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射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放射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需要放射治疗与手术、化疗以及其他相关的措施综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治疗的毒副反应。5.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 目前已经证实,肿瘤的放射治疗与化疗联合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此外,放射治疗中加用化疗药物还具有增加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提高肿瘤的放射生物治疗效应。

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敏感性具有差异,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剂量耐受性也不同,对于某些病人而言,单纯的放射治疗不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此,需要放射治疗与手术、化疗以及其他相关的措施综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治疗的毒副反应。

1.术前放疗 适用条件:肿瘤靠近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的血管,直接手术的危险性较高;肿瘤的生长结构较为复杂,肿瘤体积较大,直接手术切除困难;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较为明显,估计直接手术分离、切除比较困难,无法彻底切除。

临床意义:术前放疗可以使得肿瘤体积缩小,减少粘连,提高手术分离、切除的成功率;消灭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数量,防止术中的肿瘤细胞种植和转移。

照射剂量:一般采用常规分割照射,30~40Gy/3~4周,视情况可以采用低剂量短时间的或者高剂量的常规分割照射等方法。

2.术后放疗 适用条件: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或者怀疑术野以外仍然具有残存的肿瘤浸润的可能;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以后,具备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的患者。

临床意义: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术野的残存病灶,消灭淋巴引流区域的病灶,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提高疗效。

照射剂量:放射治疗剂量需要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治疗目的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来决定。

3.术中放疗 适用条件:对于手术中发现肿瘤组织与大血管粘连或者与重要的组织、器官浸润,估计手术难以彻底的切除;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仍怀疑具有残余病灶;预计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或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肿瘤;对于早期的,病灶体积较小的肿瘤,为了保留脏器的功能而采取的小手术者;肿瘤体积较大,不能手术切除者,为了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有时候也可以采用术中放射治疗。

临床意义:术中放疗是手术切除病灶后,在术中对于肿瘤瘤床、残留病灶、淋巴结引流区域、手术未能切除的区域,指使下给予高剂量的照射。术中照射可以消灭手术切除术后残余的病灶,消灭淋巴结引流区域的转移灶,也可以达到缩小肿瘤,缓解症状的目的,从而达到根治或者姑息性治疗的目的。

照射剂量:一般选择使用电子线,剂量范围在10~25Gy。另外还可以选择术中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的选择必须在有适宜的条件下,根据治疗的目的以及选择的放射线种类严格掌握应用。

4.放射和手术综合治疗 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段的综合使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治疗的疗效。但是,术前放疗也可以使得手术的时间推迟,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部分病例还会出现因为放射治疗使得肿瘤的病理诊断困难或者肿瘤的病理分期降低;术后放射治疗并不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种植转移或者远处转移;术中的放射治疗对于肿瘤的生物效应较差,而且对于肿瘤细胞的再增殖,乏氧细胞再氧合等生物条件的存在,使得肿瘤失去再照射的机会。

5.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 目前已经证实,肿瘤的放射治疗与化疗联合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对于淋巴瘤、肺癌、肾母细胞瘤等肿瘤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可靠的临床资料,疗效也得到了临床肿瘤界的公认。此外,放射治疗中加用化疗药物还具有增加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提高肿瘤的放射生物治疗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