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则形成扑动或颤动。根据异位搏动的频率和起源,进一步分为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与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一、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min,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若频率>350/min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
(一)病因
1.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洋地黄中毒
(二)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
1.临床表现
(1)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有无器质性心脏病;以心悸、胸闷、头晕常见;部分病人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栓塞。
(2)体征: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绌脉。
2.心电图特征(图27-5-1)
(1)房扑: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250~350/min;②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3∶1或4∶1;③QRS波形态正常。
(2)房颤(图27-5-2):①P波消失,代之“f”波;②“f”波频率为350~600/min;③QRS波群形态正常,间距绝对不等。
(三)治疗原则
1.治疗病因、祛除诱因
图27-5-1 心房扑动
图27-5-2 心房颤动
2.控制心室率 毛花苷C。
3.转复为窦性心律 药物复律、电复律。
4.维持窦性心律 胺碘酮。
5.预防体、肺循环栓塞 华法林、阿司匹林。
二、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过渡心律,心室扑动发生后患者的心肌呈无力状态的快速收缩,使其心排血量明显下降,甚至为零。心室扑动常常是心室颤动的先兆,是仅次于心室颤动的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则为心室肌快速完全不协调的乱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一)病因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临终前表现,是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二)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
1.临床表现 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当于心脏停搏;②常为临终前的表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等。
2.心电图特征
(1)心室扑动(图27-5-3):①P-QRS-T波不能分辨,代之规律、宽大、振幅较高的波形;②频率150~300/min。
(2)心室颤动(图27-5-4):①P-QRS-T波消失,代之振幅较低、形态、大小不一、快慢不均的连续波动;②频率250~500/min。
(三)治疗原则
1.一旦确诊,首选非同步电除颤
2.药物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首剂50~100mg,无效可于3~5min后重复1次;如有效则静脉滴注维持1~4mg/min,至少24h。
3.同时应采取其他的心肺复苏措施
图27-5-3 心室扑动
图27-5-4 心室颤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