平常我们说话以及吃饭时,头颅是不动的,依靠下颌的上下活动来完成说话及咀嚼的功能。而颈部支具是通过对下颌的固定来达到固定头颅及颈部的目的,因此戴了颈部支具以后,说话和吃饭的时候,由于下颌被固定,导致头颅频频的屈伸活动,反而增加颈椎的屈伸活动,对于颈部的休息和保护是不利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应当摘下颈部固定支具,说话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张大口,对于那种固定比较牢靠的颈胸支具,尤其应当注意。

三、Halo-Vest架

Halo-Vest架(图1-55)由头环、背心、支撑杆、横杆、头环支托5部分组成。头环和支撑杆为铝合金制品,颅骨固定钉为不锈钢制品,钉头为圆锥形,圆锥的顶角为40°,背心为低温塑料制品。

图1-55 Halo-Vest架

1.适应证

(1)各种颈椎不稳定型的骨折脱位的牵引固定治疗。

(2)各种颈椎不稳定损伤的手术内固定的术后外固定。

(3)个别颈椎疾病的辅助治疗如:颈椎畸形矫正术后,颈椎结核。

2.治疗方法 病人可以在坐姿下安装Halo-Vest架,急性损伤或瘫痪的病人应用仰卧位。头环的前方两个颅骨钉应定位在眉弓的外1/3处的上缘,后方两个颅骨钉要求不高,以牢固为准。消毒后在颅钉固定点做局部麻醉,然后将颅钉用T形专用扳手拧入皮肤,应同时将呈对角线位置上的两个颅钉拧紧,再拧另外两个。颅钉的松紧度应以头环不能再移动、病人感到头颅有明显的紧箍感为宜。新鲜颈椎脱位则先装上头环做颅骨牵引,使脱位得到复位,然后再装上背心及连接杆,Halo-Vest固定后,根据病人情况行颈椎手术。

3.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对该项治疗疗效不清楚,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使患者了解Halo-Vest架的作用、疗效,从而消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用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

(2)生活护理

①正确卧姿:Halo-Vest架患者应卧硬板床,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保持脊柱中立位,每班检查受压皮肤情况,防止压疮。

②正确坐姿:无脊髓损伤的病人术后第2天训练坐姿,坐位时保持脊椎中立位,不驼背,忌过分低头、仰头,坐凳忌过高或过低。

③站姿:应遵循卧-坐-站的步骤,以避免突然站立导致平衡失调,每步骤间隔5~10min原则。

④走:术后行走时保证躯干中立位,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日递增,忌过分低头或仰头。

(3)头发的护理:颅钉穿刺处头发要定时剪除,洗头时避免浸湿Halo-Vest内侧,不可使用染发剂等对皮肤有刺激性的物品,洗头后用酒精棉签清洁消毒颅钉周围皮肤。

(4)皮肤的护理:由于牵引固定时间较长,应保持皮肤和背心内衬清洁,定时擦浴,毛巾尽量拧干。擦洗时一般不要清洗剂,以减少皮肤刺激,皮肤上避免涂搽擦粉剂、油剂等物质。每次擦洗完毕要将内衬及皮肤用吹风机吹干,防止压疮。

(5)饮食的护理:为保证Halo-Vest架在2~3个月内合体,应注意保持体重。由于体力消耗、睡眠质量差等可引起体重下降,应嘱咐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食物,适量补充钙剂,防止骨质疏松,并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6)睡眠护理:由于Halo-Vest架固定,患者睡眠时不能取得舒适体位,而使睡眠质量下降。应在头、枕间及患者身后垫软枕以使卧位舒适,并保持病室安静,适当延长午睡时间。

(7)颅钉眼的护理:①保持颅钉孔清洁、干燥,每日用75%乙醇清洁消毒颅钉刺入部位皮肤,每日2次。②有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消毒,如钉眼处有血痂形成须及时清除,颅钉周围不要涂抹油类、膏类抗生素,保持头部清洁,预防感染。③密切观察颅钉处有无脑脊液外漏,如有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位置,并适当处理原针眼,预防颅内感染。

(8)颅钉松动、滑脱的预防:每日清洁颅钉时检查颅钉有无松动,固定带有无脱扣及固定带松紧是否适宜。在搬运患者时,切忌拉拽支架,应双手伸入托起患者,协助患者轴线翻身。

4.功能炼锻 患者颈部制动稳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每次锻炼前先检查Halo-Vest架的稳定性及牢固性,螺钉是否松动等。

(1)被动运动:四肢瘫痪的患者每天做肩、肘、腕和手指的被动活动及髋、膝、踝、脚趾的被动活动,每关节一次活动20~30次,每日3次,由上到下,由小幅度到大幅度进行活动,保证在神经恢复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2)主动运动:瘫痪肢体一旦开始康复,应鼓励患者增加主动活动量。活动的基本原则由简单到复杂,运动范围由小到大、由床上到床下进行活动。

四、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EFDs)固定牢固,能够同时对骨和软组织损伤提供治疗,并且可以提供广阔的观察位置便于伤口清创和消毒。同时外固定架可在局麻下完成,从而减少了全身麻醉并发症的危险。而且在其他固定方法不适用的时候,本方法可使骨折获得坚强的固定,常用于严重的开发性骨折。不仅如此,外固定架还可以实现骨断端的动态加压与牵张,从而加速骨折愈合和进行肢体延长。

(一)用途及适应证

随着设计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EFDs不仅被公认为是治疗骨折的标准方法之一,而且其应用使一些难以处理的骨折,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等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避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诸多并发症。EFDs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和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可靠,而且固定刚度可以调整,能满足关节功能活动的需要,使治疗与肢体功能康复能同时进行,为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 此类患者多由车祸或其他突发暴力致伤,事发突然,疼痛加上对手术的恐惧、对骨折预后和致残的担心,可产生烦躁、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疏导和鼓励;以和蔼的态度接近患者,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使用EFDs的必要性、普遍性和其优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整复固定前的注意事项、固定方法、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使患者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稳定患者情绪(用图片向患者讲解更能起到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总之,医护人员应尽力帮助患者和家属接受现实,建立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积极的心态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2.术前准备 手术方案确定后,立即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在保护伤口的前提下做好常规皮肤准备。

3.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必要时可借助EFDs将伤肢悬吊,促进肢体肿胀消退。搬动患肢时,应托扶骨折上下端,避免出现剪切力。查看患肢时要注意防止被服钩拉外固定针,必要时可用铁丝等物编制的护架罩于患肢上支撑盖被。应将螺纹杆和固定针裸露的锋利端用橡皮膏缠绕,防止划破衣物、被单,以及患者或他人的肢体皮肤。注意保持EFDs的清洁,定期检查固定针与EFDs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并随时拧紧各螺母。用支具或托板防止足或腕下垂,避免患肢长时间处于不良肢位,造成关节挛缩畸形。

(2)神经、血管与肌肉、肌腱损伤护理: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比较少见。由于复杂四肢骨折患肢渗血多,肿胀明显,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肢的血运和神经功能,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温度、感觉、运动等情况。内固定针穿越肌肉或肌腱可使之损伤,并限制肌肉舒缩活动,还可能导致肌纤维或肌腱断裂(这与穿针时关节是否处于功能位有关)。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要及时提醒患者应避免快速行走和不适当的屈伸关节,以免拉伤肌肉。

(3)针道护理:针道护理是EFDs治疗肢体骨折术后护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外固定后5~7d内,针道处有少量血性或浆液性渗出为正常现象,护士应每日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针孔2~3次,及时更换敷料,清除分泌物。如针孔分泌物增多或有感染征象时,应减少活动,停止功能锻炼,抬高患肢,保持针孔引流通畅,及时换药,保持针道处皮肤清洁干燥。如发现针孔处皮肤有张力,应及时行减张切开,消除钢针对皮肤的压迫。每次消毒清理针孔时,须将局部结痂样物彻底清除,否则会阻碍针道分泌物排出,导致引流不畅,继发炎症反应。针道感染是EFDs固定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针道无菌性炎症反应和针道细菌性感染,前者表现为针道口肿胀渗液,但细菌培养阴性,仅局限于表浅组织;后者针道口分泌物增多,呈脓性,细菌培养阳性,局部软组织存在红、肿、热、痛,并且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针道感染的诱因包括固定针松动、急性感染、针周围软组织过多活动、针周围分泌物积聚等,护理不当也是常见原因。固定针松动是晚期继发感染的常见原因,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固定。

(4)预防骨折延迟愈合与患肢短缩:延迟愈合与患肢短缩是使用外固定时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与EFDs的选择、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或良好复位、创面是否及时修复有关。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遵医嘱按时督促和协助患者做X线检查,在功能锻炼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患肢短缩,要协助医生调整内固定针和调节螺母,对骨折断端进行侧方、轴向加压使骨折断面紧密接触促进骨折愈合或牵拉延长骨断端纠正短缩畸形。若仍不能纠正应酌情再次手术治疗。

(5)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强负重、步行能力为主。EFDs术后应力争早期进行患肢锻炼,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功能锻炼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促使骨折正常愈合。术后第1天即可做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关节的伸屈锻炼,一般每日2~3次,每次15~30min。康复的要点是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锻炼方法,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克服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练。锻炼应根据骨折不同时期、骨折端稳定性、软组织的肿胀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等循序渐进地进行。整个锻炼过程应严格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禁止做强力的被动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

(6)出院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根据病情患者可出院回家休养。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根据情况每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强调个人卫生,保持针孔清洁干燥,防止针道感染;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护士制定家庭护理手册,方便患者。

(7)老年和未成年患者的护理:对老年或未成年患者,除上述护理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老年人骨折卧床后,容易出现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障碍,要向患者家属事先认真说明,让他们一起协助护理,从关爱的角度防止或延缓出现此方面的问题;②大便干结也是老年人骨折卧床后的烦恼,要预见地指导患者的饮食和口服润肠通便药物;③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防压疮护理和定时拍背促进排痰,鼓励患者适当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④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肢体骨折外固定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积极的关爱和解释可以消除患儿的心理恐惧;⑤老年肢体骨折患者往往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耐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从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和便于护理的角度选择EFDs治疗,术后更加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防止意外和针道感染至关重要。

五、脊柱矫形器

脊柱矫形器是用于整体或部分躯干、头、颈和其间关节的矫形器。脊柱矫形器主要用于减轻脊柱局部疼痛,保护病变部位免受进一步损伤,支持麻痹的肌肉和预防、矫正畸形。按照其功能,脊柱矫形器可分成固定性脊柱矫形器和矫正性脊柱矫形器两大类。

1.适应证

(1)脊柱侧凸(Cobb)角为20°~45°,且骨骼未发育成熟以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4岁以下的少女为数较多);

(2)先天性脊柱裂、先天性半椎体、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引起的脊柱侧凸;

(3)需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凸严重者(Cobb角>45°),术前穿戴矫形器用于防止畸形的发展。

2.矫正原理

(1)通过提供躯干的支持力使腹内压增加,从而减少脊柱及其肌肉、韧带的纵向负荷;

(2)通过对躯干运动的限制,即依靠矫形器的“三点力”作用,随时提醒患者注意而减少脊柱的运动;

(3)通过被动和主动的矫正力来改变脊柱的对线关系。

3.副作用及预防

(1)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脊柱矫形器在增加腹内压和对脊柱活动限制同时,因躯干直立的肌肉活动量的减少,可导致肌力减退,甚至肌肉萎缩。所以在使用矫形器时应同时进行体育锻炼,应及早逐渐停止使用矫形器。

(2)肌肉紧张和挛缩:长期固定不动可能出现进行性肌肉、筋膜和韧带的纤维性病变后遗症,应在固定同时加强锻炼。

(3)心理上的依赖性:患者从心理上对脊柱矫形器的依赖性可随着身体上的依赖性的增加而增加。当所采取的治疗措施超过了病情的需要时,更加容易出现依赖性。解决办法是终止不必要的治疗。

(4)症状加重或隐匿疾病的发展: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均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如增加活动部位存在隐匿病变,会使病情加重,诊断正确是先决条件。

(张晓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