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最好的恢复办法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最好的恢复办法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2.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通过多导睡眠图来做出。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某些护理措施时则应将活动安排尽量间隔90min,以减少患者经常醒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SAS患者在每晚7h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大于或等于5次/h。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SAS分类见表12-0-1。

表12-0-1 SAS分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OSAS 多数有神经系统或运动系统的病变,如Ondine curse综合征、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膈肌的病变、肌强直性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

2.CSAS 多数有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狭窄的病理基础,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引起鼻部狭窄;咽部狭窄,如扁桃体肥大、咽部松弛、腭垂(悬雍垂)过长等,舌体肥大、舌根部肿瘤、舌后坠等引起咽腔狭窄;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小颌畸形等;肥胖。小儿多由于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引起。

(二)主要危险因素

1.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

2.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3.性别:男性患病者明显多于女性。

4.家族史。

5.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6.长期大量吸烟。

(三)发病机制

见图12-0-1。

图12-0-1 SAS的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不困难,症状典型,而且主要的危险因素相对明显,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有白天和夜间的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大声、习惯性打鼾;目击的呼吸暂停;夜间唤醒;睡眠期间的窒息发作;夜尿;不能恢复精力的睡眠、晨起头痛;白天过度嗜睡;交通或和工作相关的事故;易激怒、记忆力差、性格改变。

(二)诊断

1.一般诊断流程 见图12-0-2。

图12-0-2 一般诊断流程

2.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通过多导睡眠图来做出。当患者在睡眠时,记录各种信号,包括脑电、眼动、肌电、呼吸气流、呼吸努力、动脉氧饱和度、鼾声、心电图、下肢肌电,根据这些记录,评测呼吸暂停、低通气和与鼾声相关的微觉醒等。

诊断标准如下。

(1)推测诊断:病史、体征和入睡后观察15min以上。

(2)明确诊断:多导睡眠图(图12-0-3),包括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心电图、鼻和口腔气流、胸腹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

图12-0-3 多导睡眠图

(3)其他检查方法:X线、CT、MRI、鼻咽镜。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分度:见表12-0-2。

表12-0-2 SAS的病情分度

三、治疗原则

1.减少危险因素的治疗 对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应积极对症治疗。降低血压,消除心率失常,控制血糖。纠正引起OSAS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如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2.一般性治疗 对每一位OSAS患者均应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包括减肥、控制饮食和体重、适当运动;戒酒、戒烟、停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OSAS的药物;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3.口腔矫治器 适用于单纯鼾症及轻度的OSAS患者(AHI<15次/h),特别是有下颌后缩者。对于不能耐受CPAP、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可以试用。禁忌证是患有颞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优点是无创伤、价格低;缺点是由于矫正器性能不同及不同患者的耐受情况不同,效果也不同。

4.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 包括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经口鼻CPAP最为常用(图12-0-4)。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即为重叠综合征,有条件者可用BiPAP(表12-0-3)。

图12-0-4 CPAP

表12-0-3 BiPAP的原理及适应证

图12-0-5 pillar生物钉手术

5.外科治疗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按“两步走”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国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及其改良手术,如pillar生物钉手术(图12-0-5),但是这类手术仅适合于上呼吸道口咽部阻塞(包括咽部黏膜组织肥厚、咽腔狭小、腭垂肥大、软腭过低、扁桃体肥大)并且AHI<20次/h者;肥胖者及AHI>20次/h者均不适用。对于某些非肥胖而口咽部阻塞明显的重度OSAS患者,可以考虑在应用CPAP治疗1~2个月,其夜间呼吸暂停及低氧已基本纠正的情况下试行UPPP治疗,但手术后须严密随访,一旦失败应立即恢复CPAP治疗。对于严重的OSAS患者由于无法适应CPAP或BiPAP,或不适于行UPPP,或为防止UPPP及其他外科术时发生意外可考虑进行气管造口。

6.药物治疗 主要是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和呼吸的神经控制功能,疗效尚不肯定,且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黄体酮、肺达宁、抗抑郁药物丙烯哌三嗪及氨茶碱。

7.合并症的治疗 合并高血压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应予扩冠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

四、常见护理问题

(一)睡眠型态紊乱

1.相关因素 与患者夜间憋醒、白天嗜睡导致睡眠周期改变有关。

2.临床表现 白天嗜睡(Epworth嗜睡量表见表12-0-4),疲乏无力,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停止现象而多次易惊醒或被憋醒、睡眠时出现异常动作(周期性腿动和不安腿综合征)。

表12-0-4 Epworth嗜睡量表

注Epworth嗜睡量表:8种情况的分数相加,总分在0~24分
总分>6:瞌睡;总分>10:非常瞌睡;总分>16:有危险性的瞌睡

3.护理措施

(1)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及肌肉松弛药,勿饮酒、吸烟,如有局部气道解剖性狭窄以及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2)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病室内温度舒适,被子厚度合宜。

(3)建立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②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夜间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尽量集中进行,护士说话、走路、操作、关门等动作应轻柔。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某些护理措施时则应将活动安排尽量间隔90min,以减少患者经常醒来。

(4)督促患者取右侧卧位,对不具备CPAP呼吸机治疗条件者遵医嘱宜采取夜间持续吸氧,以预防及减轻低氧血症。

(5)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肥胖者应减肥,保持鼻腔通畅。

(6)促进睡眠的措施:①减少睡前的活动量;②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浓茶;③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等;④听轻音乐;⑤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⑥限制晚间饮水量。

(二)知识缺乏

1.相关因素 缺乏特定的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知识及对自身疾病现状不了解。

2.临床表现 否认患有此疾病、忽略、不重视,表现为漫不经心,自认为只是打鼾引起的,不严重,未及时就医治疗。

3.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病的发病机制、症状、不良后果及有关危险因素。

(2)教育患者了解睡眠监测的检查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按实验要求配合检查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①心理护理:为了提高患者对此项检查的了解程度,消除紧张情绪,可先简明地介绍检查的方法及过程,告知此检查是无痛苦,无风险的,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患者接受正确监测的顺从性。②检查前注意事项:预约检查的患者均发放《睡眠监测注意事项》,并详细讲解。嘱患者监测前要做好个人清洁工作,头发、面部要仔细清洗,减少油脂残留,女士不要化妆,不要佩戴各种首饰,男士剃须,以免电极脱落和干扰监测结果,不要涂指甲油,以免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判断。③监测当天不要午睡,或缩短午睡时间,有睡前饮茶、咖啡及酒类等饮料习惯的人不必绝对禁止,但要酌情减量,有睡前服镇静催眠药习惯者可改服思诺能思,因此药诱导睡眠但不影响睡眠结构,若因环境或连接电极不适原因而入睡困难者也可服用此药,可自带宽松的睡衣及拖鞋,监测前减少饮水量,避免起夜。④提供舒适的监测睡眠环境。

(3)体位训练:抬高患者的头部和胸部。采用与水平呈30°~45°的睡姿,或者采用活动躺椅。或者采用特殊的枕头固定头姿。再者使用只能侧卧的高背沙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减肥:患者体重减轻10%,呼吸暂停次数减少50%。告知患者坚持锻炼,饮食清淡。

(5)预防:对患有鼻炎、鼻窦炎、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者应及时治疗,解除呼吸道阻塞情况,保持鼻腔、气道通畅。

(6)药物知识:为患者讲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见表12-0-5)。

(7)呼吸肌训练:呼吸运动可以强化横膈呼吸肌,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低通气。①腹部呼吸,平躺,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膝弯曲,脚平放地板;用鼻连续吸气,但胸部不扩张;缩紧双唇,慢慢吐气直到吐完;重复以上动作10次。②向前弯曲运动,坐在椅上,背伸直,头向前倾,双手放在膝上;由鼻吸气,扩张上腹部,胸部保持直立不动,由口将气慢慢吹出。③侧扩张运动,坐在椅上,将手掌放在左右两侧的最下肋骨;吸气,扩张下肋骨,然后由嘴吐气,收缩上胸部和下肋骨;用手掌下压肋骨,可将肺底部的空气排出;重复以上动作10次。

表12-0-5 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当患者出现响亮而不均匀的打鼾声、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现象、睡眠时异常动作,白天嗜睡、疲乏无力,头脑昏昏沉沉,夜间遗尿,晨起口干、头痛、头晕等及时就医,并注意喘鸣(咽、喉或气管异常声音),喘鸣意味着机体对行将发生的呼吸暂停和猝死的警告。

(9)告知患者戒酒的意义,因为乙醇通过舌下神经,选择性降低呼吸道扩张肌的活性,降低上呼吸道扩张肌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从而使上呼吸道发生闭合和萎陷。而且,乙醇还能抑制醒觉反应。所以,患者应戒酒,对嗜酒成性者,要限制饮酒量,同时,保证在睡前3h内不饮酒。

(三)有受伤的危险

1.相关因素 与患者夜间睡眠行为异常有关。

2.临床表现 表现为惊叫、夜游。

3.护理措施

(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中有无异常行为的发生。

(2)如发现异常行为,夜间应给予陪护。

(3)为患者夜间加防护栏保护,睡眠时头部用枕头保护。

(4)给予患者安全的环境,留有夜灯照明。

(四)个人应对能力失调

1.相关因素 与睡眠质量降低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疲乏,性格、能力改变有关。

2.临床表现 反应迟钝、个性改变,记忆、判断、警觉和抽象推理能力下降,以注意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短期记忆力损害最为明显。口语流利程度、操作和运动能力下降。

3.护理措施

(1)护士重视心理疏导,经常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共同探讨控制情绪和减轻压力的方法,指导和帮助患者处理突发事件,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应对能力。

(2)应与家属多交流,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能力:要理解患者现状,应多关心、爱护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3)指导患者尽量不要从事一些需长时间集中精力的工作,如长途驾驶。

(五)潜在并发症:心绞痛、心肌梗死、顽固性高血压、脑血栓

1.相关因素

(1)与频繁发生心肌缺血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关。

(2)与OSAS患者随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伴随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通过反馈机制,刺激主动脉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影响脑干及心血管中枢,使得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有关。

(3)与睡眠呼吸暂停造成低氧,刺激骨髓,使得红细胞产生增多发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降低有关。

2.临床表现 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动脉血氧饱和度仅30%左右,动脉血气分析异常,血压升高,重者出现脑缺氧,以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夜间应加强巡视,除观察呼吸运动外还应警惕脑血管病及心脏疾病的发生。

(2)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吸氧、气道持续加压(CPAP)呼吸机治疗不同状态下,可进行整夜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并进行分析,在SAS整夜呼吸紊乱中,零点以后其危险因素大大增加,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尤其是呼吸暂停时间延长、次数增加,应加强巡视,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3)睡眠时嘱患者侧卧位,遵医嘱吸氧,以改善低氧血症。有条件者可以进行CPAP呼吸机治疗,使呼吸调节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

(4)平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从而增强通气能力,改善低通气。

五、健康教育

(一)心理指导

部分患者发病前心情开朗,发病后因为睡眠紊乱所导致日间反应迟钝、个性改变,情绪紧张、焦虑,护士应经常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并与家属交流,给予患者社会支持。

(二)饮食指导

食物宜清淡,制定相应的减肥计划,指导患者有效地减肥,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提倡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饮食。糖类不可过多限制,因为糖类提供锻炼时肌肉所需要的能量,而且还是纤维素的一个极好来源。纤维素能够加速食物通过消化道,减少热量和脂肪的吸收,使胰岛素水平稳定,抑制脂肪的贮存,以及降低血脂的水平。

(三)作息指导

1.睡觉时应尽量取右侧卧位。将床头摇高,头部抬高10cm,家里的床可在床头的床脚下垫砖等,也可试着在晚上戴颈兜,这样可使颏部前伸,避免使用使颈部屈曲的厚枕头。

2.冬季气候干燥,易发生呼吸道炎症,从而加重呼吸道阻力,导致睡眠呼吸障碍加重。因此应保持房间湿度,外出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做轻柔持久的有氧运动,才能有效地消耗多余的脂肪。如慢跑、散步、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要求是:①有足够的氧气,最好在室外;②每次坚持30~60min;③运动时心率小于150/min。不宜做运动的时间有:饥饿时、饭前、睡觉前。

(四)用药指导

详见知识缺乏。

(五)出院指导

1.改善睡眠环境。

2.合理休息,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适当运动。

3.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4.正确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5.定期门诊随访,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