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护理

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护理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用SASP应大量饮水,这是因为其磺胺成分由肾脏排泄。小肠病变可致水样便或脂肪便。重者根据病情需禁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灌肠液保留时间、病人的不适感等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这是由于消瘦、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从肠道丢失大量的蛋白质等,有些患者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和营养障碍。食物要新鲜、卫生,以防肠道感染再次诱发症状。

一、常见护理问题

(一)腹痛

1.相关因素 肠道炎症、溃疡。肠内容物通过充血、水肿、溃疡和狭窄的病变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

2.临床表现

(1)溃疡性结肠炎:腹痛为轻度或中度,多为痉挛性疼痛。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亦可遍及全腹。重症者则可呈持续性钝痛。

(2)克罗恩病:多为间歇性发作,轻者仅有肠鸣和腹部不适,重者可出现绞痛。疼痛部位以右下腹多见。

3.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使其减轻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嘱患者疼痛发生时卧床休息,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交谈等。

(3)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及持续的时间,对疼痛进行评估,如果疼痛性质突然改变应警惕是否并发出血或穿孔。严重腹痛时可酌情使用解痉药物,但注意大剂量偶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4)用药指导

水杨酸制剂: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服用SASP应大量饮水,这是因为其磺胺成分由肾脏排泄。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出现头痛、发热、手脚发麻、皮疹等及时就诊。如对磺胺过敏或对SASP有不良反应者,可服用SASP的替代药品5ASA,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腹泻。

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乏力、低血钾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失;②诱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药及制酸药可预防;③行为与精神异常,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加强看护。

(二)腹泻

1.相关因素 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

2.临床表现

(1)溃疡性结肠炎:轻者每日腹泻2~4次,重者每日腹泻>6次,粪便常呈血水样。

(2)克罗恩病:多数每日大便2~6次,重者可达十余次乃至数十次,大便次数与病变范围有关。小肠病变可致水样便或脂肪便。

3.护理措施

(1)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

(2)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地热敷,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3)饮食以少渣、易消化、富含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避免生冷、高纤维素、刺激性食物。重者根据病情需禁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

(4)根据医嘱予抗生素、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根据医嘱配置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局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灌肠液保留时间、病人的不适感等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保留灌肠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①灌肠器材:可选择双腔气囊硅胶管或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减少病人的不适感。②灌肠液的温度:应接近肠腔温度,一般为37~38℃。低于34℃肠蠕动减弱,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高于直肠温度(37~37.5℃)3~4℃的灌肠液将会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③灌肠液的量:不宜超过200ml,这是因为肠道对压力反应敏感,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到200ml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即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④插管深度:插管的深浅度直接影响灌肠液保留时间及病人的不适感。直肠长15~20cm,传统方法肛管插入10~15cm,正好位于直肠,容易刺激直肠产生便意。当肛管插入肛门20~25cm时,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⑤灌肠体位:可根据病变选择体位。灌肠时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及床尾10cm),拔出导管后,患者取舒适卧位,用手掌逆时针按摩腹部7~10次,然后取胸膝位→右侧卧位→平卧位各2min,使药液顺势逆流,有利于药液进入乙状结肠。

(三)活动无耐力

1.相关因素 炎症所致腹泻、腹痛、发热等。

2.临床表现 患者活动后感乏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3.护理措施

(1)将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送水、送饭、送便器到床边。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并给予协助。

(2)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故坐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患者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相关因素 肠道炎症、溃疡导致腹泻、血便,克罗恩病患者还可由于广泛病变所致肠道吸收面积减少。

2.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及消瘦。

3.护理措施

(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冷饮、水果等,以减轻黏膜的炎症防止肠道出血等。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患者进入症状缓解期后指导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一般为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2)低蛋白血症者应给人血白蛋白、血浆;贫血者必要时输血;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等;重症患者予全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

(3)观察患者进食情况,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了解营养改善状况。

(五)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相关因素 肠道炎症所致频繁腹泻及发热。

2.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乏力、口渴、皮肤干燥、弹性减低、尿量减少等症状。

3.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有无口渴、皮肤干燥、弹性减低、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脱水表现;有无肌肉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监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2)按医嘱及时给予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量,补充额外丢失量,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对老年患者尤其应该注意,因为老年人易因腹泻发生脱水,也易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循环衰竭。

(六)焦虑

1.相关因素 病情反复迁延。

2.临床表现 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期间可由于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再次发病。

3.护理措施

(1)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向患者做好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

(2)让患者对不良的情绪可诱发本病有充分的认识,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3)当患者情绪不佳时,指导患者运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以缓解不良情绪。

(七)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1.相关因素 频繁腹泻,大便刺激肛周皮肤。

2.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肛周疼痛,肛周皮肤有糜烂。

3.护理措施

(1)肛周皮肤轻度发红者,指导患者使用柔软的纸巾,擦拭大便时动作轻柔,也可使用湿纸巾。外涂鞣酸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2)肛周有糜烂者,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外涂抗生素软膏或鞣酸软膏。

二、健康教育

(一)心理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减少复发的次数。

(二)饮食指导

1.急性期发作期饮食指导 重症患者应禁食,让肠道充分的休息,可通过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剂等,待腹泻症状有所减少,可与流质饮食。中度患者可给予流质,如米汤、藕粉等,以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注意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轻症患者可进少渣半流。

2.缓解期饮食指导 病情好转后,供给营养充足、无刺激性、少渣、半流质,逐步过渡到少渣、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软食。这是由于消瘦、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从肠道丢失大量的蛋白质等,有些患者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和营养障碍。能量每天以2 500~3 000kcal为宜,蛋白质每天100~150g,食物选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家禽,以补充肠道丢失的蛋白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以少量多餐为宜,忌冷食、牛乳及乳制品。食物要新鲜、卫生,以防肠道感染再次诱发症状。

(三)作息指导

轻症病人活动无限制,中、重症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尽量生活自理。

(四)用药指导

1.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泼尼松在症状控制后遵医嘱减至每日10~15mg,疗程半年。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逐渐停药,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

(五)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心情愉快。

2.少渣、优质蛋白饮食,食物要新鲜、卫生,以防肠道感染再次诱发症状。

3.按时、按医嘱服药,特别强调泼尼松如不按时服药,会出现反跳。

4.定期门诊随访。如出现腹泻、腹痛加剧、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治疗。病情反复发作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纤维结肠镜等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直肠、结肠癌变,并得到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